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古代的衣服爲何分爲衣和裳?《後漢書· 輿服志下》中如何記載?

古代的衣服爲何分爲衣和裳?《後漢書· 輿服志下》中如何記載?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時衣服上曰衣,下曰裳。上衣,省稱“衣”,以障蔽身體。《說文·衣部》:“衣,依也。”段玉裁注:“依者,倚也。衣者,人所倚以蔽體者也。”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的衣服爲何分爲衣和裳?《後漢書· 輿服志下》中如何記載?

“裳”,亦 作“常”,是專用於遮蔽下體的服裝,男女尊卑均可穿着。由於古代紡織工具簡陋,布的幅面很狹窄,所以一件下裳通常需用七幅布帛拼合而成,前三後四,樣子像 一幅腰圍,另在腰部施褶,褶的多少視具體情況而定,兩側還各開一道縫隙。兩漢以後,裳漸由裙取代,惟在貴族祭祀和朝會時穿着的禮服中保留遺制。

古代的衣服爲何分爲衣和裳?《後漢書· 輿服志下》中如何記載? 第2張

《後漢書· 輿服志下》:“行大射禮於辟雍,公卿諸侯大夫行禮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裳與裙大致相同,惟裳被製成兩片,彼此分離,一片蔽前,一片擋後,上用布帶系 結於腰,裙則多被做成一片,穿時由前圍向臀後。隨着時代的發展,“衣”、“裳”連用,往往泛指衣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