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周武王爲何決定實行分封制?不服統治的諸侯還大有人在

周武王爲何決定實行分封制?不服統治的諸侯還大有人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周文王逝世後,其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周武王以弟弟周公旦爲輔佐,以姜太公呂尚爲軍師,召公、畢公等賢臣爲主要助手,文修武備,國力日益強盛,積極準備滅商。受命九年(約前1048年),武王在盟津大會諸侯,前來會盟的諸侯達到八百家。大家都認爲可以伐紂了,周武王卻說:“你們不知道天命,這還不夠。”又過了兩年,聽說紂王殺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太師、少師都抱着樂器逃奔到周這裏來了,武王這才遍告諸侯:“殷罪大惡極,我們不能不尊天命予以討伐了!”

周武王爲何決定實行分封制?不服統治的諸侯還大有人在

於是武王親率戰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揮師東進。當大軍行至距商都七十里的牧野時,武王舉行了盛大的誓天儀式,各路諸侯都來相助。紂王以七十萬大軍(當然人數是被極度誇大了的,史學家們認爲到春秋時期戰爭規模不過數千人,到戰國時期纔有十萬人以上的戰爭)倉促應戰,在牧野大戰武王。哪知道紂王的士兵(多爲奴隸)毫無鬥志,都希望武王快點打敗紂王,他們都掉轉矛頭反攻紂王。紂王兵敗,自焚於鹿臺。至此,武王徹底打敗了商紂王,開啓了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周。

但牧野之戰並沒有完全消滅商朝勢力,不服武王統治的諸侯還大有人在;加上天下在紂王的腐敗統治下,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周圍的蠻夷虎視眈眈,都想乘機分一杯羹。爲了鞏固統治,周武王和周公決定實行分封制。

簡單地說,就是“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周王作爲“天子”,是“天下共主”;天子將王族、功臣和一些遠古帝王的後裔分封到各地做諸侯(諸侯的級別由高到低分別是公、侯、伯、子、男),叫作“國”;諸侯再將自己國內的土地分封給卿(“卿”是高級大夫)和大夫,卿大夫的封地就叫“家”。這就是“國家”的本義,也是“封建”一詞的來歷。

周武王爲何決定實行分封制?不服統治的諸侯還大有人在 第2張

如武王封姜太公於營丘爲齊國,封周公於曲阜爲魯國,封召公於燕。他還封紂王的兒子武庚留在商都爲殷侯,同時封自己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監國,這大大安撫了商的遺民,緩和了他們的敵對情緒。神農、堯、舜、禹的後人也都得到分封。分封制下的天下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諸侯服從周天子的命令,有爲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的義務。天子、諸侯和卿大夫的職位都由嫡長子繼承,其他庶子可以繼續分封爲諸侯或者卿大夫。卿大夫也可以繼承,甚至他們的土地也可以繼續分封給庶子。

武王當時分封的諸侯並不多,但後來攝政的周公繼續分封,據說總共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全天下形成一個比過去的鬆散聯盟嚴密許多的系統。由於受分封的諸侯中姬姓王族佔絕大多數(姬姓諸侯達五十三家),從而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控制,擴大了統治範圍,有力地穩定了政權。

武王滅紂後,有感於殷末以來殷商失德,民不聊生,於是把戰馬放到華山之陽,把軍隊裏運糧的牛放到桃林之虛,把武器都收藏起,表示以後再也不打仗了。周武王繼承文王治理國家的經驗,偃武修文,寬嚴相濟,世稱“文武之治”。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