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標去世後,爲何朱元璋立皇孫爲繼承人而不是立子?

朱標去世後,爲何朱元璋立皇孫爲繼承人而不是立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朱元璋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作爲明朝的開創者,朱元璋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平定天下。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的同時,冊立了太子人選——長子朱標。可惜朱標英年早逝,可是朱元璋並未在其他的兒子再擇新的繼承者,而是選擇立朱標之子朱允文爲皇長孫。朱元璋爲什麼這麼做選擇?

懿文太子朱標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生母是孝慈高皇后馬氏,說起來是名正言順的嫡長子。他自小聰慧寬厚,在被正式冊立爲太子之後,朱元璋更是請了諸多名師教導,不僅教導他才智治國,更是以自己的經歷訓導他創業的艱辛及守成的重要。

朱標去世後,爲何朱元璋立皇孫爲繼承人而不是立子?

可以說,在朱元璋和這些名師的悉心教導下,朱標成爲了一位溫文儒雅、仁慈寬厚之人。創業需要果決狠絕,而守成更多需要的是仁政愛民。在朱標年紀漸長之後,朱元璋逐漸將一些政事交由他來處理,培養其處理政事的能力,雖然有時理念與朱元璋不合,但朱標整體的表現還是讓朱元璋滿意的。

可惜,在洪武二十五年朱標從陝西巡視歸來,染上了風寒一病不起,同年薨逝,諡爲“懿文太子”。

繼承人選花落誰家?

朱標的薨逝,給朱元璋留下來一個難題,此時的朱元璋已過花甲之年,再立一位合適的繼承人迫在眉睫。那麼問題來了,該選誰?誰合適?

按着正常的邏輯思維,太子薨逝,會優先在其他兒子中選擇身份合適、人品較好之人冊立爲太子。到了朱元璋這裏,他並沒有遵循常理,從其他兒子中挑選,而是從朱標的兒子,也就是他的孫子中,選擇了朱允炆,冊立爲皇太孫(儲君的一種,是皇位繼承人的封號),這一年,朱允炆十六歲。

朱標去世後,爲何朱元璋立皇孫爲繼承人而不是立子? 第2張

朱允炆是朱標的次子,其生母也並非朱標原配。但因朱標原配常氏(常遇春之女)在洪武十一年時已經去世,常氏所生嫡長子朱雄英洪武十五年時也已夭折,所以朱允炆雖是次子,卻是被當做嫡長孫來看待的。他自小熟讀儒家經典,又未曾經歷過太多的民間疾苦,性格與其父較爲相似,皆是寬大仁厚的脾性。

從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到朱元璋駕崩後即位,前後僅五年時間,年少滿懷理想且沒什麼治國經驗的朱允炆登基後,着手進行改革,登基僅幾個月,便開始想着削藩來集中自己的皇權。削藩的相關過程我們這裏就不多贅述,但其結果卻是影響巨大的,直接導致藩鎮與朝廷的關係惡化。

建文元年,朱元璋四子朱棣以清君側之名起兵“靖難”,建文四年,朱棣攻破京師,燕兵進京,朱允炆兵敗失位,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迷。

若是起初在朱標薨逝後,朱元璋在兒子中選擇繼承人而不是選擇孫子繼位,是否就不會發生叔侄相殘奪位的局面了?

爲什麼選擇立皇孫而非立子?

朱元璋這個不同尋常的決定,是出於怎麼樣的考慮呢?

一來,朱允炆的秉性隨了朱標,溫潤寬和,深得朱元璋的喜愛。自幼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朱允炆,溫和儒雅,寬厚待人,且十分孝順。朱標生病期間,朱允炆小心伺候,晝夜不離,他的孝順朱元璋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這樣的秉性,讓朱元璋相信將來把皇位交給他,他會善待其他叔伯兄弟的。

二來,朱棣的身份讓他無法成爲第一順位繼承人。關於朱棣的生母,或者說朱元璋前四子的生母,一直有頗多爭議,我們這裏且當他們皆是馬皇后所生。按着當時的“嫡長子繼承製”,朱標病逝後,若是要在兒子中選擇繼承人,應是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晉王朱棡先於四子燕王朱棣。然朱樉荒唐諸多過失,朱棡魯莽殘暴,皆非繼承人的好人選。朱棣倒是能力優秀,可若是越過秦王、晉王,日後必會引起兄弟鬩牆,禍患不斷。

三來,朱元璋認可朱棣的能力,但認爲他更適合做一個將帥之才,而朱允炆秉性更適合做一個守成的仁君。因此他心中理想的搭配是選擇孫子爲君,讓有將才的四子輔佐,一文一武,這樣的搭配似乎更能讓他們人盡其才。當然這或許只是朱元璋的初衷,事實終究未能如他所願。

朱標去世後,爲何朱元璋立皇孫爲繼承人而不是立子? 第3張

這場“隔代傳承”的大戲,終究以朱棣的“靖難”成功、朱允炆的失敗告終。朱元璋最初選擇皇孫繼承所想避免的禍事,最終還是沒能避免。朱允炆的失敗,歸根結底還是治國理事經驗不足,當時藩鎮與皇權的矛盾激化,削藩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舉動,只是這位年輕的皇帝帝位未穩、羣臣尚未歸心,就急於削藩的結果似乎也註定了失敗。

若是朱允炆如朱瞻基一般,能夠得到祖父和父親更多的指導和自我磨練,或許他也能成爲一代仁君,可以成就不一樣的結局,可惜沒有這個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