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洪秀全的一生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結果如何?

洪秀全的一生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結果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洪秀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創建者。那麼他爲什麼要建立太平天國呢?爲什麼不參加科舉走仕途呢?實際上他是參加了四次科舉考試的。那麼他最終考中了什麼呢?答案是:他連秀才都沒考中,是不是顛覆你的想象?

洪秀全出生於1814年1月1日,客家人。他的遠祖是漢族人,從江西遷至廣東,後來,不堪富豪的壓迫,從潮州,遷居嘉應州(今梅縣),到曾祖洪英倫時期,又由嘉應州遷居花縣城北的福源水,他的父親洪鏡揚再由福源水遷居至縣城西南的官祿。洪秀全就在官祿長大,他有兩個哥哥:洪仁發和洪仁達,一個姐姐洪辛英,一個妹妹洪宣嬌。由於家境貧寒,父兄都靠種田爲生。七歲那年,他被送到私塾讀書。洪秀全聰明過人,沒用幾年,他就熟讀了《四書》、《五經》、《孝經》以及其他古文名篇和史籍。

洪秀全的一生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結果如何?

老父洪鏡揚更加憐愛少子,他不顧家境之艱難,勉強維持洪秀全的學業,渴望他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而奪得功名。1828年,十五歲的洪秀全第一次參加科舉考試。清朝的科舉考試分爲三級:第一級爲童生考秀才,曰童試;第二級爲秀才考舉人,曰鄉試;第三級爲舉人考進士,曰會試和殿試。當時洪秀全是童生考秀才,要依次經過縣考、府考和院考三個階段的考試。他在花縣的大約五百人考試的縣考中名列前茅,然而在赴廣州參加府考和院考中卻名落孫山。

洪秀全品行坦直,性情活潑豪爽,才能出衆而善於思考,他曾寫一首詩抒發感懷:“有德青年,浪遊河海。救其朋友,殺其仇人“。這樣的青年顯然不適合做八股文。當時的洪秀全還沒有認識到這些,他把失敗歸於自己學問不深。當時他家經濟拮据,已經無力支持他求學了。幸好有一同窗邀請他伴讀一年,才解決經濟問題。到他十八歲時,族人又聘請他當塾師。就這樣,洪秀全才得以在教書之餘繼續發奮自學,把希望寄託在下一次科考上。

經過七年潛心研讀,1836年,洪秀全第二次去廣州赴考,結果仍然名落孫山。七年攻讀換來這樣的結果,洪秀全深受打擊。並不甘心失敗的他,1837年春,第三次赴廣州趕考,照舊名落孫山。考生中有不少是同鄉,平時就相互瞭解自己有多高的水平,外鄉的考生也聚集在廣州考試,常在一起談論詩文。洪秀全覺得自己的學業並不比他們低而依然落選,頓覺羞憤難當,不久就病倒了。

洪秀全的一生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結果如何? 第2張

1843年,洪秀全三十歲,他第四次去廣州應試,儘管又一次名落孫山,然而這一次失敗帶給洪秀全的既不是失望,也不是精神危機,而是憤恨。他氣憤填膺,怨恨謾罵,將書籍都仍在地上,大叫:“等我自己來開科取士吧!“

當洪秀全第二次去考試的時候,傳教士給了他一本《聖經》,他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了解了西方的事物,對基督教產生了新鮮的見解。第三次赴考落榜後,他把自己的名字由“洪火秀”改成“洪秀全”,因爲《聖經》譯本中的上帝“耶和華”被譯成“爺火華”,在他看來和上帝之名有一字相同,犯了忌諱。此時他以上帝次子自居,宣稱他是統治中國的天王,所以第四次考試落榜後纔會發出那樣的呼聲。

1843年6月,洪秀全決定創立拜上帝會。他先向同窗馮雲山和族弟洪仁宣傳。得到熱烈響應。於是洪秀全在馮雲山的書塾給二人進行了洗禮儀式,不久這三人又跳進附近的石角潭進行洗禮。然後他們一同出遊傳教,教衆逐漸增多。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見時機成熟,就在廣西桂平縣的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他自稱天王,同時封諸王。目的是想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處不保暖“的理想社會。並於1853年春末,頒佈詔書,開甲取士,同時打破常規,增加"女科";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破天荒的。

洪秀全的一生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結果如何? 第3張

至此,洪秀全終於實現了自己開科取士的理想。雖然他的開科取士飽受詬病,但是他以一介書生,從飽受八股取士荼毒,到勇於打破明清“八股取士”的先例,已經是走出一大步了。

生活中,不是幹什麼都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所以當事情不如意時不要灰心,不要氣餒,不要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當上帝爲你關上一扇門時,可能已經爲你打開一扇窗。一試不行,就多試幾次。當某事始終不能如願時,不妨從自身反思,找原因。只要爲了理想堅持走下去,成功只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