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蘇維埃帝國地圖 蘇維埃帝國主義

蘇維埃帝國地圖 蘇維埃帝國主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維埃帝國,冷戰時期的一個非正式用語,泛指蘇聯對一些較小國家的操控。

簡介

蘇維埃帝國(英語:Soviet Empire)是冷戰時一個非正式用語,用以形容蘇聯對一些較小國家的操控,這些國家雖然名義上獨立,但若它們嘗試擺脫蘇聯操控,則會遭到軍事入侵(如1956年匈牙利革命、1968年布拉格之春、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政變)。隨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蘇維埃帝國不再被提起。

雖然蘇聯不受皇帝統治,並自稱反帝國主義,但有人認爲,這些行爲根本就和“帝國”沒什麼兩樣。一些學者認爲蘇聯是一個包含多民族帝國、民族國家和共產主義國家的混合政體,也有學者認爲蘇聯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一樣奉行蘇聯式的殖民主義。有的人認爲,蘇聯帝國的稱呼源自於蘇聯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大國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

蘇維埃帝國地圖 蘇維埃帝國主義

  蘇聯的最大疆域,所謂的蘇維埃帝國

影響力

蘇維埃帝國由以下組成:

蘇聯加盟共和國

蘇聯由多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數目不定。1956年至1991年間,蘇聯有以下15個加盟共和國: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的衛星國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波蘭人民共和國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蒙古人民共和國

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古巴

朝鮮

這些國家是蘇聯的最親密盟友,都是蘇聯在1948年發起的經濟互助委員會會員國。其中,在東歐的蘇聯盟友同時是華沙公約組織成員,統稱爲“東方陣營”,並被視爲蘇聯的衛星國,包括:波蘭、東德、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朝鮮、捷克斯洛伐克、越南、蒙古人民共和國、古巴、安哥拉、埃塞俄比亞等。

蘇聯參與第三世界事務

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政府在冷戰時都是親蘇的。依蘇聯的政治用語來說,相對於發達社會主義國家(主要位於東歐,但包括越南和古巴),這些第三世界國家是“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國家”。大部分親蘇的第三世界國家都獲得蘇聯的經濟或軍事援助,並受蘇聯不同程度影響。一些情況下,在這些國家來自蘇聯的支持會逐漸停止,原因各有不同:一些親蘇政府失勢,一些親蘇勢力被美國發動的軍事政變推翻(例如智利),一些親蘇勢力得到蘇聯軍事支持而得勢(例如越南),一些起初親蘇的政府仍然當權但改變了與蘇聯的關係。(例如,儘管蘇聯在勃列日涅夫時期極力在中東地區擴張,擴大了蘇聯在中東的勢力範圍,但當蘇聯支持的埃及和敘利亞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再次敗給以色列之後,藉助戰後亨利·基辛格在以、阿之間的穿梭外交談判,哈菲茲·阿薩德領導下的敘利亞開始謀求在美國與蘇聯之間進行平衡外交,不再專一依賴蘇聯。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領導下的埃及與蘇聯徹底鬧翻、反目成仇。)

反對蘇聯的社會主義國家

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公開反對蘇聯和它的政策。雖然它們和蘇聯的政府形式相似,但它們的主權不屬於蘇聯,和蘇聯只保持官式關係。它們和蘇聯的關係時有緊張,甚至會兵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