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沈括與蘇軾曾經是好友嗎?後來爲什麼反目成仇?

沈括與蘇軾曾經是好友嗎?後來爲什麼反目成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沈括與蘇軾的故事。

沈括與蘇軾是好朋友,這兩名在歷史上都有傑出貢獻的大家,最終卻分道揚鑣。沈括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當時,北宋神宗皇帝任用王安石實行變法,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堅決反對,總是阻撓新政實施。

所以,當時在朝野內外以王安石爲首的新黨和以司馬光爲首的舊黨,是勢不兩立的。

沈括與蘇軾曾經是好友嗎?後來爲什麼反目成仇?

可是,蘇軾反對變法,受到了新黨的排斥;後來,舊黨上臺,蘇軾出於實際情況的考慮又不同意全盤否定新法,遭到了舊黨的戒備。再以後,新黨又把舊黨打了下去,爲了爭權奪利,又把蘇軾歸於舊黨。

元豐三年,蘇軾被調任爲湖州太守,當時依照慣例,調職官員要寫一份"謝恩表",然後刊行在"邸報"(當時北宋官方的報紙)上。他在表上寫的一些話又讓新舊兩黨產生了憤恨。

表中有這樣幾句話,意思是這樣的:"皇上您知道我愚昧,難以追隨那些新進的權貴,又不能適應形勢;可是您看在我雖然已經年老,卻不愛生事,就派我去管管小民……"在他的這份"謝恩表"裏,"新進"、"生事"這兩個詞讓人聽出了弦外之音。

沈括於是趁機向皇上奏了一本,說:"蘇軾的謝恩表譏諷時事,包藏禍心,怨恨皇上,譏謗訕上,瀆職謾罵而沒有人臣之節,現在人們已經在爭相傳誦,他這一舉實在是搞得朝野轟動,萬死也不足以謝皇上。"

另外,沈括還從蘇軾寫的詩文中摘出了六十多條詞句作爲證實蘇軾不滿朝廷的材料,他詆譭蘇軾"訕上罵下",還舉出具體的例子:"陛下教羣吏學法令,他卻說"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陛下發青苗錢,本來是接濟貧民,他卻說"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陛下推行鹽法,他卻說,"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沈括大肆毀謗在先,接着,御史中丞李定也跟着上表,還列舉了四點蘇軾該殺的理由。一時間,蘇軾因爲一份"謝恩表"惹禍上身。皇帝將這件案子發到御史臺處理。

不久,蘇軾就從湖州被抓回京城,過了一個月,又被關進御史臺監獄。

起初,蘇軾並不承認自己有怨謗之心,只是說其中的一些詩句的確反映了民間疾苦。

可是後來,御史臺監獄對蘇軾進行了輪番的審訊和折磨,蘇軾一個儒生,實在忍受不了這種心理上的屈辱和肉體上的疼痛,所以就承認自己有罪,還寫了"供詞"。

一首描寫普通農村人家生活的詩"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蠆。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蘇軾自己說是譏諷了朝廷的青苗立法,他的供詞是:"此詩意言百姓請香青苗錢……莊家小子弟多在城市不看次第,但學得城中人語音而已,以譏新法青苗助役不便也。"

沈括與蘇軾曾經是好友嗎?後來爲什麼反目成仇? 第2張

蘇軾還說,他的《山村絕句》"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韶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譏諷了新法實施中的"鹽法"太急,使得山中之人飢貧無食,動經數月。

幸好,宋神宗覺得蘇軾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反覆考慮之後動了惻隱之心。後來,神宗又看到蘇軾在獄中寫的詩,不準備殺蘇軾了,所以就赦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