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帝陵,這是爲何?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帝陵,這是爲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衆所周知,明朝的首都最初被太祖朱元璋定在了南京,後來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才遷都北京。因此,很顯然作爲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是沒有被葬在北京十三陵當中的。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也就是如今所說的南京故宮。隨後,他被安葬在了位於紫金山南麓的孝陵。之所以朱元璋的陵墓被叫做孝陵,主要是由於與他合葬的馬皇后諡號爲“孝慈高皇后”。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帝陵,這是爲何?

作爲我國規模最大的皇陵之一,孝陵始建於洪武十四年(1381),直到永樂三年(1405)才徹底建成,前後歷經二十五年,動用工匠近十萬。經過漫長的營建,佔地面積達到驚人的一百七十餘萬平方公里的孝陵終於建造完成。除了宏大的規模之外,孝陵依山而建、格局嚴謹,既體現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又爲此後五百餘年二十餘座明清皇陵的修建提供了範本。正因如此,它也被譽爲“明清皇家第一陵”。

朱元璋在位時原本選定了嫡長子朱標作爲太子,且對其悉心栽培。可惜的是,朱標三十七歲就不幸病逝,遭受喪子之痛的朱元璋索性直接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立爲了皇太孫,這便是人們所說的建文帝。建文帝在位期間爲了抑制藩王的權力而展開了削藩,結果反而將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逼反,後者發動“靖難之役”,從北平出兵攻向了南京。

經過一番激烈的作戰,能力和手腕都更加出色的朱棣棋高一着,最終成功攻入了南京。然而,當他進入皇宮後,卻發現宮中起了一場離奇的大火,而火滅後的灰燼中只剩下了幾具無法辨明真身的焦屍。有人認爲,建文帝正是死在了這場大火當中,但也有不少人覺得建文帝其實利用宮中密道逃往了宮外,或許是剃髮爲僧,或許是前往了海外。

1989年,一座位於福建寧德市蕉城區金涵畲族鄉上金貝村北半山腰上的古墓隨着全國第二次文物普查被當地文物保護部門發現。根據考察,這座古墓大約建於元末明初,且構件豪華、雕飾精美,兼具佛教元素和皇家氣質。可惜的是,由於曾被多次盜掘,墓中已經沒有什麼能夠證明墓主身份的文物了。

明朝有十六位皇帝卻只有十三位帝陵,這是爲何? 第2張

2009年,在衆多專家的共同研究之下,上金貝古墓被確認爲明初僧人滄海珠禪師之墓,與建文帝無關。不過,目前全國各地仍有五十多座疑似建文帝墓的陵墓。或許,我們距離找到其真正陵墓的那天已經不遠,也或許還需要很久很久。

最後,還有一位沒有被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那便是明代宗朱祁鈺。正統十四年(1449),土木堡之變爆發,御駕親征的明英宗遭瓦剌軍俘虜,而作爲皇弟的朱祁鈺臨危受命繼承了皇位。一年之後,明英宗被瓦剌人送還,而不願意讓出權力的明代宗選擇了將哥哥軟禁於南宮。景泰八年(1457),明英宗發動奪門之變,將皇權奪回,而明代宗則被幽禁在西苑,且不久後離奇去世。

代宗去世後,明英宗賜其諡號“戾”。值得一提的是,代宗在位時其實已經開始了自己陵墓的修建工作,但英宗卻直接把他的壽陵毀掉,改爲以親王的禮儀將其安葬在了北京西山,也就是如今的景泰陵。儘管英宗之後的憲宗繼位後實事求是地恢復了明代宗皇帝的身份,但也沒有專程將其陵墓遷入十三陵。因此,這位一度讓明朝呈現出中興氣象的英主便由於和哥哥之間的權力鬥爭而沒能被葬入十三陵。

綜上所述,明朝的十六位皇帝當中,太祖朱元璋以南京爲都,死後便葬在了南京的孝陵。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奪位後不知所蹤,史書也沒有記載朱棣到底將宮中的焦屍安置在了何處,因此如今關於建文帝墓址所在依然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後,被哥哥剝奪了皇帝身份的明代宗也沒能死後被葬在明十三陵,而是單獨被安葬在了景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