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漢文帝爲什麼沒變成誅呂功臣們的傀儡?

漢文帝爲什麼沒變成誅呂功臣們的傀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文帝爲什麼沒變成誅呂功臣們的傀儡?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漢文帝劉恆由代國入長安登基爲帝的時候,只帶了六名親信大臣和少量部衆,但他沒有成爲功臣們的傀儡,還在數年之內就鞏固了皇位,其智慧和謀略可以說相當厲害的了。

漢文帝爲什麼沒變成誅呂功臣們的傀儡?

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他的母親是薄姬,一個並不怎麼受寵的妃子。

薄姬本是魏王豹的小妾,後來被劉邦所得,但長期得不到寵愛,後來劉邦憐惜她,才臨幸了她一次,不久後她就懷孕了,生下了兒子劉恆。

薄姬雖然不受寵,卻是個有大智慧的人,當時受寵的是戚夫人,而皇后則是呂后,二人因爲爭寵和太子之位之爭而有很深的矛盾,薄姬將這一切看在眼裏,也深知宮廷鬥爭險惡,所以一直低調做人,不與二人爭寵,還教導兒子劉恆不要覬覦皇位。

劉恆八歲的時候被劉邦封爲代王,第二年劉邦就去世了,呂后的兒子劉盈繼位,由於劉盈年紀小,所以掌權的其實是呂后。

呂后爲了報復後宮,也爲了穩固自身統治地位,便將劉邦其他妃子關押起來,其中戚夫人最爲悲慘,被呂后做成人彘後再痛苦中死去,她的兒子劉如意也被呂后毒殺。

但幸運的是,由於薄姬不受寵,又無慾無爭,對呂后的態度也十分謙卑,所以呂后認爲她與劉恆對自己沒有危害,就讓她跟隨劉恆入代國生活,還封她爲代王太后。

在隨後十五年時間裏,西漢局勢發生了極大變化,呂后完全掌握了權柄,還將許多功臣及劉邦的兒子給殺掉了,並大肆分封呂氏一族爲王爲侯,引起了功臣集團和劉姓諸侯的極大憤怒。

更過分的是,劉盈去世之後,呂后先立劉盈的兒子劉恭爲帝,但沒幾年就因爲劉恭說了要報復呂后的話而被殺害(劉恭生母是宮女,但被呂后殺掉,呂后還對外說他是皇后張嫣的兒子),後來呂后又立劉盈另一個兒子常山王劉義爲帝(改名劉弘),並將呂氏之女嫁給他做皇后。

呂后分封呂氏爲王,還擅行廢立之事,大有讓呂氏取代劉氏爲天下主宰的趨勢,這讓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感到十分不滿和擔憂,也爲自己的前途感到擔憂,但又無計可施。

而遠在代國的劉恆則目睹了這一切,爲了尋求自保,他在母親薄姬的悉心教導下,沒有參與朝堂紛爭,而是老老實實在土地貧瘠的代國當一個窮王爺,力量十分薄弱,因此當他的衆多兄弟被呂后或廢或殺的時候,他因爲低調而被呂后忘記在了腦後。

西漢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后因病去世了,以丞相陳平和太尉周勃爲首的功臣集團聯合劉姓諸侯發起了誅呂行動,將呂氏一族屠殺殆盡,並以劉弘非劉盈親生爲由將其廢黜(這其實是沒有根據的)。

事實上,誅呂行動之所以會發生,根本原因還在於功臣集團和劉氏宗親長期被呂氏一族壓制,權力分配不再平衡了,而且生存空間也被嚴重擠壓,爲了改變這種局面,他們必須反戈一擊。

劉弘被廢之後,皇位因此空缺了,功臣們開始商議新皇帝的人選,在充分考慮了諸王和外戚勢力等各種因素之後,他們最終選中了爲人寬厚仁慈,名聲較好,且母族實力十分弱小的代王劉恆。

其實,那時候比劉恆更爲資格繼承皇位的人不是沒有,就比如誅呂行動中功勞第一的齊王劉襄,他是第一個起兵討伐呂氏一族之人,牽制了呂氏一族的朝廷大軍,爲功臣集團發動政變創造了有利條件,但他的實力太過強大了,而且爲人比較囂張跋扈,功臣們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人成爲皇帝。

相比於劉襄,劉恆就弱小得多了,而且他老實本分,似乎是人畜無害,功臣們對他是一百個滿意,不過劉恆後來的表現卻讓他們始料不及。

據記載,劉恆接到朝廷擁立他爲帝的決定之後,不但不高興,而且十分懷疑,他的郎中令張武甚至懷疑其中有詐,勸他以生病爲由拒絕去長安,先觀察一下情況再說,這個觀點得到了大多數代國臣子的支持。

不過,中尉宋昌的觀點卻大不一樣,他認爲呂氏一族被剷除後,劉氏江山已經穩固,不必有泰國顧慮。

劉恆當然是想當皇帝的,但他也害怕中了圈套,在充分考慮了衆人的意見之後,他最終決定到長安登基,但也不是草率行事,必須進行一些謀劃。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劉恆在出發之前,派遣舅舅薄昭先到長安探查虛實,薄昭在長安見到了周勃,向他詳細詢問了誅呂行動的經過,並確定沒有陰謀之後,便回到代國向劉恆覆命,劉恆這才帶着部下啓程奔赴長安。

在來到長安城外五十里的時候,劉恆依然不放心,又派遣宋昌進城探路,宋昌來到城外渭橋,發現朝中自丞相以下官員已經全部在等候,而且攜帶了天子玉璽,便回去稟告了劉恆,劉恆便來到渭橋。

劉恆見到羣臣之後,周勃要求單獨與他談話,但站在一旁的宋昌卻對他說,如果是公事可以當面說,但如果是私事就免了,因爲天子無私事。

這話說得周勃啞口無言,於是跪在地上將天子印璽呈給劉恆,但劉恆沒有接受,而是告訴周勃,這件事還是到了代邸(代王在京城的府邸)之後再商議。

劉恆之所以沒有馬上接受,爲的是不讓羣臣認爲他對皇位有多麼渴望,因爲一個渴望成爲皇帝的人,往往是權力慾極大之人,而這樣一位皇帝,恰恰會被功臣們認爲是極大的威脅。

在來到代邸之後,劉恆西向兩次辭讓、南向三次辭讓,在五讓皇位之後,他這才同意繼位爲帝。

不過,登基這件事是要在皇宮舉行的,但劉恆害怕皇宮中還潛伏者有威脅之人,於是派遣侄子劉興居(劉肥之子,劉襄的兄弟)入宮清理,在確保萬無一失之後,他這才帶着衆人進入皇宮,不久後登基爲帝,是爲漢文帝。

劉恆入京的時候,只帶了宋昌、張武等六名親信,因此在他登基之後,整個朝堂都被功臣集團所把持,他每次上朝的時候都戰戰兢兢,生怕自己不能坐穩皇位,更擔心自己因爲遭到功臣們的猜忌而命喪黃泉,畢竟劉弘的案例就是不久前的事情。

爲了穩固皇位,劉恆採取了非常多的措施,主要是以下幾步措施:

第一步,劉恆入宮之後,將代王王后所生的幾個兒子全部殺死,並祕密處死了包括劉弘在內的劉盈四子,消除皇位潛在的威脅。

早在劉恆還是代王的時候,呂后爲了控制劉姓諸王,便將呂氏一族女子嫁給他們,劉恆也不能例外(沒有史料證明,但學者推測大概率如此),他娶了一個呂氏女子爲妻並封其爲代王王后,兩人一共生育了四個兒子。

在劉恆入京之前,代王王后離奇去世;而在他入京之後,代王王后所生的四個兒子也在一夜之間全部死去,他對外說是病死的,其實頗爲蹊蹺。

事實上,代王王后及其四個兒子之所以必須死去,劉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畢竟呂氏一族已經被剷除殆盡了,他的王后和四個兒子如果還活着,對他是極爲不利的,尤其是功臣集團會猜忌他。

除了代王王后及其四個兒子之外,劉恆還下令處死了劉弘及其三個兄弟,至此劉盈的兒子全部就死絕了,再加上劉恆的幾個兄弟也死得差不多了,唯一一個還活着的弟弟劉長還是呂后的養子,在政治上是被排斥的,所以再也沒有人可以威脅到他的皇位了。

我們可以發現,劉恆表現上看起來軟弱,其實手段還是很毒辣的,爲了達到目的連老婆孩子也不放過,絕對是個狠角色。

第二步,培植個人勢力,掌握軍權,並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對象。

劉恆剛當皇帝的時候,大臣中沒有一個人是自己人,爲了擺脫這一不利局面,他任命宋昌爲衛將軍,掌握駐守京城的南北軍;任命張武爲郎中令,掌握期門、羽林等皇宮禁衛軍,從而保證了自身的安全。

期門、羽林由皇帝控住,這沒什麼可說,比較微妙的其實是更爲強大的南北軍,因爲從劉邦時期開始,南北軍的統帥衛尉和中尉都是功臣擔任的,幾乎是世襲的,別人基本無法染指。

劉恆爲了控制南北軍,設置了衛將軍作爲最高統帥,這就給南北軍首領安上了一道緊箍咒,讓他們無法輕易調動南北軍。

當然了,這只是權宜之計,想要徹底控制南北軍,困難實在太大了,但至少南北軍不會形成太大的威脅,這就足夠了。

數年之後,劉恆又通過軍事改革,將衛將軍這個職務給取消了,順便將南北軍人事進行了大幅調整,這才徹底掌握了這支王牌部隊。

在掌控了京城軍隊和皇宮禁衛軍之後,劉恆開始拉攏功臣和宗室了,他先是將遭受呂后打壓的諸侯們恢復爵位和封地,並對功臣們進行大肆封賞,這些人得了好處之後,都認爲劉恆是個厚道人,所以對他的戒心也就逐漸鬆弛了。

尤其是對功臣的態度上,劉恆可以說是十分聰明的,他爲了穩定人心,封陳平和周勃爲左右丞相,封灌嬰爲太尉,這三個人成爲最高決策集團成員,可以說是大權在握,而且食邑都大幅度增加,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因此對劉恆十分滿意。

而劉恆則趁機提拔跟隨自己由代國入京的親信進入高層,多人位列九卿,有些甚至沒什麼才能的人也能成爲大官,但他們都是絕對效忠劉恆的,而功臣們因爲自身利益得到了保障,所以對此並沒有提出異議。

除此之外,爲了進一步穩住功臣們,劉恆還聽從他們的建議,封竇漪房爲皇后,封她所生的長子劉啓爲太子(也沒什麼外戚勢力),功臣們因此更加安心。

第三步,對功臣們進行內部分化,找到裂口之後再進行打壓。

劉恆繼位之前,周勃是太尉,陳平是丞相,灌嬰則是車騎將軍(誅呂行動中實際上掌握了北軍軍權),三人都是跟隨劉邦打天下的西漢開國功臣,也都是漢朝功臣集團的核心人物,威望非常之高,劉恆最忌憚的就是他們。

劉恆繼位之後,繼續讓這三人組成最高決策集團,但在職務上有所調整,他設置了左右丞相,地位更高的右丞相由周勃擔任,陳平則從地位最高的丞相變成了地位次於周勃的左丞相,灌嬰則從實際掌兵者變成了名義上軍隊的最高統帥太尉。

從這個人事安排中,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端倪,灌嬰的職務雖然提升了,但其實兵權被解除了;

周勃雖然從太尉變成右丞相,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是最開心的一個人,但他就是一介武夫,沒什麼政治頭腦,而且居功自傲,肯定會得罪不少人;

至於說陳平,他政治才能很高,但年老多病,與周勃和灌嬰很早之前就有矛盾,爲臣之道又以自保爲主,不是劉恆的主要威脅。

我們可以發現,周勃其實是劉恆最大的威脅,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他仗着自己功勞大而不把劉恆放在眼裏,每次上朝都十分蠻橫,而劉恆則對他禮遇有加,每次下朝都要目送他離去,等他出了大殿,劉恆才返回後宮。

久而久之,就有些功臣看不下去了,覺得周勃的做法是在玩火自焚,甚至會讓功臣集團跟着一起遭殃,於是上書彈劾周勃。

劉恆覺得機會來,便在態度上對周勃越來越嚴厲,但沒有采取任何實際行動。

最終,周勃在下屬的指點下知道自己的過錯,便主動請求辭去右丞相之職,劉恆趁機同意了,陳平因此成爲獨相。

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劉恆取勝了,因爲周勃的影響力還在,直到劉恆繼位第二年陳平因病去世了,劉恆這才真正開始對周勃下手。

陳平去世之後,劉恆任命周勃爲丞相,但僅僅過了十個多月,他就以讓京城所有侯爵回封地生活,從而減輕京城糧食壓力爲由,暗示周勃辭職回到封地去生活,周勃無奈之下只得回了封地。

周勃之所以這麼輕易就被去職,是因爲劉恆安排了灌嬰接替他,所以灌嬰根本就沒有替他說話,兩人的矛盾因此產生。

而灌嬰升任丞相之後,劉恆就取消了太尉這一職務。

不久後,就有人誣陷周勃整日身穿鎧甲是想要謀反,劉恆隨即將其逮捕並判處死刑。

但在薄昭的斡旋下,劉恆最終釋放了周勃,周勃便回到封地,自此之後不再過問國事,而是安安心心養老,直到漢文帝十一年去世。

最後就是灌嬰了,他是個厚道人,尤其是在周勃被打壓之後,他就更小心謹慎了,處處聽從劉恆的安排,劉恆也開始信任他,讓他幫自己打壓宗室叛亂,最後也得以善終。

隨着功臣集團核心三人的逐步瓦解,劉恆在朝堂的威信大增,逐漸掌握了最高權力,成爲了說一不二的皇帝。

第四步,在打壓功臣集團的同時,對劉姓諸侯王進行打壓。

具體說來,劉恆打壓諸王的手段主要有兩個,第一是分封新的諸侯王,讓這些人與原有的諸侯王產生矛盾,從而相互削弱。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齊王劉襄了,他兵多糧廣,實力強勁,爲了削弱他,劉恆分封他的弟弟劉章爲城陽王、劉興居爲濟北王,但並不給這兩人新的封地,而是從劉襄原有的封地中分出一部分給他們。

劉襄當然不開心了,於是跟劉章和劉興居產生了矛盾,相互之間鬥爭不斷。

但即便如此,劉襄的地盤還是太大了,劉恆爲了進一步限制他,便將當初反對立劉襄爲帝的劉澤(劉邦的遠房堂兄)由琅琊王改封爲燕王,與齊國成爲鄰居,對劉襄形成更大的牽制。

並且,趁着分封新的諸侯王之機,劉恆分封兒子劉武爲代王,劉參爲太原王,劉揖爲樑王,這些諸侯王都是絕對效忠劉恆的,是劉恆可以利用的外部勢力,也是對其他諸侯王巨大威脅。

因此,通過分封新的諸侯王,劉恆的皇權得到了加強,而舊諸侯王的實力則被削弱。

劉恆打壓諸侯王的第二個手段就是武力鎮壓了,誰敢挑頭鬧事就嚴厲打擊誰。

當初,在誅呂行動中立下功勞的劉章和劉興居,原本被功臣們許諾封爲趙王和樑王,但劉恆登基之後,得知他們最初是擁立劉襄的,於是心生一計,在劉襄的地盤上割地分別封給他們,讓他們進行內耗。

這兄弟三人你爭我奪,直到後來劉襄和劉章先後去世,劉興居趁着劉恆和灌嬰出兵抵擋匈奴進攻之際發起叛亂,試圖奪取皇位。

但是,劉恆早就對劉興居有所防備,劉興居剛一起兵,他就任命柴武爲大將軍,出兵討伐劉興居,最終將其消滅,並趁機將其封國收回中央。

而劉襄去世之後,繼承王位的是劉則,他比較老實本分,不會有什麼大的威脅;劉章也是一樣,他死之後兒子劉喜繼位,也不是搞事情的人,劉恆比較放心。

剩下的諸侯王之中,威脅最大的正是呂后一手帶大的淮南王劉長,他雖然在誅呂行動之後跟呂后劃清了界限,但劉恆始終對他不放心,所以處處提防他。

劉恆繼位之後六年,劉長不滿足於封國的生活,決定起兵造反,但他沒腦子,竟然找來七十多個人商議,其中還包括大將軍柴武之子柴奇。

結果事情毫無例外事情敗露了,劉恆先發制人將劉長逮捕,隨後將其囚禁至死,但沒有廢黜他的封國,而是讓其兒子劉安繼承了王位。

而在剷除劉長之後,劉恆在劉姓諸王中的威脅就沒有了,之後他又進行了一些政治和軍事改革,他的皇位因此徹底坐穩。

總的來說,劉恆登基之後,採取了恩威並濟的兩手措施來加強皇權,對功臣進行分化瓦解並逐個擊破,對劉姓諸王則採取了制衡術和武力打壓兩種方式,同時培植個人勢力並建立威信,因此在數年時間裏就坐穩皇位,並最終成爲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