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國史上最神勇的突圍: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

三國史上最神勇的突圍: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三國的孤膽英雄,大家自然想到白袍將軍趙雲。《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劉玄德攜民渡江,趙子龍單騎救主”將他在百萬軍中縱橫馳騁的一幕刻畫得淋漓盡致。據羅貫中描寫,“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各將五十餘員”,真所謂“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據《三國志·蜀書六·關張馬黃趙傳》所載,“及先主爲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去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可見有這樣的基本事實。但是否經過如此慘烈的搏殺,卻未可知。那麼史書上的三國經典突圍,尤其是憑英雄個人神勇而所向披靡的記載又有哪些呢?

排行第一:張遼合肥突擊

據《三國志·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所載,建安二十年,曹操往徵張魯,教護軍薛悌將一封急函付予鎮守合肥的張遼,上有“賊至乃發”字樣,即等敵軍來了便拆信閱之。不久東吳孫權率十萬大軍進圍,張遼和樂進、李典等諸守將拆信視曹操所教,言道:“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諸將感到疑惑,張遼解釋說,曹公遠征在外,若等救兵到來,敵軍已攻破我們了,所以要趁對方陣腳未穩,爭取挫其鋒銳。於是張遼連夜招募八百勇士,準備明日決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孫權大驚失色,吳將不知所措,逃到一座小山丘上,豎起長戟守護着自己。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嚇得不敢動彈;等到發覺張遼所領兵少,才聚集衆軍將他團團圍住。“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可是剩下的那批哥兒們卻緊張了,連聲呼喊:“將軍!要拋棄我們嗎!”在性命攸關之際,“遼復還突圍,拔出餘衆。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兩軍從早上戰鬥到中午,吳軍士氣衰落,退兵修整營壘守備。要知道面對孫權十萬之衆,張遼所率守軍區區七千餘人。

排行第二:趙雲北山搏殺

據裴松之引注的《雲別傳》所載,建安二十四年,“夏侯淵敗,曹公爭漢中地,運米北山下,數千萬囊。”黃忠認爲可趁機奪取,便領軍出擊,趙雲屬下的士兵也隨同前往。但過了約定時間卻仍未回返,“雲將數十騎輕行出圍,迎視忠等。”結果正遇上曹操派出的大軍,趙雲遭到曹軍先鋒部隊攻擊,“方戰,其大衆至,勢逼,遂前突出陳,且鬥且卻。”曹軍敗後複合,趙雲被包圍又破敵而出。“將張著被創,雲復馳馬還營迎著。”此時曹軍已追至漢軍的營寨前,沔陽長張翼見大軍殺到,便要閉門拒守。趙雲卻令偃旗息鼓、大開營門,侍曹軍疑有埋伏速退之際,又鳴鼓追擊,致敵“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次日劉備巡視兵營,連贊“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三國史上最神勇的突圍:常山趙子龍單騎救主

排行第三:曹仁江陵解圍

據《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所載,建安十四年,從曹操討平荊州,留曹仁屯守江陵,對陣東吳名將周瑜。周瑜帶軍數萬,其前鋒數千人始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令部將牛金迎戰,不料寡不敵衆,被重重包圍。長史陳矯當時在城上,望見牛金等垂危覆沒,不禁驚恐失色。曹仁意氣奮怒,讓左右牽馬來,陳矯等連忙勸阻,認爲賊衆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人,免得將軍以身相赴。“仁不應,遂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離敵軍一百多步時,臨近一條河溝,陳矯等人都以爲曹仁會停在此外,爲牛金壯聲勢而已。不料“仁徑渡溝直前,衝入賊圍,金等乃得解”。當發現還有人沒完全出來的時候,“仁復直還突之,拔出金兵,亡其數人,賊衆乃退。”陳矯等開始見曹仁出城,都很害怕,“及見仁還,乃嘆曰:‘將軍真天人也!’三軍服其勇。”曹操獲悉後,贊其氣概雄壯,轉封曹仁爲安平亭侯。

綜合分析,張遼、趙雲、曹仁均以寡敵衆,在重重包圍中威風八面,並且爲救隨從而折返搏殺。但總體而言,張遼合肥突擊最爲猛列,也最顯奇功。畢竟孫權率十萬人親征,近衛應是精銳之師,且在君王眼皮下自然奮勇爭先,卻被張遼的幾百人逼上土坡,是可忍孰不可忍?趙雲北山搏殺,僅率數十騎,與曹軍先鋒部隊打的是遭遇戰,又在大軍到來後從容迎戰,屢次成功突圍,其智勇之兼備爲人歎服。曹仁江陵解圍,充分顯示捨我其誰、一往無前的豪氣,但畢竟據城迎敵,並且以救偏將爲目的,難度相對要小一些。因此,三國史上最神勇、最經典的突圍,應數張遼的那一次傑作。張文遠也“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太平御覽》卷279引——《魏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