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爲何沒有采取鄧艾的滅吳計劃?

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爲何沒有采取鄧艾的滅吳計劃?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63年,鄧艾攻下綿竹,直逼成都。後主劉禪投降,蜀漢滅亡。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文章,歡迎閱讀哦~

立此大功之後,鄧艾隨即向司馬昭建議,滅吳計劃,但司馬昭沒有采納,那麼,當時鄧艾的作戰計劃,是否能行得通呢?

鄧艾滅亡蜀漢,功勞超過了平定七國之亂的周亞夫,鄧艾被封爲太尉,增加食邑兩萬戶,兩個兒子被封爲亭侯,各食邑千戶。

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爲何沒有采取鄧艾的滅吳計劃?

由此可見,鄧艾位極人臣,光宗耀祖,頗爲顯貴。

拋開鄧艾偏低的政治能力,暫且不說,僅僅說鄧艾此時的作戰計劃,還是很清醒的。

鄧艾給司馬昭的建議是:現在滅了蜀漢,趁熱打鐵,順流而下去滅吳國,吳國人肯定都嚇破了膽,正是用兵之時。然而,大的軍事行動之後,將士們都非常疲憊,不能立即出兵,要徐圖緩之,在隴右留兩萬人馬,蜀漢兩萬人,煮鹽冶鐵,爲軍事和農業做足準備,然後建造船隻,順流而下,在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再派使者去東吳,說以利害關係,吳國肯定會投降,那樣就不用帶兵去打仗了。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艾言司馬文王曰:兵有先聲而後實者,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然大舉之後,將士疲勞,不可便用,且徐緩之;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爲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順流之事,然後發使告以利害,吳必歸化,可不徵而定也。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做足表面文章,厚待投降的劉禪,安撫民衆,如果將劉禪送往京城,吳國人知道之後,就會認爲是作爲人質,是流徙,對東吳歸順不利,因此,可以封劉禪爲扶風王,賜給他錢財,加以優待,這樣以來,吳國人看到了榜樣,就會望風而降了。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今宜厚劉禪以致孫休,安士民以來遠人,若便送禪於京都,吳以爲流徙,則於向化之心不勸。宜權停留,須來年秋冬,比爾吳亦足平。以爲可封禪爲扶風王,錫其資財,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塢,爲之宮舍。爵其子爲公侯,食郡內縣,以顯歸命之寵。開廣陵、城陽以待吳人,則畏威懷德,望風而從矣。

蜀漢滅亡之後,司馬昭爲何沒有采取鄧艾的滅吳計劃? 第2張

從當時劉禪的情況來看,確實要優待,如果不優待,吳國人肯定不願投降,誰願意自尋死路?如果對劉禪好,不遷徙他到洛陽,吳國皇帝心裏也會作對比,我投降了,也會留在吳地,何必玉石俱焚呢?

但是,司馬昭沒有采納鄧艾的建議,致使當時錯過伐吳的最佳機會,這一下,導致耽誤了很多年,直到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即位爲帝,建立晉國時,才滅了吳國。

但是,鄧艾也很任性,司馬昭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他就擅自做主,以天子的名義,任命了很多蜀漢的舊臣,以安撫人心,鄧艾沒有請示司馬昭,犯了大忌,司馬昭曾派監軍衛瓘告誡鄧艾,凡事都不要獨斷,必須要請示。

但是,任性的鄧艾卻說,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國家,專之可也。

也就是說,只要我認爲對國家有利的,就可以專斷,不管其他的。

不得不說,鄧艾在政治上太幼稚了,他一心想再滅吳立功,平定天下,立不世之功,然而,他個人的歸宿卻沒有過多的考慮,也因此被鍾會等人誣告謀反,最終被殺,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