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中發生了什麼?促成了蜀漢的滅亡

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中發生了什麼?促成了蜀漢的滅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鄧艾偷渡陰平,姜維的主力尚存,劉禪爲何不等待姜維到來就投降了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曹魏滅亡蜀漢的戰爭中,曾經發生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很經典的一幕,那就是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鄧艾這次行動的成功,使得他名垂青史。這次行動的成功,也促成了蜀漢的滅亡。那麼,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中都發生了什麼,爲什麼這次行動能夠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一、鄧艾的偷渡陰平。

公元263年,曹魏發動了對蜀漢的大規模進攻。在這場戰役中,雙方的軍事將領都發揮了自己最大的能動性,使得這場戰役一波三折。在開始階段,曹魏以鄧艾和諸葛緒兩支人馬絆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維蜀軍主力,而鍾會率領魏軍主力直取漢中。

由於姜維在漢中的防禦部署有誤,使得鍾會很快進入漢中,並且攻佔了陽安關。這樣,鍾會就擊破了姜維在漢中的防禦體系,蜀漢的形勢危在旦夕。就在這緊要關頭,姜維擺脫了鄧艾的糾纏,又用計騙過了在陰平橋頭堵截的諸葛緒,趕到了漢中。他搶佔劍閣,重新佈置了防禦,使得鍾會無法取得下一步的進展,雙方進入對峙狀態

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中發生了什麼?促成了蜀漢的滅亡

這時,鄧艾發起了他的著名的偷渡陰平的行動。他率領三萬精兵,從陰平出發,通過七百里的無人地帶。一路上鄧艾和他的部下開鑿通道,建造橋樑,歷盡艱辛到達江油。在擊敗蜀漢的江油守將馬邈,佔領江油後,鄧艾和他的部下繼續南行。終於出左擔道,經馬閣山,天柱山,進入了開闊的成都平原。

率領蜀軍最後主力,前往抗擊鄧艾的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但是諸葛瞻優柔寡斷,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將鄧艾堵在山區。綿竹一戰,諸葛瞻的軍隊全軍覆沒,鄧艾直撲成都城下。劉禪和大臣們商議後,決定向鄧艾投降,蜀漢滅亡。

二、劉禪當時可以選擇的方案。

在當時,劉禪面對的形勢十分複雜。他面對的是鄧艾率領的魏軍,自己手中還有一部分軍隊和成都城可以依託。而在劍閣,姜維還率領着蜀軍的野戰部隊主力,和鍾會的魏軍主力對峙。在漢中地區,除了陽安關失守外,其他的城池還掌握在蜀軍的手中。可以說,這種局面敵我雙方混雜在一起,敵中有我,我中有敵,雙方都很難處置。

僅僅從劉禪這裏來看,他是處於包圍圈的中心,他的外圍是鄧艾的魏軍。但是鄧艾的外圍又有姜維的蜀軍主力前來,而姜維的背後還有鍾會的十幾萬大軍。這種包圍圈一層套一層,誰能夠佔敵先機,就能夠取得勝利。

對於劉禪來說,他有三個方案可以選擇,守、走和降。如果想要扭轉戰局,劉禪就只能守住成都,等待姜維的來援。這樣,在劉禪和姜維的內外夾擊下,鄧艾是無法支持的。他必然要麼戰敗,要麼撤走,成都之圍自然而解。

如果劉禪選擇撤走,他也有幾個地方可去。或者去投靠姜維,或者前往南中,或者去投奔東吳。選擇這三個地方,劉禪都不至於成爲敵人的俘虜。

如果劉禪不選擇抵抗和撤走,他就只剩下投降一條路了。歷史上,劉禪也是選擇了向鄧艾投降。

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中發生了什麼?促成了蜀漢的滅亡 第2張

三、劉禪選擇守會怎樣。

首先,我們看看劉禪如果採取守這種方案,是否能夠成功。劉禪在鄧艾打到成都的時候,手中的兵力已經不多了。他的有戰鬥力的軍隊,都被諸葛瞻葬送在了綿竹。而且由於黃皓的蠱惑,蜀中沒有重視魏朝的這一次進攻,沒有做好相應的準備。當鄧艾偷渡陰平,進入成都平原的時候,大部分城池都沒有防禦措施。面對鄧艾的進攻,毫無抵抗能力。

在成都,劉禪雖然還有一部分軍隊。可是這些軍隊都是警衛皇宮的軍隊,戰鬥力不高。要面對鄧艾的百戰精銳,是難有戰勝的希望的。劉禪君臣都人心惶惶,沒有固守的鬥志。

當時蜀漢想要扭轉戰局,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劉禪固守成都,吸引鄧艾的主力于堅城之下。姜維則兵分兩路,一部分抵抗鍾會的進攻,一路和劉禪裏應外合,消滅鄧艾。這裏,有兩個關鍵的地方。一個是劉禪必須能夠守住成都,一個是姜維必須能夠分兵成功。

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劉禪是守不住成都的。他的軍隊不是鄧艾軍隊的對手,而他和他的君臣也不是鄧艾的對手。如果劉禪要死守成都,他很可能等不到姜維援軍的到來。

而姜維的軍隊實力有限,他也難以完成分兵的任務。姜維親自率領所有的軍隊,在劍閣才勉強抵擋住了鍾會的軍隊。如果他抽調一部分軍隊去攻打鄧艾,很可能會出現既打不過鄧艾,又擋不住鍾會的情況。這樣,姜維反而會處於鄧艾於鍾會的夾擊之中,首先覆滅。

實際上,在當時,姜維是放棄了劍閣天險,全軍撤往成都的。姜維並沒有孤注一擲的大局觀,他只是前往成都見機行事。結果姜維在前面走,鍾會在後面追。當姜維走到郪縣的時候,傳來了劉禪投降的消息。姜維只得遵從劉禪的命令,向鍾會投降。

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劉禪死守成都的話,一是他守不住成都,會被鄧艾殲滅。二是姜維沒有機斷行事的能力,他處理不了這種複雜形勢。就算是姜維及時趕到,他也只能擊退鄧艾,但是會立刻被隨之而來的鐘會大軍所包圍。最終,劉禪和姜維內無糧草,外無援軍,還是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四、劉禪選擇撤走又怎樣。

劉禪既然守不住成都,那麼他選擇撤走又會怎樣呢?我們可以看到,劉禪如果選擇撤走,他有三個方向可以選擇。一是撤往姜維軍中,二是撤往南中,三是撤往東吳。

鄧艾偷渡陰平的行動中發生了什麼?促成了蜀漢的滅亡 第3張

劉禪撤往姜維的軍中和守衛成都的性質是一樣的。如果劉禪與姜維會合,那麼姜維的軍隊就成爲了鍾會和鄧艾的共同目標。姜維的幾萬人馬,遠遠比不過鄧艾和鍾會的二十萬大軍。在蜀中的整體防禦體系被打破的情況下,劉禪已經沒有了可依靠的天險。他們只能且戰且退,到地勢險要的南中或者東吳躲避一時。

如果撤往南中,劉禪的處境也不會有所改善。這是因爲南中並不是蜀漢的根本統治區,諸葛亮在南征後,對當地採取寬鬆的統治方式。不過,這裏還是經常爆發叛亂。劉禪在兵敗之餘,來到這種地區,連他的人身安全都難以保證,更不要說去抵抗二十萬敵人的大軍了。

如果去投奔東吳,處境還不如去南中。到南中雖然處境困難,可是還是自己的地盤,說話做事由自己做主。如果投奔東吳,劉禪就連自由都不會有了。在蜀漢滅亡後,東吳出兵蜀漢,想要從蜀漢分一杯羹。從東吳的這種態度,就可以知道,它只會趁機吞併蜀漢的領土,擴大自己的實力,根本不可能爲劉禪去火中取栗。劉禪如果到了東吳,只會成爲東吳的工具。

而且稍微明事理的人也能夠知道,魏國和蜀漢、東吳之間的實力差距。如果蜀漢滅亡,東吳的日子也屈指可數了。劉禪去投靠東吳,只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到將來東吳滅亡的時候,劉禪還是逃不了投降的下場。這樣一看,與其等到將來受到再次的侮辱,還不如直接投降了事。

因此,劉禪經過考慮,守和走兩條路都走不通。他最後選擇了投降這條路,向鄧艾投降,宣告了蜀漢的滅亡。

結語:

劉禪要選擇投降,首先是不論是守還是走,對他來說都不是最佳的選擇。如果他選擇了守和走,只會讓戰爭繼續下去,造成生靈塗炭,而劉禪自己的下場也會更加悲慘。

不過,用當時憤恨自殺的劉諶的話來說,到了最後的關頭,應該大家一起背城和敵人決一死戰,大家一起爲社稷而死,這樣也無愧在地下見到劉備。劉禪作爲劉備的兒子,在最後關頭依然苟且偷生,確實丟盡了劉備、諸葛亮的臉面。

如果姜維來援,想要打敗鄧艾也要有劉禪死守成都這個前提。可是劉禪如此的懦弱無能,姜維就算是趕到,也無濟於事。面對這樣一個毫無鬥志的主君,姜維和部下向鍾會投降的時候,都憤憤不平。姜維對鍾會流淚,而他的部下拔刀斫石,可也都無可奈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