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董卓的部隊是怎麼來的?他到底是如何發跡的?

董卓的部隊是怎麼來的?他到底是如何發跡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閥,他是怎麼發跡起來並逐漸壯大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董卓的發跡史以及他強大的嫡系部隊。

東漢桓帝末年,朝廷從西北地區的隴西、安定等六個郡中,招募根紅苗正身體壯的好青年,選拔優秀者任羽林郎,就是皇家禁衛軍軍官。董卓因爲武藝高強,被朝廷選中。繼而代理軍司馬,不久在討伐匈奴的幷州戰役中立了戰功,被朝廷正式授予郎中(類似營級幹部), 並被賞賜細絹九千匹,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賞賜哈,董卓接受了官職,卻把所得的九千匹細絹全部分給他手下的官兵。

董卓的部隊是怎麼來的?他到底是如何發跡的?

中平二年(185年),韓遂在涼州隴西起兵造反。韓遂原名韓約,是後漢三國時期的重要軍閥之一,割據西北一共三十幾年。他具有超強的政治嗅覺。大將軍何進主理朝政的時候,對韓約(此時韓遂還叫韓約)仰慕已久。一次韓約來京都辦事,何進特地跟韓約約了一下,談論國事,並希望韓約可以在京任職,助自己一臂之力。韓約認爲現在宦官當道,必須誅滅才能真正掌控國家,何進沒有聽從,韓約於是回了涼州。回去不到一年,集結了羌兵、胡兵等各路人馬約有十萬之衆,以誅殺宦官的名義,在隴西造反了。順便,韓約把名字改成了韓遂(如果按照現在的改名流程,他到死未必有時間有精力想起造反這回事)。

朝廷共派出六路人馬出征隴西討伐叛軍韓遂。董卓是其中一路。任中郎將(類似於大校師長,低於將軍銜)。當他帶兵到了一個叫望垣硤的地方時,被羌、胡數萬兵馬包圍。好在董卓的兵訓練有素,並沒有慌亂。大家按照董卓的命令,就近在一條大河的旁邊安營紮寨,雖然沒有船可以渡河,但最起碼有一側可以不用擔心敵人的進攻。不過,此時的董家軍快要彈盡糧絕了,而且和其他幾路友軍已經失聯。

董卓的部隊是怎麼來的?他到底是如何發跡的? 第2張

羌兵胡軍看到這只不好對付的漢軍已經瀕臨絕境,就沒強攻,只是圍而不打,等待漢軍自亂。危急時刻,董卓故意把糧草缺乏的消息散佈出去,並且派士卒到河裏捕魚蝦,做出補充軍糧的樣子,可是河水太急太深了,不諳水性的漢軍,往往收穫無多,有人還會狼狽地掉到河裏,這讓敵軍白白看了笑話。接着,董卓安排士卒到河道的上游,築造堤壩,截斷水源,使下游的河水變少變淺,這讓捕魚變得容易多了,捕到大量河鮮的董家軍,傳出了陣陣的歡笑聲,那豐收的景象甚至感染了遠處圍觀的敵衆。

夜幕降臨了,收貨頗豐的董家軍營寨變得熱鬧非常,彰顯着酒足飯飽的幸福,到了後半夜,才逐漸安靜。其實在嘈雜的背後,董家軍早已集結待命,人銜梅,馬摘鈴,順序從堤壩下悄悄渡河,然後掘壩放水。突然聽到轟隆隆的河水聲,敵軍先是在睡夢中一愣,才知道不是夢,立刻組織軍隊追擊董家軍,但河水已迅速漲起,根本無法渡過。除了觀賞下江南的錢塘潮汐,只能高唱一條大河波浪寬了。董卓的軍隊這才死裏逃生。當時朝廷共派出六路人馬平叛,其他五路都損兵折將,連吃敗仗,只有董卓指揮的這一路完整地撤退回來,沒遭什麼損失,軍隊突圍後駐紮在扶風郡(寶雞地區),休養生息。

過了一段時間,韓遂又糾集了一些勢力,比如馬騰、王國等軍閥,一起往東朝京都洛陽進攻,一路所向披靡,後來打到陳倉(寶雞東側),朝廷急調董卓,任命董卓爲前將軍(類似於中將軍長),與左將軍(與前將軍平級)皇普嵩一起抵擋叛軍,相持三個多月以後,漢軍終於找到機會,大勝叛軍,解了陳倉之圍。陳倉之戰是韓遂、董卓兩位的人生拐點。圍攻陳倉失敗後,韓遂與馬騰的發生了矛盾,導致軍心渙散,韓遂的勢力日漸衰微,走向了熊市。而董卓則利好翻紅,受到朝廷封賞,成爲封疆大吏,封侯爵,任幷州(山西一帶)牧(類似於省級最高軍政長官),他自己的嫡系西涼軍也日益壯大。

隨着地位的上升,董卓野心也在膨脹,朝廷已經看出他不是省油的燈,兩次下旨讓董卓到京任職(讓他去當財務部長),他的西涼軍屬皇莆嵩部戰鬥系列。說是上調中央,但事實是讓董卓離開自己的根據地,解除董卓的實權。董卓以保衛邊疆震懾匈奴爲由,兩次違旨,拒不進京。政治是瞬息萬變的,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董卓開始私下與韓遂、馬騰聯絡,暗自結盟,等待時機。終於,當初韓遂的預判得到了驗證,皇上身邊的宦官勢力讓大將軍何進忍無可忍,緊急密調董卓帶兵進京平患。這才使董卓走上了禍國殃民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