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諸葛亮爲什麼一直是坐着輪椅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有何特殊原因?

諸葛亮爲什麼一直是坐着輪椅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有何特殊原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諸葛亮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對於諸葛亮的形象,很多人都記得在影視劇中,他走到哪裏都不會離手的一把羽毛扇,以及晚期只要領軍出征,必然會乘坐的輪椅。但是很多人對此都有疑惑,扇子一般就是爲了納涼,諸葛亮不光是天氣熱的時候拿着,冷的時候也不見得就把扇子放下了。而他坐輪椅,就更讓人覺得奇怪了,他又不是不能走路不能騎馬,到底爲什麼會是這樣的形象呢?

諸葛亮爲什麼一直是坐着輪椅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有何特殊原因?

無論是在衆多影視劇作品,還是在遊戲等衍生領域,諸葛亮的形象總是離不開羽扇與輪椅。而在正史中,卻並無此記載。那麼,後人爲何要給諸葛亮的形象附上羽扇與輪椅呢?先看蘇東坡的《赤壁懷古》中的一段:……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周公瑾的羽扇綸巾形象裝束,這顯然是蘇東坡爲凸顯出周瑜的儒雅與從容,硬給周瑜附加上的。周瑜雖很儒雅,但赤壁鏖戰之時,面臨敵強我弱,江東危急存亡之際。周瑜作爲孫劉聯軍之統帥,更需要威嚴與莊重,着甲冑佩刀劍,顯然要比羽扇綸巾的裝束更可信。軍中尚武,儒生的裝束很容易被人輕視,周瑜手持羽扇會顯得不倫不類。蘭陵王就因爲自己容貌俊美、欠缺威儀之故,故而每臨戰陣皆着面具。

相比周瑜,諸葛亮給人的感覺卻更具儒雅書生氣質,從容淡定、運籌帷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形態。關於諸葛亮的陣前裝束記載,最早見於東晉時期,裴啓的《語林》。據《太平御覽》引東晉裴啓的《語林》:“諸葛武侯與宣王(司馬懿)在渭濱將戰,武侯乘素輿,葛巾,白羽扇,指揮三軍。”

諸葛亮爲什麼一直是坐着輪椅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有何特殊原因? 第2張

而裴啓的《語林》與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屬同一類的體裁,有些記載純粹就是段子,禁不起推敲,故而,也很考證其真實性。按裴啓的記載,諸葛亮乘素輿(沒有裝飾的戰車),以葛巾(葛布做的頭巾)束髮,手執白羽扇。諸葛亮這形象,給人以樸素、從容的感覺,與現今影視劇等作品中的諸葛亮形象也相去不遠。

按理說,輪椅並不適用於陣前使用,雍、涼多山道,路面崎嶇。輪椅既不如輦輿舒適,也不如輦輿機動省力。對於諸葛亮的扈從來說,情願一路揹着諸葛亮,也不會願意用輪椅推着諸葛亮。那麼,爲何影視劇作品還要給諸葛亮換上輪椅呢?

其一,輪椅行動不便,更顯從容淡定。就如兩人下象棋,一方“老將”巋然不動。這既是一種自信,也是一種智商上的碾壓。給人的感覺,就不是一個層次級的較量。

其二,輦輿舒適,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諸葛亮深受人愛戴,乘輦輿就會讓人產生距離感,而坐輪椅更顯親切近人。

諸葛亮爲什麼一直是坐着輪椅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有何特殊原因? 第3張

其三,諸葛亮陣前坐輪椅,給人一種勞身憂國、鞠躬盡瘁的即視感。諸葛亮爲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雖已年邁體衰,卻也要強忍顛簸勞累、克復中原的那種不屈的意志。

諸葛亮草民出身,身懷雄觀天下,不出茅廬便知天下大勢之人。而且諸葛亮身高八尺,外貌英俊,是難得的全才。諸葛亮的妻子是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有一說法是黃月英長相很秀麗,父親故意對外傳其女丑陋就只爲求有眼光之人,月英不僅人漂亮,而且師從名師,才藝武學都很精通,黃月英下山時送給她一把扇子,上書“明”“亮”二字。

扇子中藏有攻城略地,治國安邦的計策。師傅對她說名字有這兩個字的便是你的未來夫婿,你可以將這鵝毛扇交與他,後來諸葛亮憑藉他的才華成了黃承彥的女婿,完婚後諸葛亮對黃月英十分愛戴,兩人恩愛有加。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決定出徵,黃月英不放心丈夫的安全,便將這把扇子送給了諸葛亮,諸葛亮對這把扇子十分喜愛,從不離身。外出後,諸葛亮睹物思人,見到扇子就懷念家人。表達了他對妻子真摯不渝的愛情,也是爲了熟練扇子上的謀略之道。所以總不離手,曾有人寫道“扇搖戰月三分鼎,石黯陰雲八陣圖”來表明他一直拿着扇子的原因。

諸葛亮爲什麼一直是坐着輪椅拿着羽毛扇的形象?有何特殊原因? 第4張

當然這只是傳說,根據史書上記載,諸葛亮之所以拿着扇子多半是因爲當時的風氣,古人不像現在,爲了表身份,必須要拿符合身份的東西,比如說錦囊啊,扇子啊這類的,爲了表明你的個性,就得拿點東西,而南方比較溼熱,所以諸葛亮就養成了拿扇子的習慣,這主要是爲了維持他的個人形象,同時也提醒他無論處於怎樣的環境一定要冷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