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孫權是如何看待張昭的?張昭是個怎豔的人?

孫權是如何看待張昭的?張昭是個怎豔的人?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張昭的故事。

總感覺張昭在東吳的存在感不高,但他卻是東吳不可或缺的一位重要人物。張昭早年跟隨孫策,孫策及其重用張昭,據說文物之事都會委託於他。後來張昭輔佐孫權,幫助孫氏立足於江東,可以說張昭是孫吳元老級的人物。孫權當年曾準備設立丞相之位,朝中官員都推薦張昭,但孫權並沒有採納,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據說孫權覺得張昭爲人過於剛直,所以纔不用他,那張昭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孫權是如何看待張昭的?張昭是個怎豔的人?

東漢末年,中原動亂,張昭隨其他難民逃到江南,受到孫策的重用。孫策創業時,張昭擔任的是長史、撫軍中郎將,總管文武之事,孫策的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他爲孫策打平江東做出了很大貢獻。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臨終前將19歲的弟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孫策囑咐張昭說:“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公元222年,孫權正式稱王,並將丞相一職委以此前並無太多優異表現的車騎長史。三年後,丞相病逝,他又將另一大臣提任爲新丞相。實際上,在這兩次任命狀尚未公佈前,衆多官員都推舉張昭爲相。孫權卻從來沒有采納,堅決不讓張昭當丞相。

張昭輔佐孫權36年,雖然有的極高的聲譽,但卻並未擔任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職務。這究竟是何原因呢?

在孫權初掌大權的幾年裏,張昭不僅總領府署的大小事務,對近乎罵諫的直言,孫權儘管憤憤不平,卻往往一笑而過。

孫權是如何看待張昭的?張昭是個怎豔的人? 第2張

孫權喜歡操弓馳馬,同野生猛虎一對一。去打獵時,常常騎着馬射老虎,老虎也常攀住馬鞍。張昭毫不留情地指責孫權,承繼父兄偉業,理應厲兵秣馬,劍指中原,豈能“馳逐於原野,校勇於猛獸”,一旦有失,豈不淪爲天下笑柄?孫權聽完後,連連向張昭道歉,但還是不能罷手,就命人打造“射虎車”,將四壁封死,只留下一個方口用於射擊。有時遇到野獸捨命撞車,隨從看得膽戰心驚,孫權卻樂在其中。張昭認爲此舉太過荒唐,一次次疾言厲色地直諫,孫權卻笑而不答。

除去狩獵,孫權還有一大嗜好,就是聚衆飲酒。有一次,孫權在武昌的釣臺邊上聚衆歡宴,酒醉後的孫權讓人用水灑向羣臣,嘴裏還不停地說:“今日大家暢飲,一定要不醉不歸,都要醉入水中哦!”這時的張昭一臉嚴肅,一言不發,不一會兒就拂袖而出。孫權於是派人招呼張昭回來,傳話給他:“大家一起高興,您又何必發怒呢?”張昭回答:“從前紂王作糟丘酒池一夜宴飲,當時也以爲只是高興而已,可是後來呢?”孫權聽後頓時醒悟,趕緊撤了宴席。

類似這樣的頂撞之事,張昭做得還真不少。

稱帝后,孫權的控制慾極度膨脹,聽不得絲毫逆耳忠言。即便如此,張昭還是我行我素,每次上朝都敢於挑釁孫權的權威抉擇,常常“以直言逆旨”。到後來,孫權一聽張昭求見,直接贈以閉門羹。

公元232年,孫權誤信公孫淵的花言巧語,幻想同遼東聯合,夾擊魏國。正當孫權對滿朝文武憧憬北伐滅魏,一統天下時,張昭突然站出來打斷孫權,斷言公孫淵爲人狡詐,不可輕信,吳軍若貿然出動,必定損兵折將,有去無回,到頭來只能是自取其辱。

孫權尚在美夢中,突然被踹醒,自然怒不可遏,甚至拔出佩刀,指着張昭吼道:“吳國士人入宮則拜見我,出宮則拜見先生,我敬重你可以說是已經到了頂點了,你竟敢屢次公開牴觸我!”

張昭一動不動,眼睛直勾勾望着孫權,語重心長地說道,老臣本來可以一言不發,安享晚年,只是“太后臨崩,呼老臣於牀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說完,張昭滿是褶皺的臉上老淚縱橫。孫權當即擲刀於地,撲向張昭,相擁而泣。

儘管如此,孫權還是不顧張昭的善諫,遣使遼東。結果公孫淵臨陣倒戈,斬殺吳使,令東吳在與魏國的博弈中陷入被動。張昭一氣之下,掛印回家了。孫權多次派人前去撫慰張昭,張昭拒不復出。一怒之下,孫權決定採取非常措施。他聽說古人有放火燒山以求賢才的先例。於是命人焚燒張府的大門,可張昭卻把門關得更緊了。無奈之下,孫權令待命已久的救火隊極速滅火,然後親自登門扶起張昭,並用御車將其載回宮中。

孫權是如何看待張昭的?張昭是個怎豔的人? 第3張

聰敏的孫權當然知道張昭這麼做是爲了江山社稷考慮,不過,身爲君主的他總是這麼被人犯言直諫,心裏自然很不痛快。可是,張昭卻全然沒有考慮到孫權的感受,依舊以老臣自居,繼續將孫權視作小孩子加以指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統帥大軍南征,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企圖迫降孫權。這時的張昭明顯懷有私心,以他爲首的多數大臣堅持主和論,也就是想通過讓孫權投降的辦法來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這一做法完全違背了孫權的意志,徹底激化了少主與權臣之間的矛盾。於是,孫權在魯肅和周瑜等主戰派的支持下,採取了聯劉抗曹的重大決策。赤壁一戰,終將曹軍殺得灰飛煙滅。對於張昭來說,這一勝利實際上也宣告了他輔政時代的結束。

赤壁之戰後,出於顧念老臣兼及維穩的考慮,孫權對張昭並未下狠手,仍讓他以綏遠將軍、由拳侯的名義繼續留在東吳的核心領導層中。久經風浪的張昭當然知道這種做法就是讓自己“被和諧”,於是也就淡然退出。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爲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這種明智的舉動很是讓孫權滿意,君臣相安的局面一直維持到了張昭離世。

公元236年,81歲的張昭與世長辭。孫權素服臨吊,親賜諡號“文”,並感慨道:“孤雖貴爲天子,但與張公言,卻不敢肆無忌憚。”事實印證了一切,張昭死後,孫權迅速陷入妄自尊大的深淵,從一位年輕的賢君,淪爲“果於殺戮”的魔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