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勾踐和越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勾踐是春秋最後一位霸主,爲何越國沒成爲戰國七雄,其結局如何?

公元前473年,勾踐兼併了吳國,不久,他北上徐州與諸侯會盟,奠定了自己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的地位。同時,由於歷史學上通常將公元前476年定爲戰國的開端,因而,勾踐又成爲了戰國初期第一位霸主。

春秋時期戰爭的主旋律是爭霸,戰國時代的戰爭就偏向你死我活的兼併戰爭了,作爲兩個時代交替的過渡者,勾踐身上兼具着兩個時代的特點。

勾踐兼併吳國後,一方面他歸還了原來吳所佔的楚、魯、宋幾國的土地,作爲換取他們支持自己擔當霸主的政治籌碼,另一方面勾踐又主動對周邊小國發起兼併戰爭來擴大自身實力,來爲自己壓制齊國、逐鹿中原積蓄力量。

在這一過程中,勾踐給越國留下了豐厚的底子,這筆遺產甚至足以支撐着越國在他去世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裏,依然能夠在和山東六國相處的過程中佔據着強勢地位。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1、戰國初期的越國正處於強勢時期,其國力甚至超過了早期的戰國七雄;

歷來三家分晉一事都被當作奠定戰國七雄格局的開端事件,受此觀念影響,長久以來,我們都認爲戰國最強的便是這七個國家,諸如越國這類存在似乎就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其實,這裏我們犯了一個先入爲主的錯誤:名氣低,就不厲害嗎?

不一定。

至少在戰國前五十年越國強勢的時候,越國的實力可以壓着好幾個七雄的成員國打。

《呂氏春秋 · 順民》篇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那個因和大臣妻子偷情而被殺的齊後莊公,在勾踐死後,曾想對越國發起兼併戰爭,結果大臣和子一聽到他想打越國,連忙勸阻道:“先君有遺令曰:‘無攻越。越,猛虎也。'”

由此,便可以看出在那個時代,越國的國力應該是相當強大的。

另一個直觀的證據就是公元前441年和公元前430年,齊越發生的兩場戰爭中,都以齊國落敗告終,越國的侵擾這也是迫使齊國加緊修建齊長城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有甚者,據1928年加拿大傳教士懷履光在東周王陵中發現的資料顯示,在三晉伐齊俘虜齊康公,迫使齊康公向周天子請封三晉爲諸侯的事件中,越國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越國除了從齊國撈到了建陽 、 巨陵兩地和若干僕人外,在越國參與會盟的過程中,給越王駕車的是魯侯,陪乘的就是齊侯。

如此高的待遇,可見越國當時的實力,應該在同時代諸侯中是數一數二的。

墨子就曾說過:“今天下好戰之國,齊、晉、楚、越……今以並國之故,四分天下而有之。”

但即便哪怕是越國拿着雙王開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越國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連戰國七雄的行列都沒躋身進去,細思之下,這背後的原因是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犯的錯誤,值得我們警醒。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第2張

2、越國的衰亡原因之一:越人三弒其君動搖了越國國君的公信力,嚴重損害了越國的國力;

古代國家滅亡的原因通常可以歸納爲三點:

一,外來勢力的入侵,例如元滅宋;

二,君王無能,喪失了對權力的掌控能力,內部勢力取代了該君王,例如曹丕篡漢;

三,朝政混亂,君王失去了羣衆基礎,底層百姓聯合起來推翻了舊王朝。

越國的情況,前兩條都有。

勾踐死後,他的繼任者鹿郢和不壽,繼承了勾踐富國強民的政策,仍然低調搞發展採取勵精圖治的國策。

不壽的兒子朱勾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瞧不上父親的做派,於是他發動兵變,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自立爲越王。

朱勾不愧是勾踐之後,越國武德最充沛的君王,他不僅對自己人狠,對周邊國家也狠,通過多次對外戰爭,並在兩年內兼併了兩國後,越國成功打出了戰國四強的名頭。

不過,朱勾雖然在積極擴張,但他本人治理國家的能力也並不弱,在墨子說服楚王不要用公輸般製造的雲梯攻打宋國的事件後,朱勾還曾以五百里城池的高薪想要聘請墨子來輔佐自己。

因而在他統治期間,越國依舊呈現出蒸蒸日上的態勢。

但命運贈予的一切,其實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朱勾通過弒父的手段奪得國君的位置,這也爲後來越國發生的一系列動亂埋下了伏筆,他的兒子便是後果的承受者之一。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第3張

公元前411年,朱勾去世後,他的兒子翳繼承了越王的位置,越王翳同樣是個野心家,但他卻沒有父親那樣的統籌能力和大局觀,在越王翳的領導下,越國陷入了和齊國的戰爭泥沼,並逐漸走向了下風。

越王翳的無能,給了另一個野心家他弟弟豫足夠的想象力,豫先後害死了越王三個孩子,還想讓越王廢除太子。

雖然越王最終拒絕了弟弟豫的無理要求,但太子諸咎卻因爲這件事陷入了恐懼之中,他擔心自己遲早被害死,便先下手爲強,發動兵變趕走了豫,又殺死了自己父親,想要自立爲王。

太子諸咎既沒有足夠的實力,也沒有足夠的影響力,他發動兵變殺死自己父親的行爲沒有得到其它大臣的支持,加上當時吳地的越國貴族和越國本土的貴族本身就存在分歧,在多方勢力的共同圍剿下,僅僅三個月,太子諸咎就被殺死了。

太子諸咎死後,一個巨大的蛋糕擺在了越國貴族面前,這時各大勢力都想推舉自己的代言人(傀儡)接掌國家,其中諸咎之子錯枝被吳地的越國人擁立爲王,一開始錯枝並不樂意,他甚至還跑到了山洞中生存,卻被越國人用煙燻的方式逼了出來。

錯枝就在這種不情不願的情況下被趕鴨子上架當上了越國國君,但僅僅得到了吳地貴族支持的錯枝,王位坐得並不安穩,

一年後,卿大夫寺區在殺死動亂的引起者豫之後,又推翻了錯枝的統治,另立了翳之子之侯爲越王。

吳地貴族和越地貴族的交鋒,以越地貴族取勝,但寺區萬萬沒想到的是,不久,他的弟弟思又給他來了一手背刺,思帶兵弒殺了哥哥擁立的之侯,另擁立了無顓爲越王。

自從朱勾開了一個壞的頭之後,類似的事情在越國的歷史上便層出不窮,原本強大的越國在這樣的內鬥中國力不斷被內耗,終於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亡,加上齊楚兩國通過改革日益強大,越國的生存空間又在不斷被壓縮。

越國,終究是走上了周朝的老路。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第4張

3、越國積極發動兼併戰爭,盲目擴大土地的同時,又使用原始的分封制,這使得越國中央政府對國內領地的管理僅僅停留在名義上,當中央政府衰弱的時候,越國也不可避免走向了衰亡;

在翻閱越國的歷史時,越國貴族相愛相殺的環節絕對是不容忽視的一點,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導致周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分封制。

分封制這種制度,在中央實力強大的情況下,能夠適應對外擴張的需要。但當地方實力超過中央,且外部力量過於強大、擴張受阻的情況下,分封制就會反過來反噬中央,形成實際上和中央相互獨立的政權。

因循守舊並非不行,問題的關鍵在於,如果一個人、一個國家想要完全依靠過時的東西做大做強,那你的競爭者肯定能研究出針對你的措施,堵住你的路。

舊的東西,它的優勢在於方法成熟穩定,有足夠的樣本讓我們規劃基礎道路。而唯有創新,纔是真正能幫助我們打敗對手的法門。

勾踐稱霸後,他深知吳越之地貧瘠,多是沼澤地、窪地、鹽鹼地,在中原人看來,吳越之地就是荒蠻夷地。

昔日,勾踐爲了打敗夫差,他曾下令:

“壯者無取老婦,令老者無取壯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將免者以告,公令醫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人,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餼。”

“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納宦其子。其達士,潔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厲之於義。四方之士來者,必廟禮之。勾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國之孺子之遊者,無不哺也,無不歠也:必問其名。”

這幾條措施,包含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方面,鼓勵生育。無論是老年人不能嫁娶年輕人,還是生孩子,國家就獎勵豬、酒、糧食啥的,就是爲了提高越國的人口產量,增加兵員、勞動力;

第二個方面,是由國家出面撫養那些生活有困難的子女,幫助他們讀書學文化,這條政策就是爲了提高越國下一代的文化素養,培養更多的人才,這說明勾踐已經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

第三個方面,就是勾踐對於人才的態度,諸如帶着滿船稻穀和肉親自迎接,外地求學的學子,官方賦予補給之類的。

三條措施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提高國民數量、國民素養,除此之外勾踐還規定免除百姓賦稅,鼓勵百姓開墾荒地,這一套組合拳下來,越國的經濟、文化和兵員問題都得到知道決。

在勾踐的帶領下,越國上下各個階層都擰在了一起,顯得非常和諧,這也是爲何勾踐能完成逆襲的重要原因。

勾踐在滅掉吳國後,就把齊國當成了他們北上逐鹿中原的第一個對手,以勾踐的能力而言,他確實做到了壓制齊國,但這卻是以整個國家都發自內心地將勾踐當作領袖的前提下完成的,而在他之後呢,他的後人能得到民衆認可嗎?

答案是否定的。

如同周王朝面臨的困境一樣,公元前464年,勾踐死後,越國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激化了。

越國最後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越國爲何沒有成爲戰國七雄之一 第5張

當初,越國強盛的時候,削莒、割齊、滅滕、郯、鄫,當時的宋、衛、魯、邾等國都要看越國的臉色行事。

有了這樣一片龐大的基業,越國要想守住它們,就必須分配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去建設運營,這一步實際上就在削弱中央的力量。

從表面上來看,越國的實力是擴大了,但實際上佔領的區域並不會立刻歸入越國的統治模式下,當地居民還懷着對越國的仇恨,需要越國派出大量的大軍進行壓制,一代代人逐漸同化。

從歷史發展的脈絡來看,越國分封的貴族在帶走越國的核心力量後,選擇了各自爲政,他們實際上是將越國本就薄弱的家底進一步分割了。

勾踐滅吳時,能拉出五萬人的大軍,而在他遷都琅琊後,卻只有八千餘人的部隊了,其餘的部隊大概就是分散到各個區域,去維護各地治安了,他在的時候,這些地方、大軍還歸屬越國的管理,等到勾踐後人接盤時,很明顯,各個區域受封的卿大夫們都已經實際上獨立,不怎麼搭理中央的命令了。

這些卿大夫們他們都想謀奪話語權,可能一開始這種競爭還比較溫和,但自朱勾開了那個口子後,這一步就變得尤爲血腥,貴族間一言不合就會發動兵變。

戰國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朱勾之後的越國統治者採取了保守的態度來迎接新時代,而越國的混亂和七國的發展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七國先後通過變法走向了強盛,等到越國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爲時已晚。

公元前379年,越國在和齊國的競爭落敗後,不得不將都城由琅琊南遷到姑蘇,以躲避齊國的鋒芒。

這一退,越國徹底失去前進的機會了。

公元前303年,楚國“大敗越,殺王無強,盡取故吳地至浙江”,至此,越國名存實亡,只餘下一些殘餘勢力在夾縫中勉強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