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過哪些人才?最後的結局如何?

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過哪些人才?最後的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是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戰國七雄之一,在戰國曆史中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英才輩出的時代,也是人才的戰略作用最爲突出的時代。各國之間相互敵對、合作,連年交戰不再是什麼稀奇事。在這樣的時代,想要使本國利益最大化,就少不了有才能的人出謀劃策,統治者對人才的重視達到空前的程度。由此思想文化的解放也達到了空前的程度,百家爭鳴,統治者願意以高官厚祿來求一個賢才,各種文化思想在大地上衝擊融合,造就了一段無比輝煌燦爛的歷史。

有一個國家,在最開始也是十分重視人才,但隨着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才從他們本國流失,反倒是在遠在千里外的異國發光發熱。甚至於最後秦能統一天下,其基礎有不少都是這些外來人才所奠定的。這個堪稱“秦國最大外來人才基地”的國家就是魏國。

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過哪些人才?最後的結局如何?

魏國真正建立是在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三大夫爲諸侯,他們帶着自己的人手脫離晉國,分別建立了魏國、趙國、韓國,史稱“三家分晉”。周顯王五年(前364),魏惠王從安邑遷都至大梁,此後魏國也稱樑國。魏國在戰國七雄中是實力極爲強大的,尤其是在戰國初年,這和統治者任用人才有着密切的聯繫。

魏文侯是在戰國七雄中最先實行變法的。他積極改革政治,獎勵軍功和耕種,大力修建水利設施等,既發展政治也強大經濟。尤其是積極任用吳起,實行軍制改革,採取了武卒制,成功建立了當時十分先進的具有高度職業化的軍事力量,所以南征北戰,幾乎就是無往不利。

除了吳起,還有李悝,他主持了魏國的變法工作和法制建設,影響了中國政治兩千年。後來的秦獻公,孝公、商鞅變法都是以魏國李悝變法爲藍本。

魏文侯還拜孔子的弟子子夏爲師,將儒學的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功收取了大批士人的心,是後世帝王尊儒尊孔籠絡知識階級的開始。除此外還有樂羊、西門豹等能人輔佐,可謂是做到了真正的富國強兵。北上滅中山國,且對旁邊虎視眈眈的趙國進行了打擊,連敗秦、齊、楚等國,開拓大片疆土,使魏國一躍爲中原的霸主,是當之無愧的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而魏文候本人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上的策略,很爲後世的帝王所推崇,是中國帝王的一個經典樣本。

這段時期,魏國可以說是人才濟濟,但是盛極必衰,此後大量人才就開始流失。

首先就是爲魏國建立巨大功勳的吳起,魏武侯即位後對其逐漸冷淡,導致田文、公叔痤等權貴開始明目張膽的排擠吳起,吳起眼看情勢不對,生怕有性命之憂,於是另謀高就,去投奔楚悼王。這一員大將的出走,對魏國來說是巨大的損失。吳起到了楚國後同樣積極進行變法,使得長久以來作爲“蠻夷之地”的楚國勢力劇增,於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大敗魏軍。

除了吳起這個大將,還有孫臏這位著名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爲同門師兄弟,但是龐涓卻十分嫉妒孫臏的才能。彼時龐涓已然是魏國的大將,孫臏前去投奔自己的師兄,但是龐涓卻害怕孫臏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以酷刑挖去孫臏的膝蓋骨,並將其囚禁。後來孫臏經歷千辛萬苦終於逃出,投奔齊國,並大展身手。周顯王二十七年(前342),孫臏的計策大敗魏軍,龐涓也在戰敗後自刎,魏國又失一位將才。

戰國時期魏國都流失過哪些人才?最後的結局如何? 第2張

如果說孫臏是魏國在無意識中失去的人才,那麼商鞅可就真的是白送給秦國的了。魏國的重臣公叔痤臨死前向魏惠王推薦了公孫鞅也就是商鞅,甚至說:“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十分懇切的求魏惠王接納他的意見,但是驕傲自滿魏惠王偏偏不聽他的話,認爲商鞅只不過是個沒什麼才能的毛頭小子,於是就讓商鞅輕而易舉地離開了。

商鞅在本國無法施展才華,正巧又瞭解到了秦國向各地發出的《求賢令》,十分心動,於是,決定前往秦國。秦孝公很熱情地接納了他,在聽完他的見地後任命他爲大良造,主持整個秦國變法事宜。最終的結果我們都很熟悉,秦國勢力大增一躍成爲一方霸主。

此後秦惠文王的得力干將,縱橫家張儀同樣也是魏國人,同樣也在秦國大放異彩。秦昭襄王拜相範睢,他同樣也是從魏國出走,落魄來到秦國但卻一飛沖天。這幾個人在秦國統一天下的霸業中至關重要,如果沒有他們,也許秦國的統一大業就會晚來不少。這些人各個都是驚才絕豔,但是魏國卻任由他們離開,實在是不明智。

魏國本來在戰國時期有着最好的開局,但最終被自己想來瞧不上的秦國滅亡。人才能在秦國施展抱負,對這些人才是幸事,對秦國也是。當然,假設就算這些人才有幾個沒能夠來到秦國,但以秦國的長遠戰略思想,稱霸只是時間問題。借用《大秦帝國》中的一句話吧:“敬那大爭之世!敬這小酌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