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賀知章在86歲時下下三首詩,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

賀知章在86歲時下下三首詩,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賀知章,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祕書外監”,唐代官員、詩人,他的詩文以絕句見長,他的一生順分順水,高官長壽,文學水平也絲毫不差。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賀知章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86歲的賀知章,在皇帝的恩准下,回到故鄉以道士身份養老,唐玄宗特別劃出鏡湖的一片區域給他,那裏荷花凌波,荷葉田田。那是他的故鄉。或者他從前沒有這個特權,又或者他清廉,但是皇恩浩蕩,這個他夢想的故鄉之地,現在屬於他,並迎接他的歸來。

他此時已經多病恍惚,但是仍舊寫下《回鄉偶書二首》

賀知章在86歲時下下三首詩,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

“少小離鄉老大回,鄉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二首》其一

這首非常有名。將一個遊子多年以後回鄉那種喜悅和滄桑表達得樸實真摯。

從小離開家鄉,的確是老了而且是大老了纔回來呀,只有口音沒有變,但是滿頭白髮。的確這不是假的,賀知章86歲了,在唐代簡直神仙級別的老爺爺。

那小孩子看到了都很奇怪,老爺爺,你是從哪裏來?他一句話兩句話解釋得清楚嗎?

對於故鄉,他是熟悉的,那是童年少年青年的痕跡,風裏湖水和泥土都有熟悉的芬芳,但是故鄉的人看他卻是陌生的。

這個笑,是孩子天真的笑,卻是賀知章無言的一生的滄桑。當然他也笑。因爲。終於回來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回鄉偶書二首》其二

我離開家鄉,歲月的確是多,有人以年算,十年,二十年,但是賀知章離開家鄉頂多十幾歲來歲,屈指就是一個甲子。

何止人事半消磨,只怕是大半消磨。

但是好在門前鏡湖之水,仍舊是我從前離開的樣子,在春風裏依然波光閃閃。

以永恆之故土對將謝之人生,賀知章沒有傷感,只有感恩。因爲他了解,這是一種福氣而不是必然。

不是所有的唐代的官員都可以生前回到故鄉。退休是要被恩准的,很多官員都死在任上,死後有條件的纔會葉落歸根故鄉安葬,在歲月的長河裏,他看到太多的滄桑,他是懷着感恩的心,毋庸置疑。

但是這兩首詩外,還有一首荷花,也是作在此時。

賀知章在86歲時下下三首詩,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 第2張

“稽山罷霧鬱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採芰荷。”賀知章《相和歌辭·採蓮曲》

那故鄉的會稽山,早上雲霧散盡,露出了巍峨的樣子。

那鏡湖之水,沒有風也波光粼粼。

不要說春天過去了,沒有什麼花開,我要去鏡湖深處,去臨着流水釆荷花。

從這些詩的創作來看,這是86歲的賀知章春天回到故鄉不久的作品,而且他還看到了夏天的荷花。

但是他是帶着病體回鄉的,是否真的上船去中流看了荷花呢?因爲賀知章篤信道教,我相信他說的不是謊話,而且你看他前兩首詩有着老人的節制和樂觀。

只不過讓人悲傷的是,就在這年,他去世了。或者他就是夢想着要回到故鄉,才支撐了他以86歲高齡從京城顛沛回鄉吧。

瞭解了這個背景,你是不是覺得這首荷花,特別大氣,有着精神上的無限迴歸呢。

這三首都是賀知章86歲的作品,如此的樂觀,有着神仙和浪漫氣質。這哪裏像一個即將謝世的老人的手筆,又或者,這就是,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讓人無限品味。

賀知章在86歲時下下三首詩,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 第3張

賀知章存世的詩篇並不多,全唐詩只有十九首。爲什麼會這麼少,一方面,是他的大半生主要從事和宮廷相關的工作,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無法表述太多,二是,他晚年和李白互有交集,而他的才華得以以不多的詩作流傳。

他成就了李白,李白也成就了他的詩名,雖然我想他並不在意。但正是這不多的詩,讓人們能夠觸摸到一個高官的靈魂。

賀知章是武則天時代的狀元,中狀元的時候已經36歲,且官位不高。武則天時代宋之問沈佺期貌美多才,且風頭熱健,沒有賀知章什麼事。但是隨着武則天的倒臺,這些紅人也就如流星隕落。可以想見當時賀知章並不英俊,也不善於鑽營。這個時期,他沒有什麼詩作流傳。

直到66歲。66歲時,他調任禮部侍郎。40歲的唐玄宗上位十三年,繁華之極,國泰民安,在張說的主持下,前往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但是如果依照前朝的制度,禮儀繁瑣。賀知章深諳神話典故典章禮儀,奏對皇帝,只用祭祀一位昊天上帝,其餘的五方諸帝,都不用祭祀,交給臣工行事。突出了唐玄宗皇權天授至高無上獨一無二的地位。這樣智慧簡潔老成持重的安排,很對唐玄宗對心思。

唐玄宗任命他爲太子侍讀。這個太子應該是唐玄宗的次子李瑛。但是這個太子最後被廢而且被唐玄宗處死。但是賀知章是太子的老師,爲什麼沒有事呢?

其實這是一個冤案,當時宮中的武惠妃說宮中有強盜,緊急召喚太子以及其他幾個兄弟入宮,他們都帶着武器,但是武惠妃卻跟唐玄宗說,是皇太子兵變。結果太子最後賜死。時年賀知章78歲。我不瞭解賀知章當時是何感想。他培養這個太子十多年,說沒就沒了。

不久以後,唐玄宗也肯定了解了真相。第二年,李亨被立爲新太子,賀知章反而成了新太子的老師,而且授予了祕書監職務,實際是爲國家管理圖書,挑選人才。

這裏可以看到賀知章和唐玄宗的親密,唐玄宗也是50多歲的人了,他繼續將新太子交給賀知章,其中的爲父的鄭重和互相的信賴,自是厚重。

但是賀知章心力已竭。

賀知章和李白認識,是在他73歲的時候,此時賀知章還是前太子侍讀,且和玉真公主交好,連同唐玄宗此時都有一個癖好,就是修真,篤信道家長生之道。李白以一個道士身份在長安紫極宮見到了賀知章,此時李白34歲,盛年道士,黑髮長鬚,詩作慷慨,讓一直困在長安洛陽,謹慎一生的賀知章驚爲天人。

李白開啓了賀知章一種老來狂的按鈕,是,賀知章本身出生在浙江,他性格里有狂放的一面,只是沒有真正的知己,但遇見李白之後,他從這個人身上看到了他的另一種可能,如果不是入仕,他也應該是四明山上一狂客吧。

當然李白有自己的打算,他狂而無靠得太久,羨慕賀知章如同一朵皇蓮,生在帝王側,貴爲太子老師,可以影響國家未來。

賀知章從李白身上動了歸隱之心。他心有山水,久違故鄉。李白卻從賀知章身上看到了接近權力中心的可能。

幾年之後,賀知章向唐玄宗引薦了李白。他滿足了李白“願託華池邊”的荷花夢想。當然李白也以過人的仙人才氣爲大唐添上華麗的琉璃光彩。

但是已經疲憊的賀知章自知來日無多,請求唐玄宗,讓他回鄉出家做道士。

賀知章是兩任太子的老師,德高望重,恆無過失,以高規格的送別禮,送別了賀知章,皇帝親自作詩,百官奉詔做送別詩,皇太子率領百官餞行。其中李白也在現場,也寫了應制的送別詩《送賀監歸四明應制》。

李白最感恩賀知章,如果不是他引薦,李白何以一日之間得到唐玄宗青睞,名滿天下?

實際當年,賀知章回鄉不久就病故了。

這首荷花詩,是一個老人卸任後那種精神的自由。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宦海生涯後,返璞歸真,化作碧水荷花。

賀知章在86歲時下下三首詩,一種清脫之氣浩然長存 第4張

李白聽到賀知章去世,倍感悵然。因爲這個時候,他已經被唐玄宗所厭棄,他終於瞭解自己並沒有賀知章那種左右逢源的官場圓潤和穩重。但也因此更加佩服感念賀知章。

“狂客歸四明,山陰道士迎。

敕賜鏡湖水,爲君臺沼榮。

人亡餘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悽然傷我情。”《對酒憶賀監二首》其一

李白是瞭解賀知章的夢想的,他願意在荷花裏度過餘生,只是時間太短暫。

但是賀知章的荷花,成爲後世宦海的標杆。做官就是像賀知章一樣,經歷人間的功名,然後又能有一個清高的歸隱之地。實際上做到的人並不多。

後世白居易雖然高壽終老,但是並沒有在晚年回到他最願意定居的江南或者故鄉。蘇軾嚮往賀知章的荷花,最終客死在回京的路途。

許多人雖然有荷花和故鄉爲伴,但是一生平凡,無有建樹,只有賀知章的荷花,代表了一種理想與現實的完美,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李白沒做到,李商隱沒做到。只有賀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