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張魯爲何拒絕了劉備的招降?

在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張魯爲何拒絕了劉備的招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攻打漢中,張魯爲何拒絕了劉備的招攬,反倒是去投降了曹操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魯在劉備和曹操之間的選擇,實際上也是當時很多人的選擇。在劉備的戰鬥生涯中,他曾經遇到過很多人才。但是,最終這些人都離開了他,投向了別人。這是因爲,劉備與他們的理念不同,讓他們捨棄了他。

一、劉備思想理念的轉變。

劉備心目中的偶像是劉秀,他想要以劉秀爲榜樣,重新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漢朝。可是當時漢獻帝的朝廷還存在,他纔不得不隱藏自己的野心,打着漢室宗親的身份,用匡扶漢室的旗號來積蓄自己的力量。其實,他對於漢獻帝並不關心。

在他擁有徐州的時候,也沒有與漢獻帝的朝廷有什麼聯繫。相比之下,反倒是那個遭大家詬病的呂布,對漢獻帝恭敬有加。呂布對漢獻帝的求援愛莫能助,還是向漢獻帝上奏解釋,得到了漢獻帝的封賞。

這是因爲看出了劉備的內心,那些世家大族很少有人加入劉備陣營的。因此,劉備陣營中不乏像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能征善戰的武將,卻缺乏出謀劃策的文臣。劉備爲此也十分煩惱,缺乏有力的智囊團,是劉備在北方無法立足的根本原因。他和曹操作戰,屢戰屢敗,只得到荊州躲避一時。

在荊州,劉備經人推薦,找到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助手諸葛亮。可以說,正是諸葛亮爲劉備打開了成功的大門。諸葛亮不但爲劉備招攬人才,補上了劉備團隊的人員短板。還將他的治國理政的思想貫徹到劉備的陣營中,使得劉備陣營擁有了治國理政的能力。可以說,諸葛亮將當時世家大族壟斷的治國文化傳授給了劉備集團,奠定了劉備後來建立蜀漢的基礎。

在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張魯爲何拒絕了劉備的招降?

劉備的思想也隨着諸葛亮的到來發生了變化。他曾經師從儒學大師盧植,史書上說他不喜歡讀書,那麼學習成績也不會太好。沒有成爲熟讀儒家經典的書蟲,卻成爲一方割據勢力的劉備,也只能依靠在盧植那裏學到的知識來應付時事,這當然是不夠用的。

在諸葛亮到來後,劉備如魚得水,成日裏和諸葛亮呆在一起,將心中的謎團向諸葛亮請教。終於,劉備完成了從一個草莽起義的英雄向一個統治者的轉變。他將從諸葛亮那裏學到的法家思想,與自己的儒家思想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統治風格。

劉備對於基層的老百姓已經不得志的人羣,以仁義著稱。他對這些人廣施恩德,樹立信義,收取他們的人心,得到他們的支持。而對於那些與他地位相當的一方勢力的諸侯,劉備則採取靈活機變的手段,去獲取他們的利益。而且,隨着劉備實力的壯大,劉備將這種手段使用得越發爐火純青。

這是因爲,劉備曾經爲自己原有的仁義思想束縛,吃過大虧。在赤壁之戰前,劉琮向曹操祕密投降,欺瞞了正在準備抵抗曹操的劉備。這種背信棄義的做法,把劉備置於了險境。劉備在率領軍民渡江的時候,在襄陽城下喊話劉琮相見,劉琮則避而不見。

按照諸葛亮的建議,讓劉備去奪取襄陽。在當時的情況下,劉備完全可以奪取襄陽。以號稱鐵打的襄陽爲依託,憑藉漢水的強大水軍,還是可以抵抗曹軍一時的。這樣,後面的情況還真不好預料。

可是劉備侷限於他的仁義思想,不但沒有拿下襄陽,反而拖帶着十幾萬百姓南下江陵。結果不但白白丟失了荊州,自己還在長阪坡打了大敗仗。從此,劉備就拋棄了過去束縛他思想的,華而不實的儒家思想,改而採取法家的思想了。我們可以看劉備給劉禪的遺囑,他讓劉禪跟從諸葛亮學習法家著作,就可見一斑了。

二、思想理念轉變後劉備的表現。

劉備在經過了長期的磨練,終於形成了自己的最終思想理念。在赤壁之戰前,劉備的思想理念已經變成了以法家思想爲主,儒家思想爲輔的理念。血淋淋的現實教育了劉備,讓他拋棄華而不實的觀念,去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案。從此,劉備的事業走上了正軌,進入到了飛速的發展階段。

這種轉變最明顯的表現,就在於劉備與孫權和劉璋的交往。劉備與孫權的交往,可以說是他最出色的外交行動之一了。在赤壁之戰中,由於劉備的軍隊損失慘重,主力只得由周瑜率領的東吳軍隊擔任。在赤壁之戰後,劉備由於沒有兵,只得以張飛和一千人馬與周瑜換取了兩千東吳精兵,這纔拿下了荊州在長江以南的四郡。隨後,劉備馬上派諸葛亮和趙雲管理這塊地盤,壯大自己的實力。

在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張魯爲何拒絕了劉備的招降? 第2張

接下來,劉備又軟磨硬泡的從周瑜手中要來了南郡位於長江以南的部分。就這樣,劉備還不知足,又跟孫權要借整個南郡。最終,在周瑜去世後,劉備達到了目的,從孫權那裏借得南郡。這樣,在赤壁之戰後,孫劉聯軍佔有的荊州部分一共有六個郡,其中五個郡南郡、長沙、桂陽、零陵、武陵都落入了劉備的手中,孫權只佔有了江夏一個郡。這等於赤壁之戰中,孫權出兵出糧,爲劉備打出了一片江山。

不僅如此,劉備在孫權準備借道攻打益州的時候,還明確表示不同意。他說什麼劉璋是他的同宗族的人,不能忍心看着被孫權滅掉。還說什麼如果孫權非要出兵,他就披髮入山,再也不管世事了。可是當孫權放棄攻打益州的企圖後,劉備卻馬上攻打劉璋,佔領了益州。這讓孫權氣得大罵劉備“猾虜,挾詐如此”。

至於對付劉璋,就更與劉備過去的行爲大相徑庭了。一向以仁義著稱的劉備,利用劉璋請自己幫助抵禦張魯的機會,率軍入川。他在益州享用着劉璋的資財,卻根本不與張魯交鋒。到最後,他還尋找藉口,反目爲仇,率領軍隊攻打劉璋。經過長期的征戰,劉備佔領了成都,擁有了益州。

在劉備佔領益州的過程中,他撕下了仁義的面紗,不顧他的同宗之誼。這讓天下人都看到了劉備轉變後的本來面目。這時的劉備,已經不是當年處處講究仁義的劉備,已經成爲處處講求利益的統治者。

三、張魯拒絕劉備的原因。

在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曹操在消滅關中的割據勢力後,也把手伸向了漢中。漢中的張魯自然不是曹操的對手,被曹操打敗,逃往巴中。這時,劉備得知張魯的處境後,派人去邀請招降張魯。誰知道劉備的邀請遭到了張魯的拒絕,張魯還說了一句話,“寧爲曹公作奴,不爲劉備上客。”這句話代表了張魯投降曹操的堅定決心。那麼,張魯爲何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首先,是劉備與張魯之間思想理念的差異。張魯和劉備都是白手起家的人,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三國時期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張魯以五斗米教起家,以道術、仁義來團結百姓。從根本上,他與劉備的起家方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可是,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便改變了自己的思想理念。他放棄了仁義的外衣,以法家的思想作爲爭奪天下的思想武器。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過程中,劉備的表現可謂淋漓盡致。在這種情況下,張魯作爲從草莽中出身的人物,把劉備的本來面目看得更加清楚。因此,他如果投入劉備的陣營,他和劉備的思想理念格格不入,必將成爲劉備所要拋棄的人物。張魯自然不會去加入劉備的陣營了。

其次,張魯從劉備的所作所爲可以看出,劉備來招納自己,並不是看重自己的能力,而是把自己作爲可利用的對象。作爲三觀不合的兩類人,終究是不會生活在一個屋檐下的。劉備招攬張魯,是看中了他在漢中百姓中的號召力,爲了下一步爭奪漢中做準備。

在劉備佔據益州的時候,張魯爲何拒絕了劉備的招降? 第3張

如果張魯到了劉備那裏,他也只不過是劉備利用的工具。當他的利用價值用盡後,他自己的生存也將成爲問題。他在漢中百姓中的威望,很可能會給他帶來滅頂之災。後來,劉備在治理蜀中時,殺當時的名士張裕時說,芝蘭生庭,不可不除。那麼一旦劉備佔有了漢中,張魯也就成爲了張裕一樣的人物,難逃被劉備清除的下場。

第三,張魯本身沒有雄心壯志,自然要選擇歸降的對象。張魯在曹操攻打的時候,原本就要投降,但是因爲手下不肯,才堅持抵抗。在曹操攻破陽平關後,張魯在逃跑的時候,拒絕了手下燒燬府庫的建議。說自己本來就要歸降國家,這些庫藏是國家所有。因此,張魯將府庫封存,率衆撤走。

曹操在看到這些府庫後,明白張魯的心意,便派人去勸降張魯。這樣,張魯同時擁有劉備和曹操雙方的招攬,當然要擇善而居了。除了上面所說的劉備與張魯理念不合的原因外,張魯對劉備和曹操的評判也不一樣。

論政治能力,曹操勝過劉備,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擁有大義的名分。論軍事能力,曹操也勝過劉備。在整個雙方的戰爭中,曹操要凌駕於劉備之上。連劉備、諸葛亮自己也承認,曹操的軍事力量不可與之爭鋒。而論雙方的勢力,曹操佔據的地域要遠超過劉備,綜合實力要遠超過劉備。從這些方面來看,張魯自然要選擇投降曹操了。

結語:

在曹操攻打漢中的時候,張魯不敵曹操,被迫逃往巴中躲避。這時劉備向張魯伸出了橄欖枝,想要拉攏張魯,但是被張魯拒絕了。張魯最終接受了曹操的招降,歸順了曹操。

事實證明,張魯的選擇是正確的。曹操封張魯爲萬戶侯,並且封他的五個兒子都做了列侯。這種待遇是劉備不能給予的。不過,除此之外,張魯不投降劉備的主要原因,還是雙方的思想理念不盡相同的緣故。

劉備在赤壁之戰後,他對於爭奪天下的方針過於急功近利。他在這種情況下,採取了法家的思想作爲指導思想。這使得他的事業突飛猛進,也給他留下了各種隱患。他對待孫權和劉璋的態度,給張魯敲響了警鐘。這使得張魯在經過慎重思考後,如果張魯投靠劉備,認爲如果他的利用價值用盡後,下場不會樂觀。所以張魯最終還是拒絕了劉備的招攬,歸順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