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到趙國,我們頭腦中首先會想起戰國時期那個胡服騎射、慷慨悲歌、誕生了名將李牧的戰國七雄之一。但在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曾同時存在兩個趙國,它們的創立者,一個是匈奴後裔劉氏,另一個是羯族人石勒。

但這兩個政權,其實同根同源,並且一度形成了反抗西晉的戰略盟友;作爲當時最爲強悍的兩大內遷少數民族,雙方的軍事力量,代表着那一階段的最高水平。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最終,二者在佔領北方後撕破臉大打出手,並且爆發了一系列血腥、殘酷的硬碰硬之戰,後趙雖笑到了最後,但不久後也倒在了新對手的刀下。

我們今天就理一理,匈奴VS羯族,這“兩胡”是怎麼相愛相殺的。

匈奴、羯族,原本同氣連枝的小夥伴

西晉建立後,由於歷史及現實的原因,當時的北方存在着大量的內遷少數民族,時間久的已經待了上百年,可以追溯到東漢光武帝時期。

不過在傳統“華尊夷卑”觀念的影響下,歷代中原統治者一貫沿用“用人所長”的方針,要麼讓他們當打手衝鋒陷陣,要麼充當幹粗活累活的苦力,而且大多地方官員經常採用橫徵暴斂的高壓政策,導致當時的min族關係並不和諧。東漢時期,就出現了持續近百年的羌人之亂。

西晉時期,這一情況仍未得到改善,晉武帝司馬炎時期,連續爆發了鮮卑(西北一支)、羌、氐、匈奴叛亂,後來雖然都被強大的晉軍鎮壓,但當時的有識之士,都對潛在的更大危險憂心忡忡;郭欽、江統都提出了把這些人口遷回原籍的建議,但均被晉武帝拒絕。

按照族羣劃分的話,這些內遷民族主要有匈奴、羌、氐、鮮卑、羯這五支。其中,匈奴內遷的較早,幾乎在漢匈戰爭時期就有大量歸順的部族南移;如江統所言:“其天性驍勇,弓馬便利,倍於氐、羌”,是當時戰鬥力最爲強大的部族,也曾是魏晉的彪悍打手。

而羯族實際上可被視爲匈奴的一個分支,也有史料稱他們是匈奴人的奴隸;後來冉閔殺胡時的記載體現出,羯族的長相辨識度較高:高鼻深目多鬍鬚(漢化程度低的匈奴人也如此)。

後來西晉內部爆發了曠日持久的八王之亂,大量武裝力量被消耗;同時還發生了持續多年的各種天災,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社會矛盾日益激化。而在這個過程中,匈奴等族由於驍勇善戰的特性,被司馬氏藩王當成了僱傭兵,從而解開了被捆綁的手腳。其中,原本被曹操分而治之的五部匈奴,此時全部歸匈奴貴族劉淵統御。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第2張

這個劉淵,就是西晉王朝的掘墓人。

匈奴劉淵反晉,羯族石勒成爲好幫手

劉淵率領的五部匈奴,即漢代時歸順的南匈奴的後代,長期居住在幷州,與漢人雜處。由於祖上與漢皇室通婚,因此他們自稱漢家外孫,全體改姓爲劉。劉淵出身單于世家,自小居住在中原,接受了系統的漢族儒家教育,史書稱他“姿貌魁偉,文武長才”,深受一些西晉高官器重。

八王之亂時,劉淵起先作爲成都王司馬穎的打手衝鋒陷陣,但在逐漸摸清西晉王朝的虛弱本質後,公元304年,他突然翻臉,開始了反晉大業。爲了爭取中原各族的擁護,劉淵稱國號爲“漢”(學習劉邦),追封劉禪爲先祖,全盤照搬漢朝的官制。也就是說,他的大旗是要復興大漢。(至於前趙的國名是咋來的,請往下看)

這一招還真的挺管用,漢國成立後,大量早已忍受不了司馬氏統治的漢、胡各族人們紛紛前來投奔(當然也有很多野心家),其中就有羯族人石勒。

石勒出生於上黨武鄉(幷州)的羯族首領之家,爲人“壯健有膽力,雄武好騎射”。大饑荒爆發後,衣食無着落的石勒及族人失散。而此時的司馬氏正孜孜不倦於內鬥,爲了籌備軍餉,東瀛公司馬騰大量虜掠胡人賣爲奴隸,石勒也在其中。

不過石勒氣質非凡,被買他的“奴隸主”師歡釋放。不久後天下大亂,司馬穎部將公師藩在中原起兵,石勒與夥伴汲桑等人前去投奔,依靠卓越的膽色與軍事才能,逐漸嶄露頭角。

不久後公師藩勢力被晉將苟晞剷除,石勒轉投劉淵,被委以重任。自此後,石勒就成了劉淵最得力的干將之一,爲漢國覆滅西晉立下了汗馬功勞。公元311年,西晉東海王司馬越在征討劉淵的途中去世,羣龍無首的十餘萬大軍被石勒的數萬人馬屠殺殆盡,西晉朝廷從此失去了最後一支能抗衡劉淵的主力。不久後,洛陽被攻破。

在這個過程中,石勒的勢力逐漸成長,將士多達十餘萬人,其中既有幷州的胡、羯,也有以張賓、刁膺、張敬等人爲首的漢人謀士。石勒以襄國(河北邢臺)爲基地,一路攻城略地,也一路收服部衆、迅速擴張,雖名爲劉淵手下,實際上已具備了自立門戶的能力,缺的就是合適的時機。

劉氏禍起蕭牆、好夥伴一拍兩散,石勒背叛匈奴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第3張

公元308年,劉淵正式稱帝,不過在短短兩年後就死去。其後,劉聰殺掉兄長劉和,繼任了漢國皇帝之位。此時的石勒其實已經心懷異志;而劉聰爲了拉攏他,任命其爲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兼併州刺史。

公元316年,漢國大將劉曜(李淵的侄子)攻破長安,西晉滅亡。像許多王朝一樣,達到頂峯的漢國,迅速走上了內耗之路。

公元318年,劉聰病重,劉曜、石勒受遺詔輔政。劉聰死後,太子劉粲繼位。劉曜鎮守長安,靳準則待在都城平陽(山西臨汾),全權掌握大權。

靳準身爲皇帝老丈人卻心懷不軌,爲了除掉阻礙力量,他慫恿少不經事的劉粲連續殺害了劉景、劉驥、劉逞等一衆宗室重臣,並且着手討伐石勒。

8月,靳準撕破僞裝,殺害女婿劉粲,把待在平陽的劉氏男女老少全部被殺。得知此消息,劉曜、石勒同時出兵。

沒多久,石勒先行抵達平陽,已和靳準接上了火。由於距離的原因,劉曜的動作慢得多。10月,當他趕到趕到赤壁(山西河津市)時,遇上了在從平陽逃出的大臣。在對方的建議下,劉曜稱帝;爲了安撫石勒,他任命其爲爲大司馬、大將軍,加九錫,封地13郡,進爵爲趙公。

客觀而言,劉曜是個劉淵式的人物,他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久經沙場、胸懷大志,堪稱文武全才。但在老江湖石勒眼裏,這個後生並沒有劉淵那樣的威懾力,於是他打定主意搶先拿下平陽,以佔據政治優勢。

不久後,劉曜的先頭部隊也抵達平陽外圍,與石勒成犄角之勢,城內靳準勢力壓力倍增。12月,靳明等人殺掉靳準,派人呈上傳國玉璽向劉曜投降。石勒大怒,押上全部主力急攻平陽,劉曜則加派人手救援,最終獲得靳明以及城內的1.5萬名宮女;平陽城則留給了氣急敗壞的石勒。

不久後,石勒攻佔平陽後燒燬宮室,但爲了收買人心,他派人修復被毀掉的劉淵、劉聰陵墓,安葬被殺害的劉氏遺骸。

此時的劉曜、石勒實際上已經勢同水火,但鑑於自己即位不久、基業不穩,劉曜不敢立即跟石勒翻臉,他甚至計劃比照當初曹操的待遇,進一步加封對方爲趙王,以暫時穩住這位瘟神。

第二年初,石勒派使者王脩前來向劉曜獻捷(即平定平陽),劉曜也投桃報李,派使者前去加封石勒爲趙王。但王脩的助手曹平樂私下告發:“王脩這次來其實是一探虛實的,等他回報,石勒就會親自率輕騎前來突襲陛下。”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第4張

此時的劉曜一方確實虛弱不堪,對於這種信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他派人快馬追上王脩,將其當場殺害。石勒震怒,公開反劉的決心已定。

兩趙並立,各自進行決戰準備

公元319年4月,劉曜在返回長安後,鑑於平陽已被石勒控制,於是定都長安。他認爲,自己的祖先來自北方,當初劉淵打着漢室的旗號,只是爲了收買漢人;如今西晉已倒,這一顧慮已經不復存在,因此應該改國號、另立宗廟。戰國時雄踞北方、且與匈奴有關聯的中原政權是胡服騎射的趙國,因此劉曜定國號爲“趙”。

而在同年11月,石勒在襄國自稱大將軍、大單于,並即趙王位。這標誌着,石勒的羯族正式與劉氏匈奴撕破臉。

也就是說,這時的中原存在兩個名爲“趙”的政權,爲了加以區分,史學界按成立時間先後順序,稱劉曜爲前趙、石勒爲後趙。

爲了夯實根基,劉曜先行徹底征服了關隴的晉朝殘餘以及羯、氐、羌等族,並且拿下了河西地區。其後,爲了減少摩擦,他主張漢、胡分治,同時卻也積極推動民族融合,通過提倡儒學、設立太學等措施加強民族同化。他的國號雖然是趙,但漢化程度比當初的“漢國”進步了許多。

這段時間的石勒也沒閒着,他花了幾年的工夫,先後消滅了幽州的鮮卑段氏、拿下青州,又乘着東晉名將病故的機會,攻下了淮北大部,實力進一步大增。

而在對內治理上,稱王后的石勒也採用了採用胡、漢分治政策。也許是出於自卑心理,他強行規定稱漢人爲“趙人”,胡人爲“國人”,並嚴禁稱呼羯族爲“胡”;有鑑於之前嚐到的甜頭,石勒對一些漢人士族則委以要職,明令不準欺侮衣冠華族;同時還恢復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也設立了太學、郡國學等。

就這樣,雙方選手緊鑼密鼓的進行着今後硬碰硬的準備。

公元324年,後趙石生進攻前趙新安城,大勝而歸。從此,劉曜VS石勒、匈奴VS羯族,五胡十六國前期最強悍的兩大陣營正式全面開打。

劉曜克石虎、石勒克劉曜,洛陽之戰—兩趙的國運之戰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第5張

公元325年,雙方爲搶奪黃河以南的東晉司州等地爆發了大戰,最終在石生、石虎等悍將的率領下,後趙大獲全勝,佔據了司州。

經過短暫的喘息後,公元328年,雙方的對抗再度升級。後趙悍將、中山公石虎率領4萬人西進,攻擊前趙的河東地區,他一路勢如破竹,兵鋒直抵蒲阪(山西永濟縣)。

這一次,劉曜決定親自出馬,打擊後趙的囂張氣焰。他派歸順的氐、羌將士看守大本營,自己則親率十萬精兵救援蒲阪。

石虎沒料到劉曜親自出馬,得知對方渡過黃河後,他膽戰心驚、連忙撤退,沒多久在高候(山西聞喜)被追上。面對前趙精銳,後趙軍隊被殺的丟盔卸甲,屍體綿延200多裏、丟棄的物資不計其數,大將石瞻也當場被殺,石虎則狼狽逃向朝歌。

劉曜則揮師奔向中原重鎮洛陽。他親自圍困駐守外圍金墉的石生,並分兵進攻後趙各郡;前趙大軍逼近之下,後趙滎陽、野王望風而降,襄國震動。

而石勒和他的謀臣則認爲,劉曜看似勢不可擋,實際上走了一步錯棋:他如果乘着大敗石虎、後趙國內猝不及防的時機,直接進逼襄國,後趙腹心的黃河以北地區將岌岌可危;如今他卻死攻牢固的金墉城,十萬精兵白白耗在城下,等於坐視後趙調集力量、從容應對。

經過一番分析後,同年11月,石勒決定抓住機會、調集全部精銳出征,與劉曜一賭國運。

12月初1,後趙各軍在成皋集合,共有步兵6萬,騎兵2.7萬,與前趙相比仍處於下風。但當發現地形險要的成皋關、洛水都沒有前趙軍隊扼守時,原本還心裏打鼓的石勒明白,此仗贏定了。他命令全軍日夜兼行、直奔洛陽。

之前的劉曜自以爲勝券在握,日夜作樂,並且聽不進任何進諫。此時得得知石勒親自前來,他纔打起精神,解除全軍對金墉的圍困,在洛水西面佈陣,十多萬大軍南北延綿十多裏。這完全是一副被動挨打的陣型,石勒見狀大喜,做好佈置後,自己率領4萬步騎進入洛陽城。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第6張

4天后,決戰正式爆發。石虎率步兵3萬從城北向西進攻前趙中軍,石堪、石聰等各帶精銳騎兵8000從西向北進攻敵軍前鋒,石勒則親自披掛上馬,從洛陽城殺出夾擊。一時間,雙方近20萬大軍在西陽門展開廝殺。兩軍都是弓馬嫺熟、嗜血善戰、久經沙場的百戰之師,此時棋逢對手,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關鍵時刻的劉曜,卻敗給了自己的壞愛好。他從小就嗜酒如命、無酒不歡,此戰前還飲酒數鬥;甚至在他披掛上馬之前的那一刻,還抽空又喝了一斗酒;巧的是,自己那匹無比雄健的紅馬今天突然病殃殃的,只好臨時換了一匹身形較小的備用馬;當他昏頭昏腦的趕到西陽門時,竟然腦子抽風,下令讓全軍向更加平整的陣地轉移。

雙方酣戰時,若溝通不善的情況下突然轉移,極有可能讓士兵以爲己方形勢不利。後趙石堪就抓住這個機會乘勢攻擊,前趙將士頓時潰不成軍;渾渾噩噩的劉曜摔在冰面上,全身受傷十多處,被石堪抓獲。

經此一戰,前趙10多萬主力被當陣斬首5萬多,其餘的則被石勒解除武裝釋放。

一代後浪推前浪,匈奴、羯族的各自命運走向

劉曜被押到襄國後,石勒留了他一命,甚至還大方的提供美女、酒肉。但石勒並不是仁慈,只是想利用他兵不血刃勸降前趙而已。

不久,石勒命令劉曜寫信給前趙太子劉熙,讓其放下武器投降。但劉曜卻相當硬氣,直接寫道:“兒子,你要竭力匡扶國家,不要因我改變心意”。失去了價值的他,迅速被殺。

但劉熙卻沒有他父親那樣的能力與氣魄。公元329年正月,得知父親被擒、大軍被滅的消息,劉熙不顧前趙實力尚存的現實,絲毫不敢做任何抵抗的準備,立即率領百官逃奔(甘肅天水)。各地守軍得知也軍心大亂,據守長安的數十萬兵馬也向後趙投降。

前趙與後趙,從戰略盟友到大打出手,經歷了什麼? 第7張

9月,石虎率後趙大軍一舉攻破上邽,將劉熙以及3000多文武官員全部殺害,前趙正式滅亡。經過此次劫難,匈奴劉氏幾乎被滅族,剩下的則遷移到各地逃生,大多數融合於漢族之中。

後趙則如日中天,幾乎接近統一了北方。但好景不長,石勒死後,後趙也掉入了西晉司馬氏那樣的內鬥死循環。公元350年,石虎的幹孫子石閔(冉閔)掌握大權後,殺了石虎的28個孫子;公元351年,延續後趙的石祗被暗殺,首級被人送給冉閔,後趙徹底滅亡。

匈奴、羯族的命運,只是那個殘酷時代的縮影。借用一句俗語: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西晉滅亡、中原淪爲地獄,難道只能怪那些內遷min族嗎?主要的罪魁,是西晉王朝的當權者、各路的野心家;而真正的受害者,則是各族的無辜百姓。融合,原本不該這麼血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