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荀彧作爲曹操統一北方的大功臣,爲何反對曹操稱魏公?

荀彧作爲曹操統一北方的大功臣,爲何反對曹操稱魏公?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荀彧,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被曹操稱爲“吾之子房”。荀彧居中持重長達十數年,但晚年時卻反對曹操稱魏公,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荀彧是文臣,此人基本上沒有上過戰場,但在爲曹操出謀劃策的戰略方面屢建奇功,例如幫助曹操規劃制定了一統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還有著名的勸諫曹操進洛陽迎漢獻帝入許,挾天子以令諸侯等,曹操感念荀彧的貢獻上書請封荀彧爲萬歲亭侯,無戰功而靠謀略封侯,無人能出其右者。可就是如此心腹,卻在曹操晚年晉封公爵一事上,旗幟鮮明的上書反對,這是爲何呢?曹操又是什麼態度呢?

荀彧作爲曹操統一北方的大功臣,爲何反對曹操稱魏公?

其實荀彧反對的不僅僅是曹操封公爵的問題,而是因爲在漢朝封公爵其背後含義無異於篡漢自立,不管是看影視作品還是瀏覽史書我們都可以發現整個漢朝沒有一位重臣封公爵的,比如行廢立皇帝之事的霍光也只是官拜大司馬、大將軍,封博陸侯。但事有例外唯一一個封公爵的那就是西漢末年篡漢自立的安漢公王莽,王莽在權力達到無以復加之後慫恿羣臣加封他爲安漢公,安漢他沒有做到結果行篡漢之事,所以封公在漢朝就意味着篡漢,爲何漢朝不允許出現公爵這個爵位呢?

一切都要從漢高祖劉邦說起,劉邦建立漢朝後有感於異姓王對漢朝造成的潛在威脅,以各種理由將異姓王一一除去,就算此劉邦還不放心,在其臨終之前又帶領羣臣立下白馬之盟,其中言: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其意就是隻有劉姓皇族纔可以封王,異性大臣有功最高只能封侯,不然就要被天下共同討伐。

荀彧作爲曹操統一北方的大功臣,爲何反對曹操稱魏公? 第2張

最高封侯一說不是劉邦首創,而是劉邦建立漢朝後繼承秦朝制度所來。在商周開始流行並被世人所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制度在秦、漢並不流行,這是因爲自春秋戰國以來由於禮崩樂壞,各個諸侯國相繼越級稱王稱公,比如楚國當初被封子爵,春秋戰國時期私自稱王,晉國本是侯爵,後期卻自稱公。

爵位制度的混亂導致各個諸侯國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發展出自己獨有的爵位制度,秦國就是如此,自從秦國根據商鞅變法實行改革以來,秦國的二十等爵位制度,因其門檻低、受衆面廣,簡單易於推行等特點充分調動了百姓參軍的積極性和戰鬥力,導致秦國在戰國後期一家獨大,最後完成天下一統。

秦國規定“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爲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荀彧作爲曹操統一北方的大功臣,爲何反對曹操稱魏公? 第3張

秦朝統一後,二十等爵位制度在全國推行,劉邦建立漢朝後,漢承秦制,二十等爵位制度也被延續下來,所以漢朝的封爵我們知道的最多的就是侯爵,其實也只能是侯爵,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漢朝不再設立。

現如今曹操想晉封公爵,荀彧第一個反對,他給出的理由是: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聽完荀彧的話,曹操到此時才明白原來荀彧投靠自己並不是效忠自己而是心向漢室,寄希望通過自己來匡扶漢室,振興漢室,想到此,曹操的反應是: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道不同不相爲謀,有爭奪天下之心的曹操自不甘身邊有一個不忠於自己的人存在,就算他是自己的“子房”、“王佐之才”也不行。同年曹操南征孫權,作爲居中調度處理軍國事務十幾年之久的荀彧被曹操派遣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

後來曹操繼續征戰,荀彧因病留在壽春,這時曹操派人贈給了荀彧一盒食物,荀彧打開之後,發現空空如也,明白含義之後,荀彧服毒自盡(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荀彧死後第二年,曹操晉封魏公,漢室離被篡奪只剩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