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真實的梅殷是怎樣的?他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如何?

真實的梅殷是怎樣的?他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梅殷,字伯殷,明朝初年外戚、將領,本是汝南侯梅思祖的侄子,1378年,因爲娶了寧國公主,遂成爲朱元璋的駙馬都尉。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元璋的期待

據《明史》記載,梅殷“天性恭謹,有謀略,便弓馬”。所以,在朱元璋的十六個駙馬之中,他備受朱元璋的喜愛。李文忠也曾經誇獎梅殷“精通經史,堪爲儒宗”。

不難看出,梅殷確實是一個文韜武略的人才,文能通經史、著文章,武能騎馬、拉弓。

真實的梅殷是怎樣的?他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如何?

朱元璋建國之後,實行藩王守邊的制度,藩王分駐各地,以“固內外之勢”,這些藩王位高權重,最重要的是他們手中握有一定數量的兵權,“少者三千人,多者萬至九千人”。以至於朱元璋也隱約感覺到了各位藩王有尾大不掉之勢。

1392年,朱標太子病逝,朱元璋最終決定立朱允炆爲皇太孫。並“殷常受密命輔皇太孫”。也就是說,朱元璋任命了梅殷爲託孤大臣。

顯然,朱元璋是有所期待的。這種期待當然不難理解,就是希望梅殷能夠輔佐建文帝朱允炆當政。

當時,有能力的功臣已經被朱元璋處理地差不多了,只剩下各地藩王是朱允炆的威脅。朱元璋肯定期待,萬一藩王謀反,梅殷能夠發揮“託孤大臣”的作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遺憾的是,朱元璋可能要失望了,因爲梅殷辜負了朱元璋。不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朱元璋在靖難之役的表現。

靖難之役的表現

靖難之役的時候,雖然梅殷在態度上表現的十分忠心,但是,在行爲上的表現並不令人滿意。

1401年,梅殷奉命鎮守淮安,“悉心防禦,號令嚴明”。1402年四月,燕王朱棣以“進香”爲名,想要從淮安借道攻向南京。結果,遭到梅殷的嚴詞拒絕,還對朱棣說朱元璋有禁令,不遵從的人就是不孝。

真實的梅殷是怎樣的?他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如何? 第2張

朱棣知道後,大怒,又寫信給梅殷,說自己興兵是“清君側,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梅殷這次的做法更絕。

他下令將送信人的耳朵和鼻子都割了下來,只留了一張嘴,讓他回去給朱棣講講君臣大義。朱棣十分沮喪,只得從揚州進軍南京。

表面上看,梅殷似乎是忠於建文帝的,但是,問題是,既然忠於建文帝,而且建文帝當時已經在各地募兵,那爲什麼,梅殷當時沒有在朱棣進攻南京的途中襲擊朱棣呢?

還有史料,說梅殷當時手握40萬大軍,我們且不說,這40萬大軍是真是假,梅殷當時肯定是有一定的兵力的,不然以朱棣的性格,他只要能勝利肯定會直接攻打過去的。

因此,唯一的可能是梅殷考慮到了當時的形勢,選擇了識時務,選擇了背叛。當時,朱棣已經“破何福軍,執平安等將領”,攻取南京,幾乎是勢不可擋。

1402年六月,朱棣登基後,朱棣並沒有招降梅殷,梅殷是自己主動前去南京投降的。而且,即使在得知建文帝已經駕崩之後,他仍然沒有選擇以死殉國,而是選擇了苟且偷生。

結果,1405年十月,梅殷入朝,在過笪橋時被前軍都督僉事譚深、錦衣衛指揮趙曦等人擠入水中,溺死。其實,整個過程都是朱棣一手策劃的。既然選擇苟且偷生,被人溺死又能怪誰呢?

人民心中有桿秤

在人民羣衆心中,“靖難之役”無論如何包裝都是一場篡位之爭,不管怎麼說,都是叔叔奪取侄子的皇位之爭。

真實的梅殷是怎樣的?他在靖難之役中的表現如何? 第3張

朱棣奪權,本身就是一種大逆不道的行爲,是有悖道義的,是有違民心的。而且,朱棣在奪權之後,對建文一朝的忠臣大肆殺戮,爲此還創造了“誅十族”、“瓜蔓抄”等酷刑。更是有損他在人民羣衆心中的形象。

反觀建文帝,他登基之後,雖然沒有什麼大的作爲,但是對待全國的人民羣衆也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而且,他一直追求仁政,在很大程度上是得民心的。

所以,不難想象,在“靖難之役”中,人民羣衆的心是向着建文帝的。建文帝失蹤之後,總有很多關於建文帝在外出行的各種傳說,就是證明。這些傳說不管真真假假,至少說明了人民羣衆是不希望建文帝無故而亡的。

這樣一來,人民羣衆又會在心裏責怪那些不忠於建文帝的大臣,其中,託孤大臣,駙馬梅殷自然是最難逃其責的。

所以,儘管不少人,認爲梅殷是忠臣義士,但是,人民羣衆心中有桿秤,他們對這種說法可能並不買賬。因爲,駙馬梅殷作爲朱元璋唯一的託孤大臣,在靖難之役前後的表現,是讓他們很難理解的,甚至是失望的。

而在建文帝的忠臣裏面,人們記憶最深的可能就是,方孝孺、景清和鐵鉉之類的人物,根本沒有託孤大臣梅殷的位置。

“靖難之役”中畏首畏縮,“靖難之役”後又選擇苟且偷生,最終,他在人民羣衆心中的那桿秤上是沒有什麼重量的。

所以,無論多少人在“漂白”梅殷,我們都很難說,他是一位忠臣義士,也很難說,他有什麼高風亮節。

總體上來說,他辜負了朱元璋的期待,沒有真正地忠誠於建文帝,對不起“託孤大臣”的名聲。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他即使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不知道大家對這位朱元璋唯一的託孤大臣,梅殷,到底抱有一種什麼樣的態度?希望感興趣的朋友能夠各抒己見,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