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 曹操爲何還對劉備刮目相看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 曹操爲何還對劉備刮目相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和曹操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劉備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

東漢末年皇權旁落,先有朝廷內的宦官、外戚集團亂政,後有農民起義和接連引發的軍閥割據,可以說這個時期天下都是紛爭不斷,戰火連綿的。可也正是這樣一種歷史大背景下,才催生了無數的英雄豪傑,有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時代”。

在這段時期裏,天下諸侯之中要說人氣最旺、成就最高的無疑是曹操,他出身不錯,以一己之力戰勝袁紹、袁術、呂布、張繡等軍閥,成功一統了北方,爲此後曹魏政權的建立和強大奠定了基礎。

要說他剛剛起步的時候,雖然實力很弱,卻心氣很高,一般人入不了法眼,唯獨一人例外,他就是“草根出身”,屢戰屢敗、顛沛流離大半生的劉備,那麼劉備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讓曹操對他“刮目相看”呢?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 曹操爲何還對劉備刮目相看

圖片:劉備屢戰屢敗劇照

一、正史《三國志》中的記載

1、曹操對劉備的重視

想要理清這裏面的原因,我們應該區分出小說《三國演義》和正史《三國志》,畢竟其中的描述以及作者本身帶有的主張傾向是不一樣的。

大家都聽說過“煮酒論英雄”這個故事,這也是曹操高看劉備一眼的出處,事實上,除了在小說中出現過這個故事,在正史中也確有其事,雖然其中有一些細節不一樣。

根據《三國志》記載:“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這句話就是《三國演義》中“煮酒論英雄”的原型。

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當時曹操正在和劉備喝酒吃肉,用現代話說這完全是酒桌上的吹捧之詞,當不得真,可信度會大打折扣,不過從曹操後來的表現來看,他確實很“重視”劉備,或者說想不關注都不行。

官渡大戰前夕,曹操的敵人袁紹擁有數倍於己的兵力,手下人都憂心忡忡,思考如何應對袁紹的時候,曹操卻破天荒的要求先進攻劉備。

《三國志》載:“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爲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說實話,雖然要幹掉劉備,可這評價確實不低,畢竟當時沒多人看得起這個“織蓆販履之輩”。

2、曹操的想法

曹操爲什麼會有這種態度呢?大慧認爲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曹操本人對袁紹是非常瞭解的,他了解對方什麼事情都猶豫不決,在沒有所謂“萬全之策”的情況下肯定不會進攻,所以自己有充足的機會。抓住這個空檔,即便是打了劉備,袁紹也一定不會進行趁火打劫。

第二,如果不選擇先打劉備,一旦和袁紹大戰開始,劉備這個人是很有可能趁火打劫的。從後來官渡之戰的情況來看,如果曹操沒有提前把呂布和劉備解決掉,那麼必然是後顧之憂,兩面夾擊下曹操必敗無疑。這就是曹操“關注”劉備的原因。

最後一點,劉備固然可以小看,但他身邊的呂布、關羽等人卻不能忽視,這是一個相當關鍵的原因。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 曹操爲何還對劉備刮目相看 第2張

圖片:曹操劇照

早在劉備還依附曹操的時候,曾經派他攻打過袁術勢力,結果劉備表面上答應得很痛快,轉過頭就和董承這幫反曹的人勾結在一起,弄了個所謂的皇帝密詔準備召集兵馬“勤王”,所以曹操看劉備,首先他是個出爾反爾、陰奉陽違的人,被曹操“看得起”有一部分原因是內心的嫉恨。

其次,密詔事件讓曹操發掘了劉備的野心,作爲老闆,曹操本可以給他平臺和機會,但劉備明顯是要自己單幹,所以曹操認爲劉備不是個省心的人,最起碼有野心,對自己更是心懷不軌。

二、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傾向

1、小說的主旨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時期,由於當時的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因此人們對社會制度、自然現象都沒有太多正確的理解。

大多數人認爲,主宰自己命運的是上天,而上天的兒子——“天子”就是那個能夠管理,賜福自己的人。於是在歷朝歷代中,人們始終都被一種所謂“正統”的思想禁錮着,而小說《三國演義》就有很明顯的“尊劉貶曹”的政治傾向。

隨着這部卓越的古典小說不斷地在民間流傳,大家也都對其中的思想傾向有了固定思維。比如在正史中只承認劉備是漢室後裔,但在小說原著中還加上了一層“皇叔”的身份,這很明顯是作者爲了迎合老百姓的“正統思想”,把劉備塑造爲一個“真命天子”。

之所以是“真命天子”,那麼和他相關的所有事情怎麼能和普通人一樣呢?所以從劉備出場時,對他的出生異象、相貌特徵、舉止神態,甚至是胸懷眼界都有極大的“特殊”之處,這也是當時人們樂於看到的。

所以,《三國演義》的作者會抓住歷史上的很多小細節大寫特寫,謳歌一下劉備的過人之處和忠君愛民等等。

劉備大半生都在顛沛流離 曹操爲何還對劉備刮目相看 第3張

圖片:劉備騎馬劇照

2、內容上的影響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形象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和曹操的感覺完全是相反的,在書中,劉備始終都保持着寬廣的胸襟,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都是本着國之大義,訴說的也都是如何的勤政愛民,最後的結果多麼的與衆不同。

這就讓他成爲了東漢亂世英雄豪傑中“獨樹一幟”的存在,即便是在被之爲“奸雄”的曹孟德眼中,他也是個與衆不同的人物,這在凸顯出曹操狡猾、陰險的同時,再次給劉備的完美形象增添了無比光輝,這是典型的一種文學渲染手法。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這部作品是偉大的,這一點毋庸置疑,而在偉大的同時,作者也較爲主觀的表達出了一種中心思想:劉備是所有諸侯中的唯一正統。換句話說,這也是後來民間大興“擁劉反曹”思想的根源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