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文壇大人物王維,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文壇大人物王維,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是王維的一首詩,詩人既借詩言志,也借詩抒情。寥寥數語就能指點江山,更能傳遞紙短情長。文人都寫詩,能寫成千古絕唱的確實沒幾人,但王維的名字您不可能不知道。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爲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這也是他的詩,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位文壇大人物!

一,盛世下的翩翩少年

寫這首詩那時,盛唐正如蒼宇中的日月不可一世,開元之治的背景下,王師威震四方,東南西北皆是唐土,疆域達一千三百萬平方。那時的王維還年輕。他剛入長安,更慶幸生在這堯天舜日的王道樂土上。權貴圈紙醉金迷,趨炎附勢者衆多,若能不小心被上層看中,那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王維就有這福氣。

到長安後他一面準備應試,一面通過音律和詩詞天賦攀附上王公貴族。總之,在開元年號未用盡前,王維當上了小官,遇上了伯樂,還有圈裏的詩文好友,每天歡歌到天明,好不自在。可官場波詭雲譎,表面是遼闊平湖,水面下暗流洶涌。會做詩和會做官不是一回事,日子太順了,王維總感覺會攤上事!果不其然。

在任太樂丞時,因爲他人犯錯,王維卻被無故連累,還貶了官,變成管倉庫的小官。這下好不鬱悶,此時走入仕途已經十年了。自己在官場雖然不上不下,可人面廣啊,怎麼攤上這麼個倒黴事呢?

北闕獻書寢不報,南山種田時不登。

百人會中身不預,五侯門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飲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復臨水,莫問春風動楊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說君應知。

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

此詩就是管倉庫時所做,“五侯門前心不能。”最能表達王維的心境。雖然仕途遇到點小挫折,不過,當公務員的日子卻在盛世的背景下沒那麼悽慘。沒過幾年,張九齡成爲宰相,對方是個愛才惜才之人,在其庇護下,王維的官路漸漸有了起色。

而此時,年號也由開元改爲天寶,唐玄宗一生用過兩個年號,一是開元,一是天寶。更換年號是天下大事,可是太平久了,對普通唐人來說似乎也並不代表什麼。

文壇大人物王維,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二,邊塞豪情萬丈高

那年王維擔任河西節度幕判官,終於親眼見到了大漠蒼涼,除了長安的繁華外,在帝國西部邊陲是漫漫黃沙,駿馬奔馳,陌刀隊如牆而進。這新鮮的人生讓王維詩興大發,留下了諸多邊塞詩篇。

吹角動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馬嘶亂,爭渡黃河水。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裏。

盡系名王頸,歸來報天子。

領略了異域人生後的王維,彷彿在思想上經歷了洗禮。朝堂爾虞我詐,邊塞人頭滾滾,年過四十的他官癮已經沒那麼大,突然渴望過一種陶淵明式的生活。

說幹就幹,回京後經過多方尋覓,終於在長安城南的羣山上找到了心靈居所,那座舊房子原本屬於唐朝初年的詩人宋之問,有山有水,亭臺樓閣正是靜心禪修的好歸所。

一心歸隱田園的王維每當有了假期,就會跑到山間別墅躲清閒,在那段時期,也誕生了許多田園詩的佳作,本文開頭的那首相思就是在這裏詩成。

不過思想上安樂的太久了,人就容易覺得擁有的一切都理所當然,王維更沒想到的是,早年貶官算不得磨難,邊塞歷練更是皮毛,真正的生死考驗遠未到來呢。

誰能想到,一個生在長安元年的小子,到了中年會趕上天寶十四年的安史之亂呢?天下大變在即,接下來發生的事讓大唐盛世轉眼就沒了,而自己還是事件的親歷者,更被裹挾其中,這讓一個披着官服的文人更是哀嘆世道艱辛。

三,一個亂世小人物的自我救贖

天寶十四年,長安突然亂了起來,身爲體制內官員的王維聽說,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已經反叛,揮師20萬正向長安進發。這消息在官場炸了鍋,雖然圈裏早有人議論安祿山必反,可是王維卻書生氣太足,政治判斷力太差,對此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僅數月時間,叛軍兵鋒已達長安。

眼看着叛軍勢如破竹,朝廷無心戀戰,唐玄宗帶上太子和貴妃集結六軍緊急出逃,連個招呼都沒打,結果一干中層和底層官僚卻不知如何是好,跑向哪裏跑?路上吃什麼?去投靠誰?對此誰也沒個主意,王維最終決定還是留在長安。

長安城破時,叛軍迅速開始拉攏前朝官吏爲自己站臺,雖然王維堅辭不受,但在脅迫之後也只好在叛亂集團當了個小官,生在太平年月的王維是見過世面的,深知安祿山史思明之流不可能長久,但他喪失了人身自由卻絲毫沒有辦法,心中苦悶時寫下了凝碧池。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絃。”。

眼看着如日中天的大唐,只在一夢間就變成殘破河山,不寫點東西怎麼行?他卻沒想到,這首詩最後居然保住了自己的腦袋。

安祿山原本一胡將,通過長期祕密準備瞬間爆發才把李唐趕出了長安,可是瘦死的駱駝終歸比馬大,國防動員能力充分開動之後,叛亂集團就走入下風,在經過數年兵戈之後,叛亂被平定,戰後清算立即開始,在叛亂集團當過官的紛紛被下獄,其中也包括了王維。

主審官員認爲,雖然叛唐者理應處斬,可是王維是在喪失人身自由時做了被迫決定,更何況,凝碧池的詩句中明顯有追思大唐朝廷的意味,再加上弟弟當時正擔任刑部侍郎,爲了保住兄長人頭,他向上官請求,願意降職來保住哥哥

經過安史之亂後,大唐國力早已腰斬,正值用人之際,像王維這樣被迫加入叛軍的比比皆是,都殺掉豈不可惜?就這樣,王維得到了赦免,還得派了新官,在太子的東宮擔任中允。

直到上元二年,筆耕不輟的王維終於溘然長逝,那個盛唐中成長的翩翩少年到了白髮蒼蒼,官職定格在尚書右丞,卻留下了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綜述:

縱觀這位詩人的一生,才華貫穿始終,早年的詩句透露出仗劍天涯的豪情,在仕途中期,他有意迴歸田園,對佛學禪宗頗多筆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文字裏又多了一絲對家國天下的憂心忡忡,後世蘇軾在評說詩句時都讚歎,“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一位少年生於盛唐,有幸領略了民富國強的平靜歲月。從富商權貴的酒宴到清貧學子的賽詩會中,王維度過了青年,中年時他奔波於官署,流連於宰相門楣,還曾經到邊塞歷練,又豐富了人生閱歷。

卻沒想到正值最從容的年華碰上了大唐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那股子國破家亡的憤恨,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拳拳之情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

還好李唐善待了這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如果真的揮刀砍下,那安史之亂後就少了一個大詩人,後人在追憶時,他的名字也將變成宵小之徒。王維是大時代背景下左右不了自己命運的小人物,卻又是後世推崇的文壇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