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蘇軾與歐陽修之間有着怎樣的緣分?他們是什麼關係?

蘇軾與歐陽修之間有着怎樣的緣分?他們是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北宋的歐陽修與蘇軾很有緣分。首先,他們都入選“唐宋八大家”。其次,歐陽修生於1007年,是蘇軾(生於1037年)的老師。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的科舉被人稱爲千年龍虎榜,中進士的日後大多都成了風雲人物,如蘇軾、蘇轍、程顥,曾鞏、曾布、呂惠卿、章惇、張載,用現在的話,全是牛人。其實,這一榜的主考官也是個牛人,就是歐陽修。

歐陽修對蘇軾的才華讚不絕口,他在著名的《與梅聖俞書》中說:“老夫當避路,放他(蘇軾)出一頭也”,這段話後來變成一個著名成語——出人頭地。

蘇軾與歐陽修之間有着怎樣的緣分?他們是什麼關係?

歐陽修與蘇軾還有一個緣分,他們都到過揚州。揚州在漢朝時是省級單位,比如在東漢,省級的揚州刺史部轄區包括今浙江全省、福建全省、江西全省、上海市、江蘇省長江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湖北省東部。有意思的是,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並不在當時的揚州(省級)管轄範圍內。現在的揚州市時稱廣陵,隸屬於徐州刺史部。

揚州(以下皆指江蘇省揚州市)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揚州位於長江下游的北岸,在東漢時,出了揚州(廣陵郡)不遠,就是大海(南通等地當時還泡在海里),一江之隔就是富庶的江東。揚州西南不遠的長江南岸,就是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的國都南京,六朝皆以揚州爲南京的門戶重鎮,設重兵守之。只要守住淮河以南的揚州,南京的北線基本無憂。古人云:守江必先守淮。如果淮河防線丟了,就只能死守長江。但如果南朝還能保住江北的揚州,戰略形勢是完全不一樣的。

五代十國時,南唐定都南京,控制淮河南岸所有地盤,揚州自然是南京的門戶。神武雄略的周世宗三徵淮南,最終打敗南唐,收下淮南十四州,其中就包括江北的揚州。揚州入周,南京無險可守,南唐皇帝李璟只好遷都至洪州(江西省南昌市)。

北宋時,揚州已恢復元氣,成爲全國最重要的經濟城市之一。同時,揚州還是淮南路的治所、大都督府。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淮南路分爲淮南東路(治所還在揚州)與淮南西路,但歐陽修在世時只有淮南路。

北宋時,在經濟方面,長江流域的江南已超過了黃河流域的中原。北宋的財政有相當大一部分來自江南,淮南路正好卡在江南東路、兩浙路與中原運輸線的中間。從江南輸錢糧至中原,有時要經揚州走運河(京杭大運河蘇中段),進入扼守淮河的楚州(江蘇省淮安市),再由淮安上溯至泗州(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的淮河北岸),經汴河至開封。

蘇軾與歐陽修之間有着怎樣的緣分?他們是什麼關係? 第2張

揚州在北宋時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能來揚州做“太守(知州)”的,都是當時的重要人物。歐陽修是在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閏正月出任揚州知州的。歐陽修在揚州時間並不長,次年初離開揚州。不過,在這一年間,歐陽修在揚州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修建平山堂。平山堂在揚州府西北五里的蜀岡上,著名的大明寺旁邊。宋人葉夢得稱平山堂之壯麗,可爲淮南第一。宋人稱站在平山堂上,隱約看到真州(儀徵市)、潤州(鎮江市)、江寧府(南京市),可見其壯麗。

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歐陽修的好友劉敞(字仲原)出任揚州知州,時在開封爲官的歐陽修設宴爲劉敞餞行。歐陽修作了一闕非常著名的詞《朝中措-送劉仲原出守維揚》。其詞雲:“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其中,“山色有無中”本是唐人王維的詩句,歐陽修當了一回搬運工,但用處甚妙。歐陽修在詞中懷念八年前在揚州種下的柳樹,感嘆流光易逝如白駒過隙,不覺間鬚髮皆白。

這是歐陽修的風雅事,與蘇軾何干?蘇軾也在揚州做過官,時間是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沒多久就回朝任兵部尚書。不過在此之前,蘇軾曾三次路過揚州。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出任杭州通判。從開封至杭州,一般是乘船沿汴河入淮河、下運河至揚州,再通過其他方式至杭州。蘇軾這次赴任路過揚州,飽覽了揚州的壯麗河山。

三年後,也就是1074年,蘇軾調任京東東路的密州(山東諸城市)任知州。從杭州到密州,蘇軾不可避免地再借路揚州。密州是蘇軾詞史上的一座重鎮,蘇軾那闕家喻戶曉的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在密州所作。另外,蘇軾在密州還有一闕名詞,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與歐陽修之間有着怎樣的緣分?他們是什麼關係? 第3張

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調離任兩年知州的徐州,出任湖州(浙江湖州市)知州。從徐州到江南的湖州,蘇軾又一次路過揚州。還有一種說法,認爲蘇軾第三次路過揚州是在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十月。

蘇軾路過揚州,得到了揚州知州的款待。有人認爲這位知州是鮮于侁,經學者考證,應該是陳昇之。蘇軾到揚州時,陳昇之還沒有離任,鮮于侁還沒有到任。

在平山堂下,蘇軾回憶了九年前與老師歐陽修在潁州(安徽阜陽)的會面,百感交集的蘇軾作了一闕詞,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江月-平山堂》。詞雲:“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欲弔文章太守,仍歌楊柳春風。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夢。”其中,最後兩句成爲傳唱千古的名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