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嘉道中衰:清朝在乾隆死後,出現了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

嘉道中衰:清朝在乾隆死後,出現了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嘉道中衰時間是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嘉道中衰:清朝在乾隆死後,出現了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

嘉道中衰是指清國經乾隆後已經開始走下坡,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與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開啓西方殖民主義侵華之序曲,國勢進一步衰退。

清國統治者以少數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幾代帝王勵精圖治,使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個高峯。但清朝在乾隆年間之後,吏治迅速敗壞,官無不貪,吏無不惡,清朝國勢日非。

乾隆五十九年,朝鮮使者記錄:“大抵爲官長者,廉恥都喪,貨利是趨,知縣厚饋知府,知府善事權要,上下相蒙,曲加庇護。”洪亮吉陳述乾隆末年時說:“士大夫漸不顧廉恥,”“十餘年來,督撫藩臬之貪欺害政比比皆是……出巡則有站規、有門包,常時則有節禮生日禮,按年則又有幫費,升遷調補之私相饋謝者尚未在此數”。

嘉慶、道光時期,在清朝統治下的封建社會中,土地高度集中,財政極度匱乏,吏治極端腐敗,軍備嚴重廢弛,這個封建國家已迅速走向衰落。隨之而來的,則是在全國範圍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的迅速激化。

嘉道中衰:清朝在乾隆死後,出現了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 第2張

同時又面臨着一系列的社會危機:如南方的白蓮教,京畿的天理教,東南海上的騷動,採礦的封禁,錢糧的虧空,八旗生計,鴉片的流入,河漕的難題等等。但是嘉慶都把上述問題作爲個案看待,他沒有也不可能從制度上去加以解決。

道光即位之初,中國正面臨最重的內外危機。在內已經走下坡,史稱“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現於吏治腐敗,武備張弛,國庫空虛,民衆反清鬥爭頻頻;在外,西方列強勢力東侵,鴉片荼毒國民。

道光頗想有一番作爲,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圖中興。他雖然朝綱獨斷,事必躬親,以儉德著稱。但內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運,禁菸等均無起色。勤政圖治而鮮有作爲。

乾隆末期以後,“盛世”之謂已徒有虛名。封建統治的腐敗沒落,預示着清皇朝日漸衰落的命運。封建統治的腐敗沒落,激化了國內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乾隆朝末期以後,農民革命的烈火迅速燃遍了大江南北。白蓮教川楚陝農民大起義,從嘉慶元年開始,歷時九年,使清廷耗銀二萬萬兩,嚴重地打擊了封建統治。

嘉道中衰:清朝在乾隆死後,出現了吏治敗壞、武備廢弛、國庫空虛 第3張

在繁榮的背後卻隱藏着日益凸顯的種種社會危機,因此“嘉道中衰”並非偶然,而“嘉道中衰”也不是一個轉折,而是一個盛世背後隱藏的危機的延續。這種危機不是經濟危機,軍事危機,而是體制上的腐朽。道光年間,爆發了鴉片戰爭,天朝上國的大門就此被打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