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鄧曉身爲使者,爲何會被李淵嫌棄呢?

鄧曉身爲使者,爲何會被李淵嫌棄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盡忠於君的臣子,無不受到後世的敬佩,而那些牆頭草似的人,多少都要被人低看一眼。

平定薛舉後,李淵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西北。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李淵派使聯絡吐谷渾共同出擊河西,策反河西政權的大臣安修仁發兵攻涼州城,擒河西大涼王,之後,大唐又佔河西五郡,完成了對西北的統一。

當時被李淵扣押的西北政權使者鄧曉,聽說大唐已收復西北,入朝恭賀李淵,不料李淵卻說說:“你稱臣於李軌,出使來此,聞其滅亡,而沒一點哀容,竟然手舞足蹈來討我歡心。你不盡心於李軌,怎能盡節於我呢?”

鄧曉身爲使者,爲何會被李淵嫌棄呢?

李軌

自此,李淵不再起用鄧曉。

這就是小人的下場。

實際上,在初唐的歷次統一戰爭中,統一西北之戰是代價最少,時間最短的,這並不是說西北政權有多low。

想當初,西秦霸王薛舉在金城起義反隋的時,甘肅武威郡鷹揚府司馬的李軌就坐不住了,他明白薛舉一定會西進襲擊武威郡。

於是,“憂國憂民”的李軌,以開家庭宴會爲名,宴請同郡好友曹珍、關謹、粱碩、李安仁,安修仁(安興貴的弟弟)等人商議。

酒桌上,李軌開門見山,說:“薛賊必定會來侵犯我郡,郡守膽小如鼠,如何能抵禦?到時候,我們的家人我們的妻小都會被俘虜,郡守是靠不住的,不如我們自己組織起來進行防衛。”

由於李家是河西名門望族,且李軌爲人機智多謀,能言善辯,又曾賑濟貧窮,在河西一帶,很有名聲

既然李軌都這麼說了,誰敢反對?

加上當時家喻戶曉的歌謠《桃李章》傳唱到河西,大家認爲李軌當老大是天命所賜。

公元617年7月初八,李軌命安修仁召集胡人,和自己一幫江湖朋友在武威起兵反隋,接着攻破宛城,逮捕大隋官員--虎賁郎將謝統師和郡丞韋士政,自此,大隋在西涼的統治結束。

關謹等人強烈要求將俘虜的隋朝官員咔嚓,卻被李軌制止,說:“這不行,亂殺亂砍那不成了土匪,我們興仁義之師是爲了拯救老百姓,既然大家推舉我爲首領,那就得聽我的號令,放掉那些無辜的,只有依靠他們我們才能成功。”

就這樣,不殺一人,李軌還妥善安置他們,封謝統師爲太僕卿,韋士政爲太府卿。

不久,自封“河西大涼王”的李軌,模仿隋文帝楊堅開府設僚,建元安樂。

當時佔據會寧川的西突厥闕可汗闕度設,聽說李軌稱王,連忙帶着兩千多突厥騎兵歸降。

可見李軌深得人心。

大敗西犯的薛舉兵馬後,李軌又一口氣攻佔薛舉在河西佔領的五郡,這下薛舉的老窩金城完全暴露在敵方的刀劍之下,害得他趕忙遷都天水。

薛舉東進後,李淵遠交近攻,一邊同薛舉幹仗,一邊拉攏李軌。雙方往來書信不斷,兩人還認了祖宗,李淵還稱李軌爲弟弟。

李軌很高興啊,認爲有李淵這個大哥,以後就好混了,於是,就派親弟李懋入朝。

李淵也夠兄弟,封李懋爲大將軍,還好吃好喝地將他送回涼州,並下詔鴻臚少卿張俟德持節冊拜李軌爲涼王、涼州總管,送羽葆鼓吹一部作爲見面禮。

不過,當時李軌正好稱帝建制。

張俟德抵達後,李軌召集文武官員商議,說:“李氏據有天下,是歷運所屬,已經佔據京邑。一姓不可競立,如今除去帝號,東向接受冊封,行嗎?”

曹珍說:“隋亡天下,英雄競起,稱王稱帝,瓜分鼎峙。唐國自保關中、雍州,大涼自處河右,何況已爲天子,怎能接受別人的官爵呢?如非要以小事大,可依照蕭察舊例,自稱樑帝而稱臣於周。”

李軌認爲他說得對,就派尚書左丞鄧曉帶着文書去見李淵,希望大唐承認大涼國。

李淵見李軌竟敢自稱“從弟大涼皇帝”,大怒,說:“李軌稱我爲兄,這是不願臣服啊。”

於是將鄧曉囚禁起來。

兩人的兄弟情到此結束。從側面反映李軌並非治國之才,毫無全局觀念,要知道當時實力遠比他強的李淵都還沒稱帝。

此外,李軌還做了一件自毀長城的事:殺了重臣樑碩。

想當初,李軌起義時就是以樑碩爲軍師的,稱帝后封他爲吏部尚書。

實際上,樑碩確實有謀略,不過人緣不是很好,大家對他都有一種敬畏之心,不敢親近他。

樑碩見從前西域遷來的胡人種族繁盛,還勸李軌加以提防,這樣一來就得罪了是胡人的戶部尚書安仁。

還有一件事,也可看出樑碩不善於搞好關係。李軌之子仲琰曾問候樑碩,樑碩不爲他起身,仲琰很是反感。於是一起誣陷樑碩。

李軌也不認真查明真相,就派人拿着毒酒到樑碩家,讓他喝下。當時正逢李淵令吐谷渾出兵進攻大涼,正是用人的關鍵時刻,李軌卻將重臣樑碩殺了,不是自毀長城麼。

更可怕的是,一些跟隨李軌起兵的人逐漸心懷疑懼,不再幫他出謀劃策。

當時,西涼國流傳着一個胡人的咒語:“天帝將派遣玉女從天而降。”

鄧曉身爲使者,爲何會被李淵嫌棄呢? 第2張

李軌認爲這是上天的旨意,就命兵士修築樓臺,好讓玉女降臨,但是這卻是勞民傷財的工程,要知道當時西涼國自然災害頻發,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儘管李軌拿出自己的積蓄賑濟,但這只是車水杯薪,就和大臣們商議開倉發糧,曹珍也勸他這樣做。

可是卻遭到謝統師等人的反對,謝統師曾當廷詰難曹珍說:“百姓餓死者盡是弱而不任事的人,壯勇之士終不爲此困頓。況且倉儲糧食要備意外之需,豈能胡亂施惠於弱小之人呢?僕射如想附合下情,就不是爲國考慮了。”

這次李軌又不假思索地答應了,說:“對。”就關倉而不發糧,這下更加招致部下的怨恨,反叛之心日益加強。

實際上,謝統師等人是前朝的官員,內心根本不服李軌,經常結交胡人作爲黨羽,排擠李軌的舊臣,引起曹珍等舊臣的強烈不滿。

兩派紛爭,大涼國逐漸衰弱。

當時的開國功臣安修仁與在長安爲官的安興貴是親兄弟,且往來不斷。安興貴對李軌政權的內部情況瞭如指掌,主動向李淵提出出使涼州說降李軌,並制定瞭如不能說降就就地擒拿的方法。

安興貴到涼州,李軌拜他爲左右衛大將軍,並問其保全涼州之策。

安興貴乘機勸說李軌順應潮流,歸附唐朝。李軌非但不接受,還懷疑他是唐朝的說客。

這下安興貴急了,就與安修仁密謀造反。

安氏兄弟在涼州很有威望,加上都是胡人,所以很容易發動少數民族兵馬包圍了涼州城。

這下輪到李軌慌了神,連忙率兵出戰,卻大敗而歸,在城頭上觀看,安興貴大喊:“大唐使我來擒李軌,不從者誅三族!”

李軌見大勢已去,就帶着妻子登上玉女臺想自盡,安修仁迅速衝上玉女臺將他捉住,送往長安。不久就死在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