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同是光復李唐功臣,他們的結局有何不同?

同是光復李唐功臣,他們的結局有何不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元月二十二日,宰相張柬之等五位重臣,率領禁軍衝入武則天的內宮迎仙宮,殺死女皇的兩名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逼迫女皇退位。第二天,太子李顯登基稱帝,是爲唐中宗,恢復國號爲“唐”。李唐皇室的江山社稷終於光復,張柬之等五人也因此成爲了迎中宗即位的大功臣。接下來小編就帶來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李唐的天下能夠得以光復,還有一位大臣,居功至偉。雖然此時已經離世,沒能親眼看到他心心念唸的大唐太子登基的盛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唐名相狄仁傑。如果狄仁傑沒死,根據他一貫嚴謹的行事風格,應該不會同意發動神龍兵變,畢竟高宗李治的兒子李顯,已經成爲了皇太子,女皇百年之後,天下重回李唐皇室已經沒有懸念。

狄仁傑雖然沒有參與逼迫武則天退位的政變,但是他對光復李唐天下的作用,比之張柬之等政變功臣,有過之而無不及。狄仁傑的作用,不僅僅是向武則天反覆推薦張柬之爲宰相,還推薦提攜了姚崇、桓彥範、史敬暉等人,這些人都是神龍政變的核心成員,爲後來的成功政變培養儲備了人才,埋下了伏筆。他更大的貢獻,是憑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以和平的方式,成功說服武則天,自願將皇位傳給兒子李顯,而不是侄子武承嗣,讓大唐的江山重回李氏子孫。並且成功將廬陵王李顯,從偏遠的流放之地房州,接回神都洛陽,立爲皇太子,正式確定爲儲君。這樣的功勳比之簡單粗暴的軍事政變,要更加的艱難、更加的偉大。

狄仁傑生前深受女皇武則天的寵信,尊稱他爲國老,給予入朝免跪等各種超規格的禮遇。狄仁傑病逝後,武則天傷痛不已,稱“朝堂之上,從此再無可以依靠的師長了!”,並罷朝三日以示哀悼,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唐中宗李顯即位後,追贈其爲司空,唐睿宗李旦更是追封其爲樑國公,極具哀榮。

同是光復李唐功臣,他們的結局有何不同?

張柬之等政變功臣卻沒有這麼幸運。政變成功,唐中宗李顯登基之後,雖然剛開始都給予了五名政變功臣很高的權位。但是很快,李顯爲了削去張柬之等的實權,分封張柬之等五人爲王,實行明升暗降的策略。再之後不久,便以謀反的罪名,將他們五人流放,同時對這五人家族中所有十六歲以上的成員,也全都流放到嶺南。流放的詔命才幾個月,朝廷派出的大臣又追殺而來,張柬之與崔玄煒在朝廷的詔命來到之前就已經去世,免了生前受死的痛苦,但是另外三人中,有兩人被亂棍打死,一人被凌遲處死,下場悽慘。同是光復大唐的功臣,差別爲什麼如此之大呢?

狄仁傑爲了讓武則天立李顯爲太子,與女皇的爭吵,與武氏諸王的鬥爭,驚心動魄!只要一有機會,狄仁傑就向武則天進言,“大唐的天下是高祖和太宗打下來的,高宗在去世前將兩個兒子託付給您!您現在居然打算將國家交給外姓人,這也太不夠意思了,上天都不會同意的!”硬的不行,狄仁傑就來軟的,“侄子與兒子哪個更親,難道陛下區分不出來嗎?如果是兒子繼承皇位,您百年之後自然配祭太廟,但是如果是侄兒繼承皇位,武家的太廟裏能有您的位置?”武則天被狄仁傑追逼得煩了,就威脅他道,“這是我的家事,你少管!”可是狄仁傑仍然不依不饒,“君王以四海爲家,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家事,也都是國事。”看似動動嘴皮的事,其實步步驚心,以武則天的猜忌和狠毒,稍有不慎就是殺身之禍。

同是光復李唐功臣,他們的結局有何不同? 第2張

當李顯從流放之地回到神都時,女皇將狄仁傑召入皇宮,指着李顯說,“我已經將你們心心念唸的太子召了回來,交還你們了!”狄仁傑倒地長跪,淚流滿面!既是百折不饒、歷盡艱辛之後,勝利的淚水,更是心底無私忠誠的流露!此情此景,令人動容,更讓李顯終身難忘!

當張柬之等人擁着太子李顯,率領禁軍將士衝進武則天的內宮時,正在病中的武則天從牀第上坐了起來,厲聲問道,“誰在作亂?”,衆人一同回答,“是張易之、張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之令已經將兩人斬殺!”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頭腦清醒的武則天,已經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她指着來人一個個質問道,“我待你們都不薄,爲何還要苦苦相逼!”。言下之意,我已經將李顯立爲太子了,已經決定將天下交還給李家皇室,你們爲什麼還要如此着急地奪取皇位?太子李顯面對女皇時始終低頭不語,在整個政變過程中,他都是被動應付。很顯現,以這樣的方式逼迫自己年邁的母親,在李顯的心中,是不願和不忍的。張柬之等人的所作所爲,分明是逼宮,是造反!不但女皇武則天是這樣認爲,在他們即將迎立的新帝李顯心中,也一定是這樣認爲的。

用兵變的手段,採取逼宮的形式,來達到政治目標的行爲,不管出發點是如何忠君爲國,在任何朝代,都將是身爲九五之尊的帝皇所不能接受的。在後來之君,如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眼裏,他們可以如此對女皇,有一天也可以如此對我們。更重要的是,張柬之等人的行爲,還爲後人樹立了一個行爲先例。這樣的先河,是每一個後來的帝皇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所以,張柬之等人最終的命運,在他們起兵那一刻起,就已經可以預見了。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兵變時,才進入宰相班子三個來月,終究還是沒有弄懂朝堂的險惡!沒能弄懂帝皇的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