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政治家,外文名Giuseppe Garibaldi,生卒時間1807年7月4日—1882年6月2日,主要成就武裝捍衛羅馬共和國,發起千人遠征,收復意大利南部。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簡介

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語:Giuseppe Garibaldi,英語:Giuseppe Garibaldi,1807年7月4日-1882年6月2日)是一位意大利將領、愛國者與政治家。他在意大利歷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獻身於意大利統一運動,親自領導了許多軍事戰役,號稱意大利統一的寶劍。梁啓超將他與加富爾、朱塞佩·馬志尼稱爲意大利建國三傑。此外,他與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加富爾、馬志尼同爲公認的意大利國父。

加里波第在意大利復興運動中是一位中心人物,因爲他親自指揮與參與了許多場戰役,而這些戰役最終導致了統一的意大利的形成。他通常是某一合法勢力的代表。例如:他在1848年由米蘭臨時政府指派爲將軍,在1849年經羅馬共和國戰爭部長指派爲將軍,以及在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的贊同下,代表他領導了千人遠征(英語:Expedition of the Thousand)。

加里波第也有“兩個世界的英雄”之稱,這是因爲他在南美洲的巴西、烏拉圭等國和在歐洲都有軍事活動。在當時的國際性傳媒報道的推波助瀾下,這些活動令他在意大利及海外贏得了重要的名聲。在他那個時代,許多最偉大的知識分子,比如維克多·雨果、大仲馬、喬治·桑,都對他刮目相看。英國與美國對他幫助巨大,在他困難時,這兩個國家都爲他提供過財政與軍事上的支持。

在加里波第的廣爲流傳的故事裏,他與紅衫(英語:Redshirts(Italy))聯繫在一起。這是因爲他的志願兵們將紅衫作爲他們的制服。

生平

早年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2張

  加里波第出生在尼斯的這座房子裏。

朱塞佩·加里波第1807年7月4日出生在尼斯,父母爲喬萬尼·多梅尼科·加里波第(Giovanni Domenico Garibaldi)與瑪利亞·蘿莎·妮科萊塔·拉伊蒙多(Maria Rosa Nicoletta Raimondo)。朱塞佩受洗後的名字爲 約瑟夫·馬裏·加里波第(Joseph Marie Garibaldi)。

他出生時,尼斯已經在1805年受到拿破崙法國吞併。在1814年,維也納會議將尼斯還給了撒丁王國的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一世。不過,在1860年,維托裏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將尼斯郡(英語:County of Nice)連同薩伏依一同割讓給了法國,以感謝法國在意大利的統一戰爭中施以援手。

加里波第的家庭以海岸貿易爲生,因此使他進入了海洋生活。他積極地參與尼斯意大利人(英語:Nizzardo Italians)共同體,並在1832年正式成爲了一名商船隊(英語:Merchant marine)船長。

在1833年4月,他帶着一船橙子,乘着“克洛林達號”(Clorinda)縱帆船,去了俄羅斯塔甘羅格。在港口的十日中,他遇到了來自奧內利亞(英語:Oneglia)的喬萬尼·巴蒂斯塔·庫內奧(Giovanni Battista Cuneo)。

庫內奧是一名在政治上活躍的移民,也是朱塞佩·馬志尼的祕密的青年意大利(英語:Young Italy (historical)) (La Giovine Italia)運動的一員。馬志尼是意大利統一運動的一名積極倡議者,主張通過政治與社會改革,使意大利成爲一個開明的共和國。加里波第加入了這個社團並宣誓要奉獻自己,爲了從奧地利的支配之下解放與統一祖國而奮鬥。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3張

  加里波第與馬志尼的首次會面。

在1833年的11月間,加里波第在日內瓦遇到了馬志尼。他與馬志尼開始了一段長期的關係,並且這段關係之後成爲了麻煩。他加入了燒炭黨革命社團,並於1834年2月在皮埃蒙特參與了一場失敗的馬志尼黨人的叛亂。熱那亞的一座法院在缺席審判中給他判處了死刑,而他穿越了邊境,逃到了馬賽。

南美洲時期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4張

  巴西阿雷格里港阿澤尼亞地區(Azenha)加里波第廣場上的加里波第與阿妮塔的紀念塑像。

加里波第先是航行到了突尼斯(英語:Beylik of Tunis),最後才抵達了巴西帝國。到了巴西之後,他加入了南里奧格蘭德共和國(英語:Riograndense Republic)的事業。南里奧格蘭德當時正企圖從巴西分裂出去,加里波第加入了當地大地主的造反,反抗這個剛剛獨立的巴西帝國。這場運動叫作“破衫戰爭(英語: Ragamuffin War)”,造反者們叫作“破衫漢”(Ragamuffin)。

在這場戰爭期間,他遇到了安娜·裏貝羅·達·席爾瓦(英語:Anita Garibaldi)(即“阿妮塔”,“安娜”在意大利叫作“阿妮塔”)。在1839年10月,當“破衫漢”們準備宣佈將巴西的聖卡塔琳娜州宣佈爲又一個共和國時,她加入了加里波第,登上了他的“帕爾多河號”(Rio Pardo)船,並在因比圖巴(Imbituba)和拉古納(Laguna)的戰役中與加里波第並肩作戰。

在1841年,加里波第與阿妮塔移居到了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加里波第開始作爲商人與教師(英語: Schoolmaster)在當地工作。他們二人在第二年於當地結婚。

他們有四個孩子——梅諾蒂(Menotti,1840年生),蘿西塔(Rosita,1843年生),特蕾西塔(Teresita,1846年生),裏喬蒂(Ricciotti,1847年生)。阿妮塔是位熟練的女騎手,據說她曾教過朱塞佩巴西南部與烏拉圭的牧人文化。

在這段時期,朱塞佩正式確立了他的標誌服裝:紅衫、南美洲斗篷(英語:Poncho)、墨西哥帽(英語:Sombrero)。這些都是當地牧人的常見穿着。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5張

1875年的朱塞佩·加里波第。照片中人從左到右依次還有:女兒克萊莉婭(Clelia)、妻子弗蘭切絲卡·阿爾莫西諾、孫子曼廖(Manlio)、兒子梅諾蒂。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6張

  南里奧格蘭德戰爭期間,加里波第和他的夥計們將小船從洛斯帕託斯(Los Patos)鹹水湖運輸到特拉曼達伊(Tramandahy)湖。

在1842年,加里波第接管了烏拉圭艦隊的指揮權併爲烏拉圭內戰(英語:Uruguayan Civil War)招募了一支“意大利軍團”。

他將他的部隊與烏拉圭紅黨和阿根廷統一黨(英語:Unitarian Party)結爲一個陣營。其中烏拉圭紅黨的領導人是弗魯克託索·裏韋拉,不過他曾經支持過巴西人佔領烏拉圭。

他們的這個陣營致力於反抗烏拉圭前總統馬努埃爾·奧裏韋(英語:Manuel Oribe)的烏拉圭白黨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胡安·馬努埃爾·德·羅薩斯元首統治下的阿根廷聯邦(英語:Federales(Argentina))的軍隊。在他們的鬥爭中,他們得到了英、法兩個帝國的支持。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7張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作者不明。坐落於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國家歷史博物館朱塞佩·加里波第廳。

意大利軍團採用了黑旗來作爲旗幟。黑旗表示了意大利正在悲傷之中。這面黑旗的中部有一座火山,它則標誌了他們祖國的潛在的能量。儘管那個時代沒有人提到過這支軍團就是在烏拉圭首次穿着紅衫(英語:Redshirts (Italy))的,但是流行的歷史便是如此聲稱的,並說蒙得維的亞有一家工廠打算把那些紅衫出口到阿根廷的屠宰場,而他們就是從這家工廠獲得這些紅衫的。

這些紅衫成爲了加里波第和他的追隨者們的標誌。在1842年到1848年間,加里波第抵禦了奧裏韋率領的部隊,保衛(英語:Uruguayan Civil War#The Great Siege of Montevideo)了蒙得維的亞。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8張

  1846年,加里波第參與了的烏拉圭聖安東尼奧戰役。

在1845年,加里波第在英法封鎖拉普拉塔河(英語:Anglo-French blockade of the Río de la Plata)期間設法佔領了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託與馬丁·加西亞島,並指揮了一場對瓜萊瓜伊丘的有爭議的劫掠。在1846年,通過採取游擊戰術,他在塞羅(Cerro)和聖安東尼奧-德爾桑託(San Antonio del Santo)的戰役中收穫了兩場勝利。

不過,加里波第不斷地關心着祖國的命運。在1846年,庇護九世教皇的選舉在國內的和流亡的意大利愛國者們中間導致了一場轟動。庇護九世最初的改革看起來像是要確認他就是溫琴佐·焦貝爾蒂(英語:Vincenzo Gioberti)所預言的那位公允的教皇,而焦貝爾蒂當時正領導着意大利的統一。當這些改革的消息傳到了蒙得維的亞,加里波第給教皇寫了如下一封信:

如果這些用來戰鬥的手會得到陛下接受,那麼我們將萬分感激地奉獻它們來侍奉陛下。陛下是全體基督教徒和整個國家的陛下,理應受此良好侍奉。如若我們和我們的同伴們可以爲了保護庇護九世陛下的救贖事業而獲准流血的話,那麼在我們以陛下的名義講話之時,我們一定將會充滿了喜悅。

流亡中的馬志尼也爲庇護九世早期的改革喝彩。在1847年,加里波第在里約熱內盧向教廷大使貝迪尼(Bedini)提議,將他的意大利軍團用來解放意大利半島。之後,1848年1月巴勒莫爆發了革命的消息,以及意大利別的地方的革命運動的消息鼓舞了加里波第帶領他的軍團中的六十名成員返回祖國。

返回意大利與第二次流亡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9張

  羅馬之圍中的朱塞佩·加里波第。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10張

  朱塞佩·加里波第與阿妮塔·加里波第逃往聖馬力諾。

加里波第在1848年革命(英語:The Revolutions of 1848 in the Italian States)的騷亂中返回到了意大利,並開始爲撒丁-皮埃蒙特王國的卡洛·阿爾貝託效力。這位君主在性格意向上是顯得有些開明的,但是在對待加里波第時,卻顯得冷淡並保持懷疑。

加里波第與他的追隨者們由於受到了皮埃蒙特人的冷落,因此便穿越邊境,去了倫巴第,爲造反反抗奧地利人的佔領的米蘭臨時政府提供援助。在接下來的失敗的第一次意大利獨立戰爭的過程中,他率領他的軍團在盧伊諾和莫拉佐內取得了兩場小勝利。

在皮埃蒙特人於諾瓦拉遭受了決定性的失敗(1849年3月23日)之後,加里波第轉移到了羅馬,開始支持這個剛剛在教皇國內宣佈成立的共和國,而路易·拿破崙(未來的拿破崙三世)派來的一支法國軍隊則揚言要顛覆它。在馬志尼的起義中,加里波第負責指揮保衛羅馬。

在韋萊特里附近的戰鬥中,阿基萊·坎託尼(意大利語: Achille Cantoni)救了他一命。後來坎託尼在門塔納戰役(英語:Battle of Mentana)期間(1867年)犧牲後,加里波第寫下了小說《志願兵坎託尼》(Cantoni il volontario)。

在1849年4月30日,加里波第麾下的共和軍以少勝多地擊敗了法國軍隊。隨後,法國的援軍抵達,對羅馬的圍攻從6月1日開始了。儘管共和軍做出了抵抗,但是法國人還是在6月29日取得了勝利。

在6月30日,羅馬人們開會並在議會中討論了三個選項:一個是投降,一個是繼續進行巷戰,還有一個是撤離羅馬,並在亞平寧的山地繼續抵抗。加里波第發表了一篇演講來支持第三個選項,並說:我們在,羅馬就在。(Dovunque saremo,colà sarà Roma.)

一份停戰協定在7月1日簽定,而加里波第於在7月2日帶着4000人的部隊撤出了羅馬。法國軍隊於7月3日進入了羅馬,重新確立了聖座的世俗權力。奧地利、法國、西班牙、拿坡里的軍隊對加里波第與他的部隊進行了搜尋。他們逃往北方,打算去威尼斯。

當時威尼斯人仍然在抵抗(英語:Republic of San Marco)奧地利人的圍攻。在一場史詩般的行軍之後,加里波第在聖馬力諾求得了短暫的庇護,而當時追隨他的人只有250名了。在撤退期間,懷着第五個孩子的阿妮塔在科馬基奧附近死於了瘧疾。

美洲與太平洋時期

加里波第最終設法抵達了拉斯佩齊亞附近的韋內雷港,但是皮埃蒙特政府迫使他再次移居國外。

加里波第去了丹吉爾,並與意大利富商弗蘭切斯科·卡爾帕內託(Francesco Carpanetto)待在一起。

卡爾帕內託建議加里波第與他的一些夥伴們籌措資金以購買一艘商船,之後由加里波第來指揮商船。加里波第覺得自己的政治目標此刻是無法達到的,並且這麼做至少能養活自己,所以就同意了。

要買的那艘船在美國,所以加里波第於1850年7月30日抵達了紐約。他在那裏和許多意大利人朋友們待在一起,其中包括一些流亡的革命者。不過,購買船隻的資金仍然不足。

朱塞佩·加里波第雕像 朱塞佩·加里波第歷史 第11張

史泰登島羅斯班克地區(英語:Rosebank,Staten Island)的加里波第-梅烏奇博物館(英語:Garibaldi-Meucci Museum)是加里波第在紐約期間所居住的地方。

發明家安東尼奧·梅烏奇僱用了加里波第在他的位於史泰登島的蠟燭廠工作。史泰登島上的他所待過的小屋列入美國《國家史蹟名錄》並作爲加里波第紀念館(英語:Garibaldi-Meucci Museum)(又名“加里波第-梅烏奇博物館”)而受到保護。

加里波第並不滿足於此。在1851年4月,他和他的朋友卡爾帕內託離開了紐約,前往中美洲。當時卡爾帕內託正在中美洲確立他的買賣事業。他們先去了尼加拉瓜,之後又去了這個地區別的地方。加里波第是作爲卡爾帕內託的一名同伴陪伴着他,而不是作爲一名商務夥伴。當時加里波第使用的名字是朱塞佩·帕內(Giuseppe Pane,“帕內”正好是“卡爾帕內託”中的一部分)。

卡爾帕內託與加里波第裝了一船的貨物,於1851年年底抵達了祕魯利馬。在經過派塔時,加里波第拜訪了安第斯革命女英雄瑪努埃拉·薩恩斯(英語:Manuela Sáenz)。

加里波第在利馬很受歡迎。當地的一名叫作彼得羅·德內格里(Pietro Denegri)的意大利商人將自己的船隻“卡門號”(Carmen)交給了他指揮,以進行一場穿越太平洋的貿易遠航。加里波第帶着“卡門號”到了欽查羣島以裝載鳥糞。之後在1852年1月10日,他離開了祕魯,於1852年4月抵達了中國廣州。

在順便航行去了廈門與馬尼拉之後,加里波第帶着“卡門號”經過了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又回到了祕魯。這一路上他完全經過了澳大利亞的南海岸,並在巴斯海峽參觀了三圓丘島(英語:Three Hummock Island)。

加里波第之後帶着“卡門號”進行了第二次遠航:帶着羊毛和智利的銅,經過合恩角,前往美國。加里波第抵達了波士頓,並前去了紐約。在紐約,由於在財政意見上的不和,他收到了德內格里一封不友善的信,之後主動辭掉了自已的指揮權。

另一位意大利人,菲加里(Figari)船長,剛好來到紐約購買船隻。他僱用了加里波第來帶着他的船去歐洲。菲加里與加里波第在巴爾的摩買下了“聯邦號”(Commonwealth),加里波第於1853年11月最後一次離開了紐約。他帶着“聯邦號”到了倫敦,之後沿着泰恩河到了紐卡斯爾以補給煤。

泰恩賽德時期

“聯邦號”於1854年3月21日抵達了泰恩賽德。當時加里波第已經是泰恩賽德的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受到了當地工人們的熱情歡迎,然而《紐卡斯爾新聞》(Newcastle Courant)則報道說他拒絕了與當地的要人們共同就餐之請。他在泰恩賽德的泰恩茅斯待了一個多月,在1854年4月底離開。在他逗留期間,他獲贈一把刻有題詞的劍。在後來的布爾戰爭中,他的孫子(英語:Giuseppe Garibaldi II)就是帶着這把劍,作爲一名志願兵在英軍中服役。他之後去了熱那亞,並且於1854年5月10日在那裏結束他的五年流亡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