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是怎麼反目的?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是怎麼反目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是怎麼反目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朱祁鈺爲什麼和朱祁鎮反目?“貪戀”皇權,擔心哥哥復辟。朱祁鎮爲什麼和朱祁鈺反目?土木堡之變後,朱祁鎮受到了極大的冷遇,他也不甘心皇位就此拱手讓人。由此,一段兄弟反目的“大戲”上演了。

反目起始——土木堡之變

在宦官王振專權期間,無數忠良被殘害,各種“倒行逆施”輪番上演。可明英宗朱祁鎮卻絲毫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更加寵信王振。

而此時,被太祖太宗(成祖)壓制多年的蒙古開始不安分了。按規定,瓦剌(蒙古部落的一支)每年必須進京朝貢,而且人數有着嚴格的限制——“遣使不滿百人”。然而,到了正統年間,瓦剌隨行進京的人數竟然“歲增二千餘人”。

而且,他們這哪是進貢啊,光是明廷接待這些使團的支出都比他們朝貢的多(不包括賞賜),隨着使團人數增多,費用更大。他們派這麼多人過來單單是爲了“致富”嗎?不,他們是來刺探軍情來了。雖然朱祁鎮屢屢要求減少人數,但瓦剌就是不聽。

正統十四年,醞釀已久的瓦剌終於對毫無準備的明朝發起了進攻。戰況不難想象,明軍大敗,邊境告急。

而王振卻覺得機會來了,他慫恿朱祁鎮去“立不世之功”——御駕親征。而此時年輕氣盛的朱祁鎮也想像先輩那樣,率軍敗寇,振大明之國威。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是怎麼反目的?

然而,朱祁鎮還是太嫩,一點不懂軍事的他,竟然要求兵部在幾日之內徵集50萬大軍。成軍頗爲狼狽,軍備供應也不是很足,再加上王振專權,沒有一個很好的指揮官,朱祁鎮親政瓦剌的結果可想而知——大敗。

於是乎,堂堂大明天子(父親和爺爺剛剛開創了明朝最輝煌的時期),竟然在一個叫土木堡的地方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50萬大軍全軍覆沒,朱祁鎮隨行官員親信大部分陣亡)。

反目緣由——皇位的誘惑

“土木堡之變”,大明天子被俘,無疑是中原王朝繼“靖康之變”後的又一奇恥大辱。

當這個消息傳到京城時,衆臣百官,後宮妃子無不哭嚎。而此時,兩個人站出來了——一個是孫太后,一個是于謙。

前者是朱祁鎮的母親,後者是大明的肱股之臣。當太后得知這一消息後,第一時間想着贖回朱祁鎮。可蒙古人哪會這麼容易放過這“撈油水”的機會,送來的錢僅僅當做其不傷害朱祁鎮的“保證金”。

眼下天子被俘,而朱祁鎮的長子朱見深方纔兩歲,難當大任。而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只比其小一歲,這“監國”的重任自然也落到了他頭上。

此時,朱祁鈺已經算是實際上的“天子”,可是卻沒個名號。朝堂之上整日爲戰事吵吵鬧鬧,卻始終沒個“拍板定案”的人。

國不可一日無君,于謙等衆大臣聯合上疏,請求朱祁鈺即皇帝位,朱祁鈺什麼態度呢?惶恐,激動,竊喜。

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兄弟是怎麼反目的? 第2張

他惶恐的原因是:雖然朱祁鈺只比哥哥小一歲,然而按照明朝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怎麼說都輪不到自己當皇帝。眼下朱祁鎮未死,自己卻“趁機”即位,“於情於理”都有點說不過去。

他激動的原因是:古往今來有多少皇子是不想着當皇帝的?土木堡之變給朱祁鎮帶來了滅頂之災,然而去給朱祁鈺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登臨大寶。

他竊喜的原因是:若是自己登基,雖然有點“不厚道”,但是大臣們都極力勸諫,紛紛奏請。這麼看來,自己登基,只是順水推舟,響應“民意”罷了。

兄弟一心,其利斷金?

於是乎,朱祁鈺在衆臣的擁戴下順利登基,同時遙尊朱祁鎮爲“太上皇”。而且,他在即位詔書裏,極言自己是爲了“拯救大明”,迫不得已才即皇帝位的。然而,事實是如此嗎?是,也不是。

消息很快傳到了朱祁鎮那裏。特別要提到的是,朱祁鎮在瓦剌那並不算是寒酸。爲了利益,蒙古人非但沒有殺朱祁鎮,反而給予其各種優待,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他的隨行親信可以陪伴其左右,朱祁鎮也得以與中央取得直接聯繫。

爲了表現自己大度,朱祁鎮口傳諭旨,同意郕王朱祁鈺登基,還勸他不要顧自己安危,一切以江山社稷爲重。之後,朱祁鈺也做了回信,說道自己“萬般無奈”之下才即皇帝位,自己是“萬分懇切”“上皇”回朝的。

大家看到了,二人說的一個比一個漂亮,然而事實是如此嗎?當然不是。

瓦剌大汗也先率領大軍,以朱祁鎮爲擋箭牌,試圖讓邊關將領就此大開城門,然而他的小算盤打錯了。“出城者斬。”邊關將領無不遵守這一戒令。

也先吃了啞巴虧,但他可不會就此罷休。“磨刀霍霍”的他,帶着朱祁鎮這個“寶藏”大舉進攻。

不過,雖然也先帶着大軍,打着“送上皇回朝”的名號來到了京城門口,可終究是事與願違。在朱祁鈺和于謙以及京城衆官兵的堅守下,也先大敗而歸,同時帶走了朱祁鎮。

兄弟反目——冷戰

也先之後又進行了數次嘗試,意圖重整旗鼓,可每次都被明軍給壓了過去。也先明白,大勢已去,眼下還不如做個順手人情——把朱祁鎮送還京城,以換取通市的利益。

然而朱祁鈺什麼反應呢?

此大位非我所欲,蓋天地、祖宗及宗室文武羣臣之所爲也。若今又使人往,恐虜假以送駕爲名,羈留我使,仍率衆來犯京畿,愈加蒼生之患。

什麼意思?若是迎送上皇回來,恐怕也先又趁機發兵。然而於謙等大臣又極力勸其“顧理當速奉迎”。朱祁鈺拗不過百官,只好皺着眉頭答應遣使奉迎朱祁鎮了。

在一番波折後,朱祁鎮終於回到了他“魂牽夢繞”的京城。然而,在這之前卻出了岔子。

原是這迎送的禮儀惹得朱祁鈺不滿意了,一些大臣甚至認爲朱祁鈺迎送上皇的禮儀太過“單薄”。朱祁鈺大怒,有人還因此入獄。

從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朱祁鈺根本不是誠心想讓朱祁鎮回朝。在兄弟倆見面“淚涕沾襟”後,朱祁鎮就算是徹底回京了。

然而,朱祁鎮回到京城,雖然好吃的好喝的照樣供着,但這日子可過的相當難受。想一年多前,自己還坐在大殿中央,享受百官的朝拜。而如今,朱祁鎮只能待在“南宮”,形同幽禁。朱祁鈺還派了一個衛隊,去“保護”朱祁鎮——實則監視。

不光如此,朱祁鈺還對朱祁鎮的政治生涯進行了批判,若是有人公然肯定其功績,朱祁鈺定是要他“好看”。

同時,畢竟前任皇帝有着“正統十四年”的歷史,要想徹底消除其影響,光是打壓和限制還是不夠的。於是乎,他針對朱祁鎮在位時期專權的宦官進行狠狠打壓。因此,宦官的囂張氣焰一下子被壓了下來,紛紛“夾着尾巴做人”。

他廣開言路,與之前的“正統朝”有着很大的改變。一時之間,許多有利國利民的政策得以實施。

這邊朱祁鈺“混得”是風生水起,南宮那頭的朱祁鎮呢?好不淒涼,甚至一次朱祁鎮給下官賜禮,都要被朱祁鈺查個底朝天。

奪門之變——兄弟倆風水輪流轉

如此一來,朱祁鎮自然是有怨言,但他也只能憋着,誰讓自己丟了皇位呢?在南宮幽禁的幾年,朱祁鎮一直小心謹慎,默不作聲,朱祁鈺想抓把柄也抓不着。

就這樣,朱祁鎮熬了七年。此時,朱祁鈺方纔三十,然而身體卻已經垮了。而且,他的唯一的兒子卻在三年前早夭,國之無本。

若是朱祁鈺年富力強還好說,只可惜他早已病入膏肓。以曹吉祥、石亨爲首的幾個大臣,聯合宮中內應,趁朱祁鈺病重,發動“奪門之變”。

時隔七年,朱祁鎮再次登上了皇位。幾天後,皇太后以“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的罪名廢朱祁鈺皇帝位,仍爲郕王。

一個月後,朱祁鈺病死,朱祁鎮與其以親王的規格下葬,並給了他“戾”的諡號。

大清洗

朱祁鎮復位以後,在曹吉祥等人的蠱惑下,對“前朝舊臣”展開大清洗,這就包括保衛京城的大英雄于謙。

同時,朱祁鎮還對王振進行強行“洗白”,還給他立了個“旌忠”祠以示肯定。朱祁鈺前腳正打壓了宦官,朱祁鎮後腳又把宦官寵上了天。他非但沒有吸取之前失敗的教訓,反而愈加寵信宦官。

由此,朱祁鈺的影子算是被徹底抹除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事由至此,事卻又至此。若是沒有事事無情,哪得事與願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