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解密:爲何不可能是中國人最先發現新大陸?

歷史解密:爲何不可能是中國人最先發現新大陸?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學者指出,新大陸的土地資源帶給歐洲的益處簡直不可思議。單從土地面積來說,歐洲的面積約1 000萬平方公里,南北美洲卻有4 000多萬平方公里資源豐富的土地。這一筆意外收穫對歐洲後來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計的。我們不得不問:爲什麼中國人(或其他東亞人)沒有發現新大陸?

遠洋探險是一項投資巨大、風險極高的行動,除非回報很高,否則是不值得把金錢和性命做賭注的。15世紀,西歐國家非常渴望得到印度和東南亞的香料及中國的絲綢,但當時唯一通往東方的道路卻被新興的土耳其奧斯曼帝國控制,因此不得不另尋通往東方的海路。當時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繞過非洲大陸南端到達印度,另一個是假設地球是圓的,因此從歐洲往西行,希望越過大西洋後便到達東?——這便是爲什麼西班牙國王答應資助哥倫布的航程,但結果哥倫布卻意外地發現了新大陸。值得一提的是,歐洲的葡萄牙、熱那亞和威尼斯都拒絕資助哥倫布的航程,哥倫布需要幾經脣舌才終於說服西班牙國王支持他。由此可見,雖然歐洲有尋覓新海路的動機,但還是有很多歐洲國家認爲越洋探險是一宗不合算的賭博。

中國和印度的情形剛好相反。中國和印度是當時地球上最發達富庶的地區,歐洲幾乎沒有任何產品是他們渴望得到的,因此中國及其他亞洲人缺乏遠洋探險、尋覓新海路,特別是嘗試橫渡太平洋的動機。

但另外還有一個與地理有關?重要因素使中國人未能發現新大陸。15、16世紀的遠洋航行主要是依賴風力和洋流。根據海洋風向和洋流圖顯示,歐洲人橫渡大西洋其實並不困難。他們全年都可以利用東北信風、加納洋流和北赤道洋流把他們從西歐送到加勒比海島嶼或南美洲,全程只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也可以依賴西風、墨西哥灣暖流和北大西洋洋流把他們從新大陸送回歐洲。即使歐洲人不是刻意橫渡大西洋,終究一天也會有歐洲船隻意外地被東北信風吹到新大陸。

歷史解密:爲何不可能是中國人最先發現新大陸?

但東亞的情形和西歐完全不同,中國人要橫渡太平洋非常困難。中國人如果在秋冬季出海?東北季風會把他們送到東南亞,他們需要在那兒逗留至春夏季,然後乘西南季風回國,如果他們在春夏季離開中國沿海,西南季風會把他們送到日本。

中國人要橫渡太平洋並非不可能,但要找到這條航路極不容易。西班牙自從麥哲倫船隊於1521年成功橫渡太平洋、由南美洲西行到菲律賓後,便致力於找尋一條從菲律賓東行返回墨西哥的路線。但這條航路一點兒也不易找,西班牙經過五次失敗,犧牲了許多條性命,才終於在1565年由一位修士航海家烏爾達內塔(Andres de Urdaneta)找到。該航路於春夏季從菲律賓出發,首先乘西南季風到達日本以東—線,這段時期剛好是颱風季節,遠洋航行風險倍增;船隻到達日本附近後,再借助北太平洋洋流和加利福尼亞洋流,橫渡太平洋至墨西哥——但這段路程的風向不合作,船隻很容易被風吹到阿拉斯加。全程一般需要七八個月的時間。相反,從墨西哥往西行至菲律賓,一般只需兩三個月時間。自16世紀後期至19世紀初的兩個半世紀裏,共有25艘從馬尼拉往東行的船隻沉沒,但只有15艘從墨西哥往西行的船隻沉沒。

西班牙人刻意找尋從亞洲東行至美洲的航路,但還需要40多年時間才成功。中國人缺乏橫渡太平洋的動機,他們意外發現這條航路的機會就更微小。日本人發現這條路線的機會也許大些,但可能性也不高。

最後要談一談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面積比中國略小,但它的土地大部分是沙漠,今天澳大利亞的人口及國民生產總值和中國臺灣相差不大,因此即使明清的中國人能夠發現澳大利亞,它可以提供給明清中國的資源也很有限。

但中國人發現澳大利亞的機會也不大。澳大利亞的北部盡是不毛之地和沙漠,中國往東南亞的船隻有可能意外地被風吹到澳大利亞北部,但就像日本船隻有可能意外地被風吹到西伯利亞,以及北歐的維京人曾經到達加拿大東北部一樣,這些意外不會影響東亞及歐洲的長遠發展。

澳大利亞只有東南部和西南部較適合發展農業,但中國南端和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相距6 000~7 000多公里,與日本和溫哥華的距離相當,加上風向不合作,中國船隻能夠到達澳大利亞東南部和西南部的機會微乎其微。

自16世紀開始,許多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法國和英國船隻在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航行,但他們經過200多年仍然未能發現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要到18世紀後期才被英國航海家庫克(James Cook)發現,但庫克不是從東南亞往南行,而是從南太平洋往西行才發現澳大利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