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公主爲什麼難嫁?揭祕唐朝公主難嫁的原因

唐朝公主爲什麼難嫁?揭祕唐朝公主難嫁的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公主爲什麼難嫁?要知道李唐一代,竟有數十名公主選擇以入道修行作爲自己一生的歸宿。金枝玉葉的她們身爲皇帝的掌上明珠,爲何卻過着清心寡慾的修道生活?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除去個別公主是受到崇道風氣和因病修行外,更現實的原因則是婚姻不如意。中晚唐時期有一個十分反常的現象——士人冷淡“國婚”。

所謂“國婚”即是與皇室通婚,多指與公主聯姻。本來能夠與公主成婚,那是莫大的榮幸,當上駙馬從此便可一步登天,聲名顯赫,這是多少寒門士族夢寐以求的目標,但唐代的士人卻不這麼想。

他們對皇帝招攬乘龍快婿反應冷淡,對待“國婚”多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這使得許多公主年逾二十六都難以出嫁,一個個成了大齡“剩女”,公主難嫁問題成爲了歷代皇帝的心病。

那是什麼原因使得唐代士人“不樂國婚”呢?

唐朝公主爲什麼難嫁?揭祕唐朝公主難嫁的原因

一、公主的命與病

唐朝公主身體力行,將“公主病”一詞詮釋地非常到位。她們不尊禮法,兇悍跋扈讓士人階層望而生畏。

唐宣宗之女萬壽公主下嫁給起居郎鄭顥,大中二年,鄭顥之弟身染重病,宣宗派遣使臣前去探望,使臣覆命,玄宗問:“公主何在?” 使臣答曰:“在慈恩寺觀戲場”。宣宗感嘆:“我怪士大夫家不欲與我家爲婚,良有以也!”

此外,唐代公主下嫁之日,“舅姑父母皆降禮答拜”,婚後公主也“不以婦禮事舅姑”……這也就難怪公主會嫁不出去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請一尊菩薩回去供着。

如果這些都還能容忍,那麼公主私生活不檢點就萬萬不能爲士人所接受了。

據史籍記載,唐代公主私蓄男寵,太宗之女高陽公主公然與多名僧人、道士私通;太平公主向武后獻上自己的男寵。這不僅會讓駙馬蒙羞,還會給夫家整個家族帶來恥辱,避而遠之才屬上策。

二、門第之爭

隋唐時期,門第觀念在婚姻方面表現得尤爲突出。

人人都以能與山東士族聯姻爲榮。山東士族發展至唐初,儘管在政治和經濟上已經沒有當初的實力,但仍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他們沿襲着魏晉以來的舊制,在婚姻關係上保持着士族高門大姓之間的通婚,保證血統的高貴。

當時,通過科舉進士出身的士人,都希望能與山東的崔氏、盧氏、李氏、鄭氏等高門大姓聯姻,他們爲此甘願付出大量的家財,以此擡高身價和地位。

唐太宗爲了打壓山東士族,擡高自己關隴集團的地位,修纂了《氏族志》,企圖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世家大族的傳統觀念,但越是打壓,這些世家大族的身份地位則越顯高貴。

到了唐代後期,宦官當權,藩鎮林立,皇權不斷衰落,士大夫更是爭相與大族聯姻,對“國婚”的態度則愈加冷淡。

以致於唐文宗感嘆道:“民間修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

三、政局混亂

中晚唐時期,公主“難嫁”多少還與當時政局混亂有所關係。

唐初政局穩定,皇權強盛,公主爲數不多身份尊貴,絕大多數都能擇定夫婿按時出嫁。

但憲宗以後,朝官與宦官矛盾尖銳,皇權旁落,宦官把持朝政,宮廷政變頻繁。每任君主在位時間不長,帶來了兩個問題:

首先,皇權旁落,政局不穩,皇帝尚且不能自保,哪有功夫顧得上公主的婚姻大事?如順宗之女潯陽從元和七年一直等到了太和三年,歷經十七年時間,從十二歲長到二十九歲,婚事依舊遙遙無期。

其次,君主頻繁變更,讓更多的宗室女得到公主的尊貴稱號,公主數量的增加,使得婚嫁成爲了相對麻煩的事情。

畢竟公主出嫁,不光要擇定好適合的對象,還要經過冊封、贈封邑、開府設官等一系列繁雜的程序。

唐朝公主爲什麼難嫁?揭祕唐朝公主難嫁的原因 第2張

四、不划算的買賣

士人“不樂國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婚”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科舉取士的制度進入唐朝後得到了完善和空前的發展,進士及第帶來的回報也越來越喜人。

穆宗時下詔:“名登科第,即免徵役”;到了武宗時,又有“家有進士及第,方免差役,其餘只庇一身”,進士子弟享受着逐步擴大的特權,並且逐漸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衣冠戶”,他們與皇親國戚一樣享有庇護一門,不差特權。

大約從唐代中葉開始,進士狎妓的現象蔚然成風,坊間妓院成爲了進士子弟暢議朝政、討論時事的場所。而舉子一旦考中做官,躋身仕宦舞臺,必然受到朝政風氣的影響。

但成爲駙馬,必然會受到更多的關注和皇室的挾制,接受諸多約束,失去原有的自由,這顯然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於是種種原因,令唐代士人不樂國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