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朱元璋殺功臣時爲何沒人拿出來抵罪?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朱元璋殺功臣時爲何沒人拿出來抵罪?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我們小時候讀《水滸傳》的時候,經常聽到對於“小旋風”柴進的背景介紹中有這樣一條:他家裏有丹書鐵券。結合柴家是後周皇室後人的事實,這塊神祕的丹書鐵券顯得十分的威武霸氣。累代金枝玉葉,先朝鳳子龍孫。丹書鐵券護家門,萬里招賢名振。待客一團和氣,揮金滿面陽春。能文會武孟嘗君,小旋風聰明柴進。—《西江月》

後來電視裏播放《還珠格格》,皇帝給了格格們一塊免死金牌,還告訴她們可以用三次。當時筆者也傻傻地以爲所謂的“丹書鐵券”,就是像電視劇中一樣的“免死金牌”。

明朝建國以後,開國皇帝朱元璋給手下的功臣們發了很多“免死鐵券”。既然如此,日後這位朱皇帝對功臣們進行大清洗之時,爲何卻沒有人把它拿出來抵罪呢?其實免死不是你想免,想免就能免,司法解釋權都在皇帝本人手中攥着呢。

丹書鐵券的由來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朱元璋殺功臣時爲何沒人拿出來抵罪?

和我們的想象不同,所謂的“丹書鐵券”並不是一塊牌子,也不是由黃金所制,其主要成分是鐵。鐵券最早出現在西漢,是漢太祖劉邦用來籠絡功臣的工具。而且形狀也不是牌子,而是瓦片形狀的圓筒,然後一分爲二,一塊給功臣本人,一塊由朝廷保管。需要使用時,將兩券合在一起以檢驗真僞。鐵券上的文字則用丹砂所寫,故而稱爲“丹書鐵券”。

自兩漢再到魏晉南北朝,以至於隋唐宋以後頒發鐵券已成常制,凡開國元勳、中興功臣皆賜給鐵券,也給寵宦、宦官頒發鐵券。因此到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也想給功臣們頒發鐵券。

大家以爲的免死金牌

但是由於蒙古人在中原近百年的統治,洪武君臣發現了一件尷尬的事情,鐵券的製作和形制失傳了。都聽說過丹書鐵券,但老朱君臣要麼是泥腿子,要麼是中下級官員出身,誰也沒見過這樣的高級貨,這可咋辦?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有人向皇帝進言,稱現居住於台州的錢允一,是當年吳越武肅王錢鏐的後人,家中收藏着唐昭宗頒給乃祖的鐵券。錢鏐是五代十國時吳越國的開國君主,死後諡曰武肅。在他尚效忠於大唐王朝之時,唐昭宗李曄曾於乾寧三年(公元896年)十月賜他鐵券。昭宗以宰相王溥鎮越州,溥請授鏐,乃改威勝軍爲鎮東軍,拜鏐鎮海、鎮東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中書令,賜鐵券,恕九死—《新五代史·吳越世家》

於是大明君臣根據錢允一獻出的鐵券再“稍加損益”,制定了全新的等級標準。根據史書的記載,大明版的鐵券共分七個等級。其中公爵分二等,侯爵分三等,伯爵分二等。上面的文字採用“嵌金法”鐫刻。當時一共製作了97副,也是一分爲二,一半由功臣保管,一半藏於內府。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朱元璋殺功臣時爲何沒人拿出來抵罪? 第2張

甲寅,初制鐵券。時上欲封功臣,議爲鐵券以賜之,而未有定製。有言台州民券。遂遣使取之,準其式而加損益。其制如瓦,第爲七等。公二等:其一高一尺,廣一尺六寸五分。其一高九寸五分,廣一尺六寸。侯三等:其一高九寸,廣一尺五寸五分。其一高八寸五分,廣一尺五寸。其一高八寸,廣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其一高七寸五分,廣一尺三寸五分。其一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數之詳,以記其功。中鐫免罪減祿之數,以防其過,字嵌以金。爲副九十七,副各二,分爲左右。左頒諸功臣,右藏內府。有故則合之以取信,仍以舊券還。允一賜而遣之。—《明太祖實錄卷四十五》

錢鏐丹書鐵券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年底大封功臣之時,開國元勳們幾乎人手一塊,見者有份。那麼既然如此,爲何沒人拿出來用呢?其實鐵券這種東西,主要是身份地位的象徵。發明鐵券的劉邦本人,就不是一個遵守諾言的主。如果有哪一個功臣真的相信拿出鐵券來就能免罪,要麼是傻,要麼是蠢。不過既傻又蠢的功臣,皇帝一般還真不會對他動什麼殺心,所以正常人都不會把這塊鐵券拿出來免罪。何況鐵券本身就有玄機,免死這件事,不是你想免,想免就能免。

明朝版的鐵券什麼樣?

可惜洪武初年雖然造了97副鐵券,流傳至今的卻一副也沒有,洪武鐵券到底長什麼樣子,我們已無從可知。但是好在大浪淘沙,總有遺珠。

在今甘肅省渭源縣文化館中,有一塊立高約21釐米,橫廣40釐米,厚約0.2釐米,重約1.7公斤的鐵製瓦片,這就是傳說中的“免死鐵券”,也稱爲“世券”。這塊鐵券的主人是會川伯趙安,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由明英宗所賜。丙午,賜會川伯趙安誥命鐵券,追贈三代。—《明英宗實錄卷六十五》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朱元璋殺功臣時爲何沒人拿出來抵罪? 第3張

趙安是宣德和正統早年鎮守西北的大將,雖然他的鐵券不是由太祖朱元璋所發,但是形制是基本一致的。明代一尺約爲0.311米,根據甘肅省這塊文物的尺寸計算,它的高度和廣度大致分別爲六寸七分和一尺二寸八分,基本符合最低一級伯爵“高六寸五分,廣一尺二寸五分”的標準。以此類推的話,最高等級的公爵鐵券的尺寸大約爲高31釐米,廣51釐米,可比趙安的那塊鐵券看上去氣派得多。

好在會川伯趙安的那塊鐵券保存完好,券面鐵質如新,薄厚均勻一致。周邊齊正,鑲嵌精細,製作精良。券字金光燦然,書法遒勁。字口平整光潔,十分緊密,尤其難得的是至今無一字殘損。既然有了實物,我們就來看看鐵券上面都刻了些什麼,裏面又有哪些玄機。

維正統五年歲次庚申,七月辛丑朔,越二十二日壬戌,皇帝制曰:人臣以忠事爲賢,人主以褒功爲明,此古今之通義也。爾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趙安,以剛勇果毅之資事我皇曾祖,多效勞勤。繼事皇考,益著邊功。朕大位,適西鄙未靖,命爾整飭邊防,率師備禦。乃能攄忠奮勇,斬馘俘虜,,朕與爾嘉。特授奉天翊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柱國,封會川伯,食祿一千石。乃與爾誓,除謀逆不宥。其餘若犯死罪,免爾一死。於乎!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其益遜乃志、持乃祿,朕無忘爾功,爾亦無忘朕訓。常以暇逸,懷其艱難。常以戒懼,保其富貴。慎哉欽哉!惟克永世。

看到沒有,裏面有皇帝對於趙安的承諾:“若犯死罪,免爾一死”。但是,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謀逆不宥”。換句話說,只要不是謀反,其他的死罪都可以赦免一次。上面那些文字是在鐵券的正面,而在它背面還有一段文字,內容是這樣的“若犯死罪,初犯,將所食祿米全不支給。”什麼意思呢?一旦動用這塊免死鐵券,世襲的俸祿就要全部扣光。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這塊鐵券就是一張廢紙,我們知道歷朝歷代都有所謂的“大赦天下”。但即使如此,依然有部分死罪是屬於罪無可赦的。我們還是拿頒發鐵券給趙安的明英宗來舉例,他在登基的時候曾經大赦天下,但是不包括以下罪行:

自宣德十年正月初十日昧爽以前:官吏軍民人等有犯除謀反大逆,子孫謀殺祖父母、父母,妻妾殺夫,奴婢殺主,謀故殺人,蠱毒魘魅,毒藥殺人,強盜人命不赦外。其餘已發覺,未發覺,已結正,未結正,罪無大小,鹹赦除之。敢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明英宗實錄卷一》

免死鐵券有什麼作用?朱元璋殺功臣時爲何沒人拿出來抵罪? 第4張

看到沒有,只要不是造反,哪怕趙安殺了他親爹,都能靠着鐵券逃過一死。相比較而言,明初開國功臣們所能享受到的待遇更勝一籌。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三月二十九日南安侯俞通源去世之時,《明太祖實錄》上記錄了其鐵券的冊文。俞通源是追封虢國公俞通海的弟弟,起家於巢湖水師,憑藉着北伐時的功勞獲封南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

今天下已定,論功行賞。朕無以報爾,是用加爾爵祿,使爾子孫世世承襲。茲與爾誓:若謀逆不宥,餘犯死罪,爾免二死,子免一死,以報爾功。—《明太祖實錄卷一百九十五》和趙安只免一死相比,俞通源除了本人可免二死外,兒子還可以免一死。但是隻要有了“若謀逆不宥”

這句話,功臣們的生死就都在皇帝的一轉念之間。朱元璋在屠殺功臣之時,給出的罪名都是謀反,所以免死鐵券派不上用處,也就非常正常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