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項羽如何從一個失敗者,成爲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悲情英雄?

項羽如何從一個失敗者,成爲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悲情英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烏江自刎,是項羽在楚漢相爭中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正是這個舉動,讓他從一個失敗者,昇華爲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悲情英雄。

打個也許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楚漢相爭視爲一部戰爭大片,男主角項羽的自殺,使結局免於俗套,由此讓這部大片的評分從8分升到10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項羽如何從一個失敗者,成爲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悲情英雄?

在烏江邊時,烏江亭長這麼勸項羽東渡:“江東雖小,地方千里,衆數十萬人,亦足王也。”即與中原相比,江東雖小,但也方圓千里、擁衆幾十萬,依仗地利頑強抵抗,稱王一時也並非沒有可能。

那項羽在江東是不是有號召力?當然有的。項羽雖然缺點很明顯,但正是因此才顯得真實;而且他每次打仗都親自衝在第一線,對基層將士也是關愛有加,再加上指揮能力頂尖,這樣的人,在軍人中特別有吸引力,放在任何時代都是魅力領袖。

所以在他死後,魯地的百姓堅決不降,甚至做好了被屠城的準備。不過正是這種爲主死節的氣度打動了劉邦:這些人比英布、韓信那些牆頭草可靠譜多了。因此,他不僅善待魯地百姓,還親自爲項羽下葬、哭靈,同時還赦免了項氏全族,並封項伯等四人爲列侯。通過這幾招,他才順利穩定了楚地人心。

按理說,這樣的羣衆基礎,加上方圓千里的地盤,項羽手上的牌比後來屢戰屢敗的劉備可強多了。如果跨過烏江負隅頑抗,能不能耗到劉邦陣營內部出亂子?比如拖到韓王信、英布、韓信等人造反的日子?

這基本不太可能,在垓下之戰後,項羽的失敗其實已經板上釘釘了。只要有他這種能力超羣的敵人存在,劉邦陣營的各股勢力就不會散架,必定將其徹底剷除纔會安心。此外,江東偏居一隅,當時還未被徹底開發,與中原相比比較落後,其實力與劉邦天差地別。

所以項羽即使東渡,失敗也是早晚的問題。不過他之所以自殺,並不僅僅出於這個原因。

項羽如何從一個失敗者,成爲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悲情英雄? 第2張

項羽之所以從一呼百應的霸王淪落到四面楚歌,過於自負的性格是主要原因。劉邦、蕭何、韓信、英布等人,在他眼中不過是出身基層的小人物,與自己相傳數百年的貴族身份相比不值一提;而且在實力相差不是誇大到到離譜的情況下,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自己的對手,只有被按在地上暴錘的份兒,所以他從來不認爲自己是被打敗的: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這個“天亡我”其實有更深層的意思。我們知道,當初韓信在他身邊時,提出了很多計策,但都未被採用;其後被他視爲“亞父”的范增,雖然作爲頂級謀士,但同樣沒有市場;持續四年多的楚漢相爭中,項羽坐視劉邦依靠拉攏人心、勢力逐漸強大,自己卻逐漸窘迫,但他從未改變過策略,原因不是因爲腦子不好使,而是出於理念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