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隋朝爲什麼會在巔峯時期突然引起民怨,最後還遭受奪權?

隋朝爲什麼會在巔峯時期突然引起民怨,最後還遭受奪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唐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中國古代有一個王朝只存在了38年,但卻改天換日,影響了了後世一千多年,順便還誕生出了一名千古一帝。看到這,很多人大概就會恍然大悟,這個朝代便是隋朝。隋朝之強盛是世人所公認的,甚至還有很多人認爲唐朝之所以一開始就能有開元盛世,是因爲吃了隋朝留下來的老本。

隋朝爲什麼會在巔峯時期突然引起民怨,最後還遭受奪權?

也有人將隋朝和秦朝相較,認爲它們同樣都是“短命”的王朝,也同樣都是二世而亡。而對於亡朝,它們的二世皇帝都應該承擔最重要的責任。但是通過對比,不僅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在功績上能與秦始皇比肩,他也沒有絲毫暴虐和奢靡之處。

而兩位二世皇帝,隋煬帝楊廣的功績明顯是要大過秦二世胡亥的。在軍事上,他四面征伐,使得流求、高句麗、契丹等國,揚我國威;在經濟上,他花了6年的時間開鑿和疏浚隋朝大運河,加強南北的貿易往來。

隋朝大運河成爲後來幾百年裏南北貿易的重要水路之一,江都、餘杭等城市就是銅鼓這條運河迅速繁榮起來的。在文化上,楊廣始建進士科,科舉制度終於成形。就算很多學者對於科舉制的起源仍有爭議,但若沒有楊廣的正式頒詔,唐朝想要開創和完善科舉制還得往後延遲一段時間。

除此之外,隋朝還有一樣“黑科技”——糧倉。隋朝時期,百姓富足有餘,提倡節儉的隋文帝就讓大家勤儉節約,廣修糧倉、囤積糧草。這些糧倉中的糧食到底有多少?公元638年,隋朝已經滅亡20年了,但是唐朝監察御史馬周卻向唐太宗報告說,西京府庫府中的糧食布帛還沒有用完。

隋朝爲什麼會在巔峯時期突然引起民怨,最後還遭受奪權? 第2張

由此可見,隋朝當時可謂是強盛得可怕。但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的王朝,乍看之下皇帝也並沒有犯下嚴重的過錯,又爲何會在巔峯時期突然就引發民怨,遭受自己的大臣和親戚們奪權篡位呢?

要知道一件事情的發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是一個王朝的亡國之事一定是有其歷史背景因素和矛盾不斷累積出來的結果。不管隋朝皇帝的歷史真相是否被唐朝篡改過,但是它的那些功績卻是無法抹除的,隋朝亡朝的原因可能還真就在這些功績內。

即使不用唐朝爲其寫書,後世人都能分析出來隋煬帝是個好大喜功的主。從公元604年到公元618年,他在位僅僅14年內就發動了大大小小近10場戰爭,國家幾乎是連年征戰。就算隋朝有府兵制和糧倉充足的優勢在,百姓們也經不起這樣的戰爭壓力。

和其他的朝代一樣,國家既然都富足起來了,肯定也是要修點面子工程的,隋文帝時期也修建了極其奢華的仁壽宮;到了隋煬帝更不用說了,他不僅要修建東都洛陽,還在同一時間修建大運河。

這些事情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好工程,但壞就壞在隋煬帝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就想全部做完這一切。就算是清朝自詡爲“十全老人”的乾隆也是在位長達幾十年才累積了這麼些功績。

隋朝爲什麼會在巔峯時期突然引起民怨,最後還遭受奪權? 第3張

此外唐朝能夠滅掉幾十個國家,也是各個世代的皇帝一起出力纔有的結果,若是將這些軍事行動全都累積到一個皇帝身上,那麼他必定會面臨失敗,而且還會留下窮兵黷武的“差評”。

修建東都和大運河也是一樣,本來大多士兵都在打仗,勞民傷財,國家就已經內部空虛了。剩下兩百多萬勞動人民也不能安居樂業,反而在搞工程,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想要完成,就只能靠剝削百姓。

所以隋煬帝每征服一個地方,用的不是安撫的政策,而是加重勞役和徵收。老百姓一看哪都沒好日子過,就發動了農民起義。隋煬帝根基不穩,那些要麼想篡奪皇權,要麼自認自己建國能比隋朝更好的人就冒出了頭。

隋煬帝內部空虛,根本就沒有辦法壓制叛亂,所以反軍勢如破竹,隋煬帝最終只能於618年落幕。至於在最後又沒有反省,自己之所以會失敗,最大的原因是因其“急功近利”,這就不得而知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