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軍隊爲何一直能以少勝多?唐軍的戰鬥力有多強悍?

唐朝軍隊爲何一直能以少勝多?唐軍的戰鬥力有多強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的軍隊在皇權統治及國家軍事力量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武德四年,虎牢關大戰,李世民率領三千五百鐵騎擊敗十五萬大軍,俘虜竇建德。貞觀四年,李靖率領三千精銳,直撲突厥王廷,頡利可汗丟盔棄甲。貞觀十二年,牛進達率一股先頭部隊,便將吐蕃二十萬大軍打退。貞觀十三年,李世勣率六千騎兵大破薛延陀二十萬大軍於諾真水。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自指揮三萬唐軍對陣十五萬高麗軍,取得駐蹕山大捷……

《孫子兵法》曰:“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冷兵器時代,想要以少勝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而大唐軍隊在以少對多時,總能表現出不畏強敵的勇氣與強悍的戰鬥力,並且屢屢得勝,是何原因呢?

唐朝軍隊爲何一直能以少勝多?唐軍的戰鬥力有多強悍?

大多數情況下,戰爭的勝利,並不單靠將軍的謀劃與士兵的捨生忘死,往往與國家政策、社會風氣等很多方面有直接的關係,下面具體分析:

一、政策保障

隨着使用便捷、價格低廉的鐵犁等生產工具的普及,唐朝農民小家庭就能做到深耕易耨,門閥大家失去耕種優勢,農民們不再依附於門閥,均田制的推廣很受普通農民的歡迎。政府直接控制的農戶比例大大超過以前各朝代,這樣就保障了優質兵員的供應。

唐朝軍隊爲何一直能以少勝多?唐軍的戰鬥力有多強悍? 第2張

在此情況下,政府將府兵制繼續完善。在全國成立六百多個折衝府,規定只有上等與中等富裕家庭的子弟才能自願當兵,並給予免除賦稅徭役的政策,但打仗所有的武器、鎧甲、馬匹都得自備。

爲了鼓勵士兵立功,政府還配合勳田制,依戰功可分爲從武騎尉到上柱國十二個勳爵,賞賜六十畝到三十頃不等的勳田。這樣使中等農民可變爲富裕農民,富裕農民可能成爲庶族地主,有了這樣的上升通道,戰爭不再只是朝廷的事情,變得與每個士兵息息相關。

使大唐軍隊面對戰爭的積極性非常高漲,在李世民親征高麗時,竟有許多沒有選爲府兵的農家子弟,自願跟隨大軍出征立功。所以,戰爭勝負除了李世民的野心與將帥們高超的指揮水平外,農民的積極支持是關鍵因素。

二、尚武精神

唐朝人尚武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統治階級出自關隴軍事集團,前身都是代北武人,他們一直胡漢雜居,政權與威望都是靠戰功得來,所以普遍尚武。李世民當皇帝后,經常帶領侍衛在顯德殿前訓練騎射與武藝,獲勝者得獎。

其二,當時社會注重豪俠尚武之風,李淵起兵之初就命李建成“於河東潛結英俊”,命李世民“與晉陽密招豪友”,李淵的女婿柴超“矯捷有勇力,任俠聞於關中。”王維曾經有詩:“使氣公卿坐,論心遊俠場。”可見當時社會遊俠好武風氣的盛行。遊俠伸張正義、慷慨豪邁的尚武風氣使唐朝社會偏重武功,在這種社會風氣下,大唐軍人血脈噴張,鬥志高昂。

唐朝軍隊爲何一直能以少勝多?唐軍的戰鬥力有多強悍? 第3張

三、裝備精良

前文說過,大唐軍人的武器、鎧甲、馬匹都是自備,這些裝備關乎軍人的生命,更關乎他們能否立下戰功,成爲地主階層,所以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裝備。

據《新唐書》記載,大唐每個士兵都有一張弓與三十支箭、橫刀一把、長槍或者馬槊、長戟等武器,鎧甲一副,騎兵還專門有護腿、膝蓋及馬匹的鐵甲。

單兵裝備如此豐富,在當時世界,恐怕只有大唐軍隊能夠裝備得起。而且,每名士兵遠、中、近三種武器配置齊全,李世勣指揮六千唐軍在諾真水大戰薛延陀時,因戰術需要,他命令三千騎兵下馬,用長槍與橫刀近身肉搏,戰勝了二十萬騎兵,其裝備之精良,單兵素質之強,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大唐士兵一次次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並不是偶然,大唐施行了有力的政策,在人民熱情高漲的前提下,憑藉高昂的鬥志與精良的裝備,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敵人,造就了大唐在中華民族歷史上不朽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