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五國聯兵攻打秦國之後 秦國爲什麼還能變得更加強大

五國聯兵攻打秦國之後 秦國爲什麼還能變得更加強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國強大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爲什麼在五國聯兵打完秦國後,秦國變得更強大了?

“不似人君”的魏襄王順利登基,當然有志幹出一番成績,依靠着公孫衍與其他國家的交際,三晉與楚燕再次合縱在一起,聯軍伐秦挑戰強敵,五國“縱約長”由楚懷王代理,其實這次合縱本來也包括齊,齊宣王上任後請回了蒙冤的田忌,但田老將軍早已不能領兵統御,何況齊國與秦國地處當時東西兩極,攻打秦國對齊國沒多少利益,因此齊國藉口與秦國遠離,緩慢出兵完全不着急,基本屬於既不出工也不出力,所以合縱軍隊只有那五國匯聚,然而五國聯軍也是各懷心計,誰也不願主動率先出擊,唯恐秦軍消滅自己,被其他“友軍”漁翁得利,這怎麼會有同心協力的默契?

五國聯兵攻打秦國之後 秦國爲什麼還能變得更加強大

縱使五國總兵力多秦軍數倍有餘,也不可能指揮有效行動一統,兼之秦國函谷關攻難守易,如同一座無法打開的高牆堅壁,何況秦軍守將是能力不凡的樗裏疾,他一眼就發現了敵人的問題,於是派出奇兵將楚軍糧道偷襲,楚軍斷糧自然大降士氣,很可能“友軍”還不願意提供糧米,眼見自己的部下無法捱餓忍飢,楚懷王藉故“溜之大吉”,聯軍一見縱約長將自己拋棄,繼續留在函谷關肯定沒有意義,樗裏疾又率衆反攻銳意進取,剩下的四國一見大勢已去,索性作鳥獸散各奔東西。

此戰並不是什麼大規模戰役,秦軍以寡勝衆也算不上多神奇,可這也足夠讓秦國有所驚懼——雖說東方諸國與自己判若雲泥,他們聯軍也不過是外強內虛,但想要有把握地打破這個聯盟體系,除了將“連橫”策略堅持到底,使“合縱”諸國分崩離析,秦國自身也需要更多的財富和土地,爲國家提供充足兵源與糧食儲蓄,但問題在於秦國很難打破僵局,不能東出函谷關就無法取得戰爭軍需,沒有軍需就更容易被東方諸國壓擠,這似乎變成了一個死循環矛盾體,一時間何去何從成了嬴駟的難解之謎。

五國聯兵攻打秦國之後 秦國爲什麼還能變得更加強大 第2張

幾乎與此同時秦國得到一個消息,位於南方的巴蜀兩國鬧出分歧,彼此攻伐都已力盡精疲,竟然同時請秦國援兵將戰亂消弭,巴蜀就是現在的四川重慶區域,向來是物庶民豐沃野千里,只是受困於入川的山路崎嶇,周圍強敵對巴蜀不敢隨意惦記,所以那裏的百姓基本都能樂業安居,他們請秦軍入川就是天賜良機,但秦惠文王仍有顧慮,發兵巴蜀到底可不可以?

一旦軍隊南下進入巴蜀地區,東方諸國會不會趁機打個措手不及,恐怕到時兩線作戰首尾難濟,最終秦將司馬錯堅持提議,只有拿下巴蜀才能讓秦國如虎添翼,這使得秦惠文王拿定主意,派司馬錯南下發兵不再遲疑,經過十個月左右對巴蜀的血洗,秦國完成了對“天府之國”的佔據,從此使國力更加殷實富裕。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形同散沙的五國聯軍,讓秦國意識到了今後的危機,也許秦國也不會那麼果斷地選擇主動出擊,攻佔巴蜀,也正是因爲有了巴蜀這樣的天府之國作爲強有力的供給後盾,才讓秦國變得更加強大。所以就像《阿房宮賦》中那句名言一樣:滅六國者,六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