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先秦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期,多邊勢力爲了成爲天下霸主而彼此爭鬥不休。然而,最終脫穎而出的卻是西北的秦國與南方的楚國。前者因爲兼併六國的壯舉而引人矚目,後者則因爲自身的強大底蘊而笑的更久。

因此,我們其實可以得出一個很多人無法馬上接受的結論:楚國比秦國更適合做諸夏世界的霸主!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秦國與楚國的圖騰如出一轍

從文化屬性和歷史傳承來看,秦楚兩國都將祖先歸於黃帝,也都以鳥爲圖騰。但是具體到自我定位層面,雙方的文化心態還是存在有巨大的鴻溝。兩國也都認識到自己與中原文化有不小的距離。但楚人與中原的距離小於秦人和中原的距離。

楚人的文化心態雖然自大,但是其實比秦人更包容。秦人無論是歷史上的戎狄化階段,還是後來向山東列國發布求賢令的時期,都本着功利主義的原則行事。這種政策性的佈局,並不是真正的開明包容。相反,秦孝公的求賢令和嬴政的驅逐六國人士的計劃,都和後來將天下人都復刻成秦人的政策,存在內在邏輯有相通之處。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2張

秦人一度以車伕+弼馬溫形式籠絡周人

秦人在先秦時代的相當長時間裏,都在靠近商周王室,走得是上層路線。他們以馴獸和畜牧的技巧爲天子牧馬、戍邊、駕車。但其始祖神話和商人的創始神話如出一轍,已經說明了秦人實際上與商王室的親密關係。後來秦人以和西戎的關係、強大戰鬥力,贏得周人敬重。再通過護送平王的方式,獲得了對關中地區的合法所有權。

此後,秦人就喜歡宣傳自己和周王室的關係。雖然自己就是山東六國眼裏的戎狄,但也不妨礙秦人對戎狄自稱爲“夏”。秦人對東周王室也速來缺乏敬畏。春秋時代秦軍,就以非常無禮的挑釁方式經過王城附近。戰國時代更是鬧出了秦武王舉鼎炫耀的鬧劇,結果以秦王自己的喪命而變成了慘劇。甚至讓後人看來,還有一點戲劇意味。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3張

秦武王舉鼎是爲了向東周挑釁

楚人對於商周王室的心理比較複雜。但楚國境內多封君,存在各種族羣的模式,自己也長期接觸中原諸侯的情況。所以,楚人其實更接近周王室的傳統模式。

楚人先祖就曾受到商王的征伐,所以被迫從祖居的中原鄭地,向南遷到丹陽。在西周建立的過程中,他們參與了武王伐紂的戰鬥。但是楚人的貢獻和戰功比較有限,所以在新的分封秩序中只是一個子爵國,還非常受歧視。又因爲楚人自己在南方的大肆擴張,佔據了南方貴金屬貿易的要道,還引來了周昭王的討伐。楚人雖然擊敗了周王,但是這件事讓周人將楚人視爲政治不正確的代表,成爲了中原人接納楚人的一道梗。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4張

楚人雖然飽受非議 但與中原文化更爲接近

到了齊桓公的時代,楚國還是被視爲南蠻加以討伐。但是楚人與此同時也在壯大自己的實力,希望獲得周王室的認可,提拔自己的爵位。在被周王室拒絕之後,楚人才公開宣稱自己是蠻夷,繼續建立了自己的南方封國體系,與周王分庭抗禮。

儘管如此,楚國對待王室的態度和崛起後的秦人相比還是客氣許多。經過一番征戰,楚莊王最終意識到了暴力征服難以收買人心,於是聽從了周人“在德不在鼎”的勸告,與周王室和解,並獲得了孔子的認可。再加上頻繁的與鄭國、蔡國等姬姓國的聯姻,以及和晉國的對抗,楚人不斷與中原文化找到了更多的共同點。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5張

楚人的內外政策都比秦人更加寬厚

所以到了戰國時代,楚國受到了諸夏的接納,並數次成爲了合縱盟主。戰國時代楚國也一度也有過吞併東周王室的計劃,但還是聽從了周人的勸告而沒有下手。

在對被征服臣民的態度上,楚人比秦人顯得更仁慈。就境內的文化多樣性而言,楚國征服過的小國種類很多。有土生的荊蠻,有西部的巴人小國,還有淮泗流域的東夷小國,甚至是魯國、蔡國這樣的姬姓後裔,還有陳國這樣的上古帝王后裔。最後是陸渾戎這樣內遷中原的戎狄遺民。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6張

楚王之下有許多來自不同文化區的封君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7張

楚人祭祀泰山的楚高罍

楚人對他們一般是放任以前的首領成爲封君,給一座城或者一個縣和小朝廷。對於有一定實力的陳國和鄭國,楚國甚至是結盟之後允許亡國之君復國,在必要的時刻履行義務即可。無論是流亡楚國躲避內鬥的名將田忌,還是流亡楚國的巴國王子,還是曾經地敵對的吳國流亡公子,都在楚國有一席之地。

著名的曾侯乙墓,就是楚文化和姬周文化有機融合的精彩產物。兩種曾經敵對的文明,以潛移默化的方式相互影響。曾國還曾在吳國追擊楚昭王時對抗吳國,對流亡的楚王加以庇護,並沒有落井下石。再以戰國晚期被楚國滅掉的魯國爲例。魯地的文化和文物沒有出現明顯斷層,楚國和魯國的文化是並存發展的。魯地還出現了楚人祭祀泰山的重要文物--楚高畾。這也是到了楚漢戰爭末期,魯國地區選擇爲項羽堅守的原因之一。

秦國統一六國後爲什麼迅速崩潰?楚國霸主形成的背景因素! 第8張

秦人對被征服者非常苛刻

秦人卻對於戰敗之君非常嚴苛。末代楚王被廢爲庶人,末代趙王和韓王被流放到南方楚地,末代齊王被流放到北方餓死,末代魏王直接被殺。在善待被俘國君的春秋時代,秦人甚至準備用被俘的晉惠公祭天。對於被征服國的臣民,秦人大體的做法是將所有人按進秦人的模子裏。車同軌、書同文伴隨着秦始皇對於各國書籍的沒收或銷燬,伴隨着秦人對各地地方神祗的禁止。

所以,對比了秦楚文化的特色和對外關係之後便不難發現,楚人的寬容比秦人的嚴苛更利於成爲諸夏的盟主。這恰恰也是秦國後來迅速崩潰,而楚國系新舊貴族爭奪天下的背景形成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