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除憶詛咒好處和壞處 除憶詛咒歷史

除憶詛咒好處和壞處 除憶詛咒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除憶詛咒,又叫做記錄抹煞之刑,外文名拉丁語叫做Damnatio memoriae,意思是指從人們的記憶中抹消某些人和某些事物的存在。

除憶詛咒好處和壞處 除憶詛咒歷史

 意義

該詞語最主要用於古羅馬時期,由元老院立法通過對於某些已故人士的懲罰,消除他們在世時的一切功跡,彷彿他們不曾存在過一樣。這些遭到除憶之刑的人士,在其生前曾經出現過的銘文、雕像、貨幣、文字記錄等等,全都要被銷燬、抹去或改寫。

實行

在古羅馬時期,當一位羅馬精英階層的公民(特別是從事政治方面),或帝國時期的羅馬皇帝,在他們亡故之後,由元老院討論並決議是否對其施以這種懲罰。這是一種對於已故公民最嚴厲的懲罰。

但在實行上,除憶詛咒有時並不容易施行。所有政治人物都有其盟友與政敵,因此這種消除當事人一切存在證據事物的作法,在實際上不可能做得相當徹底。 比如:

羅馬元老院已決議對遇刺身亡的前任皇帝卡利古拉施以記錄抹煞,但繼任的皇帝克勞狄烏斯卻表明反對。

尼祿敗亡之際也被元老院宣佈爲人民公敵,但其後的維特里烏斯卻公開地尊崇他。

號稱五賢帝之一的哈德良在晚年趨於殘暴,元老院在其死後提議對其施以記錄抹煞,經安敦寧·畢尤的勸說才作罷。

唯一一位受到官方施以該項抹煞之刑、並且未受後人恢復名聲的是帝國的皇帝康茂德。

其他社會中的類似慣例

古埃及新王朝中,哈特謝普蘇特以女性身份擔任法老;在她過世之後,後繼的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爲消滅曾有女性當政的證據,下令刮除她在神廟中的銘刻。此外,信仰阿頓並實施宗教改革的法老阿肯納頓,在他死後也被後繼者斥爲“異端”,並將他的紀念銘文上的“王名章(Cartouche)”加以塗抹,以此對後人表示“懲戒”。

近代照相術興起,許多政治人物在後來的生涯失勢之後,可能會在許多檔案照相片中被“修改”而消失,讓後人誤判他過去在政治上的影響力。

前蘇聯

虛構作品中的類似慣例

在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中,Unperson(非人)指的是一個人不僅被當局殺害,而且他在現實生活中的信息也被一同抹去。這樣的人會從書中、照片中和文章中完全抹去,以至於在歷史記載中不會留下一絲痕跡。這樣做是因爲依照雙重思想的原則,這樣的人應該被完全地忘卻,即便是親人和朋友也不應該記得他的存在。

在電視劇後宮甄嬛傳中,烏拉那拉·宜修皇后被孝聖憲皇后處以不得在史書中出現隻字片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