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朱瞻基是怎麼去世的?他爲什麼那麼年輕就去世了?

朱瞻基是怎麼去世的?他爲什麼那麼年輕就去世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朱瞻基的故事。

明宣宗朱瞻基,相信看過《大明風華》的人,一定是對他有一定的瞭解了,雖然說電視劇的形象和歷史上的形象並不是完全一致,但其實還是有一些相似之處的。歷史上的朱瞻基也是早逝,在38歲的時候就死了,這個年紀對於古代的皇帝來說算是非常年輕的了,爲什麼朱瞻基會這麼早就死了呢?朱瞻基的死因是什麼,在歷史上這件事情會不會是有什麼問題呢?

朱瞻基是怎麼去世的?他爲什麼那麼年輕就去世了?

1.朱瞻基是什麼病

明宣宗朱瞻基和明英宗朱祁鎮都是三十八歲的時候去世的,不光是他們,明朝很多的皇帝好像都不長壽,三十來歲,甚至是不到三十歲就英年早逝的皇帝比比皆是。細數明朝的幾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活到了古稀之年,永樂大帝跟嘉靖皇帝活到了六十歲之外,大明的其他的皇帝,就再也沒有比他們更長壽的了。

自朱元璋之後,明朝皇帝都死的早,應該也跟家族遺傳有關。當然了,身體不好,只是造成早逝短命的原因之一,明朝的每個皇帝,也都有各自活不長的原因。

像是三十七歲就去世的朱瞻基,史料記載他是因病離世的,至於得的是什麼病並沒有說。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間,實行仁政,勵精圖治,多有建樹,大明也在他的統治之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發展。朱瞻基短命,應該也跟他當皇帝的時候過度操勞有關。

古代的皇帝雖然看上去都是高高在上,風光無限的,但是,“高處不勝寒”的道理大家應該也懂。在古代,像明宣宗這種爲國爲民的好皇帝,他們每天都宵衣旰食,起早貪黑的工作。當皇帝可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樣容易,即便不戰死沙場,居廟堂之高的他們,身體也會在日復一日繁重的政務之中,而逐漸被消耗,最終支撐不住倒下。

朱瞻基是怎麼去世的?他爲什麼那麼年輕就去世了? 第2張

2.朱瞻基怎麼死的

由於明朝沒有風骨文人們的不斷抹黑,似乎宣宗皇帝成爲無道昏君,他們不僅在皇帝的愛好上來抹黑,甚至還要杜撰皇帝的私生活,於是各種“桃色新聞”、“服食丹藥”之說便應運而生,可見明朝的史書對他多不友好,所以他英年早逝自然也就被歸入這些荒唐的原因了。

關於宣宗之死,服食丹藥與縱慾過度是最沒可能的。

《明實錄》記載,朱瞻基同志的後宮嬪妃不過十四人而已,而且中間還有類似於皇后胡善祥一樣後期不會臨幸的女人,所以說縱慾過度實在是瞎說杜撰。而明朝服食丹藥的皇帝中,只有世宗皇帝實打實的常年服用道家煉製的丹藥。

朱元璋與朱棣晚年也曾服用,但皆是治病而已,宣宗皇帝也曾服用同樣也是爲了治病,更何況,年紀輕輕的朱瞻基會服用丹藥求長生不老嗎?清朝文人們筆下的神棍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所以,這兩種原因是最先能排除的。

勞累過度引發急病而死。這種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明朝自朱元璋取消丞相,處理政務的擔子就全部壓在了皇帝身上,到了朱瞻基即位後,雖然他創造性的發明了“票擬”和“批紅”制度,但最後的負擔還是在他身上,再加上老朱家的遺傳基因有可能有些缺陷,十年下來,因勞生疾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毒而亡。這個中毒並非是人爲下毒,有三種可能中毒。

第一、所謂中丹毒。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在歷史記載中,宣宗皇帝父親曾服用丹藥,而他自己很少服用道家煉製的丹藥。即便有所服用,劑量甚少,形不成毒死人的丹毒,所以這種說法應該是不可能的。

第二、裝修材料中毒。從乾清宮的陳設來看,所有染色材料都有汞、硃砂等有毒物質,長時間伴隨着這些有毒物質下來,會產生慢性的汞中毒,這個非常有可能的。有可能大家會問,清朝皇帝也在皇宮,爲何沒有中毒?清朝自康熙起,乾清宮只有重大典禮才用,再說清朝的時候制漆工藝明顯已經進步了許多,北方有許多地方還保留着古法制漆的手藝,所以說清朝皇帝基本沒什麼事,跟技術進步大有關係。

第三、把玩器中毒。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衆所周知著名的宣德爐就是宣宗皇帝命人制造的,在造成之後愛不釋手,就連出門也帶着。而且他也非常愛“鬥蛐蛐”,好些罐子也是這種材質打造而成。而宣德爐的打造,裏面有很大的成分是“倭源白水鉛”,長時間的接觸下來,鉛中毒是非常有可能的。

綜合以上說法,宣宗皇帝之死,應該是常年與毒物接觸,早已慢性中毒,再加上老朱家基因不好,有遺傳病,在長期的工作勞累之下,一旦發病,將無藥可救,這恐怕纔是宣宗皇帝死亡的真相吧!皇帝由病而亡,往往會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而由中毒而亡,史書往往會一筆帶過,這也是我們在史書中看到史書爲何沒有寫宣宗因何死亡的原因。

朱瞻基是怎麼去世的?他爲什麼那麼年輕就去世了? 第3張

3.如何評價朱瞻基

朱瞻基天資英暢,敬禮大臣,勤恤民隱,慎於用人,嚴懲貪官污吏,或說臣下有過失,密加詳察,實則加罪,誣陷則重懲誣告之人。由於他出色的治理出現了即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之後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明代,朱瞻基是繼朱元璋和朱棣之後,鮮有有作爲的皇帝,因爲他爲大明朝貢獻了一個“仁宣之治”。朱瞻基是一位善於納諫的皇帝,在軍國大事上,能聽取臣下的意見,比如在即位之初,他聽從閣臣、大學士楊榮的建議,率兵親征,平定了懷有不臣之心的皇叔高煦的叛亂,維護了皇室內部的穩定;交阯(即安南,今越南北部,明初設有交阯布政使司)叛亂,朝廷數派大軍征剿,均吃敗仗,朱瞻基聽從楊士奇、楊榮等人的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這個未必是好事,停止用兵,軍費雖然節約了不少,但交阯卻再次獨立了)等等。應該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爲融洽、政治相對清明、社會較爲和諧、經濟穩步發展、邊防比較穩固的時期,基於此,所以史家把這段時期稱爲“仁宣之治”。

在施政時,朱瞻基既懂得怎樣授權,也知道如何行使領導權。他在作出一項決定前常常採納三楊的意見,而且傾向於接受或支持大學士和大臣們的建議。可是,他在強化行政制度和皇帝權威方面,表現了強有力的領導才能。當出現危機時,朱瞻基的行動是果斷和負責的,如在朱高煦的起事和需要作出從安南撤軍的最後決定時就是如此。此外,他深切地關心公正的施政。雖然他在對待失職的官員時是嚴厲的,但除了懲罰宦官外,他很少判處死刑。他常常主持重要的審判。他一貫命令複審嚴重的刑事案件,而這樣的再審理在他統治時期使數千名無辜者獲釋。

總之,朱瞻基的統治是明史中一個了不起的時期,那時沒有壓倒一切的外來的或內部的危機,沒有黨派之爭,也沒有國家政策方面的重大爭論。政府有效地進行工作,儘管宦官日益參與了決策過程。及時的制度改革提高了國家行使職能的能力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這兩者是賢明政治的基本要求。後世把宣德之治作爲明代的黃金時代來懷念,這是不足爲奇的。

朱瞻基的廢后風波也是他的一個污點,總之,瑕不掩玉,朱瞻基可算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對明王朝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他被史家稱爲太平天子、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這些稱號對於宣宗來講都並不誇張。但是作爲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鬥蟋蟀,即位之後他曾經讓各地採辦上等蟋蟀來京,地方官員爲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任務,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爲“蟋蟀天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