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司馬氏在建立晉朝後成了敗家子,這是爲何?

司馬氏在建立晉朝後成了敗家子,這是爲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司馬氏,爲啥在建立晉朝後成了敗家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司馬氏之敗,原因有很多,比如經濟、民族管理、官員制度等等,但最關鍵的在於司馬炎復辟了分封制。而他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由於做賊心虛。

司馬氏在建立晉朝後成了敗家子,這是爲何?

我們先看看分封制的的危害。

分封制,導致分裂與戰亂的根源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後,曾有大臣建議沿用周王室的分封制,封嬴氏子弟爲藩王,以實現對齊、楚等邊遠地區的有效控制。

但秦始皇統對此下了蓋棺定論:

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

因此他下令在全國推行郡縣制,將天下分爲36個郡,每郡設置守、尉、監,也就是職業的管理人員。

司馬氏在建立晉朝後成了敗家子,這是爲何? 第2張

至此,自周王朝成立來沿用了近八百年的分封制暫時成爲了歷史。此外,嬴政還採取了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焚書等措施以維護思想與文化的一致,從這些角度而言,秦始皇稱得上是推進中國邁入封建社會的改革家。

不過在秦始皇死後,六國勳貴趁着農民起義的機會復辟,項羽在覆滅秦朝後更是正式恢復了分封制,但很快就嚐到了由此造成的惡果。而劉邦在藉助各方力量奪得天下後,爲了避免貴族勢力反彈,採取了分封、郡縣相結合的制度,並陸續除掉了異姓王,立下了“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規矩。

最終應了秦始皇說的那番話,自家人在面對權勢時一樣靠不住,隨着時間的推移,那些劉氏諸侯王的野心隨着實力一同增長,到了漢文帝時期,削藩已成了維護國家統一、杜絕潛在危機的迫切需求。

其後,漢景帝時期推行的削藩令引發了七王之亂,使西漢王朝面臨着最大的挑戰。直到漢武帝時期,通過執行推恩令,每個藩王的封地無限分散給子孫後代,才徹底消除了割據的威脅。

吸取曹氏被輕易篡權的“教訓”,司馬炎復辟分封制

其後,漢王朝雖然仍有王侯,比如我們常見但某某王公/功臣享受食邑xx戶的待遇,但這只是用來區分待遇的標準,他們並沒有封地的管轄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機構,負責管理的都是職業的官員,可以理解爲聘用制。

司馬氏在建立晉朝後成了敗家子,這是爲何? 第3張

曹魏建立後,也沿用了漢制。其後司馬氏家族勢力逐漸盤根錯節的發展,並憑藉高平陵政變就基本掌控了大權。而在外沒有藩王勢力依仗的曹氏對此毫無抵抗之力,雖然有異姓將領發動的淮南三叛,但改變不了政權被攫取的大勢。

司馬炎建立晉朝後,有感於自家如此輕鬆的篡奪了曹家天下,爲了避免同樣的情況再度上演,他不顧朝臣的反對,大肆分封諸侯王,並且給予他們掌控一方大權、手握重兵的權力,以爲這樣就可能實現司馬氏天下的安穩。

然而面對權勢和利益,親情幾乎沒有一絲約束力。司馬炎死後,爲了奪權對朝政的掌控,晉王朝的諸侯王們開展了十餘年的混戰,數十萬精兵白白犧牲;加上天災頻繁、民不聊生,內附的匈奴、氐、羌、鮮卑、羯等少數民族乘機起事,早已被自己玩得虛弱不堪的西晉王朝毫無抵抗之力,被趕到江南苟延殘喘。

司馬氏也因此創造了一個遺臭萬年的記錄:華夏民族政權,歷史上第一次被趕出黃河流域;中原文明的發源地,徹底均爲人間地獄。經過近三百年的戰亂、融合後,中原才結束分裂、再度迎來大一統,司馬氏稱得上是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