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善始善終得原因是什麼?

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善始善終得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唐宋的故事。

能夠共患難,不能同富貴,這是歷史上各個開國皇帝的相同特質。從西漢初期劉邦開始,當敵國滅盡之時,開國皇帝臨死之際,殺害開國功臣已經成爲了每個臨終開國皇帝必須要做的事情,不是爲了別的,而是爲了朝局的穩定。特別是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在強勢的帝王面前,無人能夠善終。

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善始善終得原因是什麼?

劉邦就是在死前不久將韓信、彭越等開國將領殺的一個不剩,留下來的那一些都是很慫的傢伙兒,翻不起什麼太大的浪花。朱元璋更是絕,開國的幾十位將領被殺得只剩下一兩個人,就連劉伯溫這樣的文臣謀士都被逼得不得不辭官還鄉,爲的就是讓後世子孫(朱允炆)能夠擁有一個穩定的朝局,讓權力更容易把控在皇帝的手中。

那爲何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夠善始善終呢?這其實不難看出。

唐朝是因爲開國皇帝李淵來不及殺功臣,李世民就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而後得位不正,如果再大家殺害功臣,那李唐天下成立不久也就GG了。

要知道,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而不是李世民,李世民之所以能成爲皇帝是因爲他發動了政變。在武德九年,李淵還算是身強力壯,他本身的功績就足以震懾羣臣。並且,當時李唐天下也還不是特別穩定,內有世家,外有突厥。這些開國將領留在朝中還是非常有用的。

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善始善終得原因是什麼? 第2張

因此,在當時,這些武將沒有性命之憂,李淵也沒想過要將他們一個個斬殺。但劉邦給個個皇帝和武將開了個不好的頭,這些武將們擔心李淵在不久之後會殺功臣,畢竟皇帝是有前科的。

於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就成爲了這些文臣武將們救生圈,爲的就是讓李淵來不及將他們殺害。

事情也正如這些開國功臣們所設想的那樣,李建成和李世民兩人開始爲皇位鬥得不可開交。最後,地點玄武門,太子李建成死亡,滿門抄斬,勝利的是秦王李世民。而李淵乾脆就被架空了權力,終身幽禁在了太安宮中。

李世民因爲得位不正,對於擁護自己的這些功臣也不好下手,再加上外面還有強勢的突厥,這些武將還要爲他征戰沙場,殺不得。更何況,除了外患之外,大唐還有各個世家,這些世家把控着一半的大唐天下,李世民也要留着這些文臣武將們來牽制他們,這是帝王的平衡之道。

到了李世民快死的時候,朝中的開國將領也死得差不多了,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就只剩下了程知節、李績和長孫無忌等三四位,同樣翻不起什麼大浪。如果李世民在臨終前,開國功臣們還大量在世的話,想必他也會拿起屠刀,給當時的太子李治留下一個穩定而容易把控的朝局吧。

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善始善終得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所以,生活在唐朝的開國文武是幸運的,李淵來不及殺他們,李世民死前他們就先去了,受李世民忌憚的李靖也是和李世民同年死的。正因爲這樣,纔有了唐朝開國功臣們能夠善始善終的佳話。

到了宋朝,有了唐朝這樣的榜樣存在,宋太祖趙匡胤自然也是不敢殺害這些開國功臣們。無論是因爲名聲也好,還是趙匡胤本人就不是一個嗜殺的人也罷,宋朝的這些功臣都殺不得。

趙匡胤同樣是得位不正,他是通過陳橋兵變,手下將領的擁護才成爲了皇帝。在朝局穩定後,趙匡胤也是很不放心,這纔有了杯酒釋兵權的事情。殺是不可能殺的了,畢竟自己的位置都是靠着手下才得來的。如果在權力到手後,就將這些功臣殺害,那不就是過河拆橋嗎?這樣的名聲趙匡胤可不想要,所以,趙匡胤纔想出了杯酒釋兵權這樣的好方法。

所以,宋朝的開國功臣們也是運氣,碰到的皇帝是一個有大智慧的,愛惜名聲的,知道感恩的。如果是像劉邦和朱元璋那樣,那真的就是欲哭無淚了。

唐宋兩朝的開國文臣武將都能善始善終得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總的而言,皇帝殺功臣其實是爲了朝局的穩定。漢朝初期,是因爲儲君懦弱,臣子強勢,皇帝不得不殺;明朝和漢朝相同。唐朝是因爲開國皇帝李淵還來不及殺功臣就失勢,後任皇帝李世民是剛明之君,所以功臣們能夠存在於朝堂。宋朝是因爲趙匡胤這個人算得上知恩圖報,再加上他要臉,所以也沒殺功臣,只是將兵權收回而已。而劉邦和朱元璋起於微末,沒什麼文化,都是流氓的樣子,所以,他們不要臉,對於功臣想殺就殺了,爲了子孫後代,這臉丟掉又沒什麼大不了,反正自己都要死了,臉皮要來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