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大宋十萬禁軍喪命於一小山村,背後真實原因是?

大宋十萬禁軍喪命於一小山村,背後真實原因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河北省涿州市西南部,有一座名叫岐溝的小村莊。由於這裏地處華北平原,所以與平原地區的其他村莊沒什麼區別,然而在歷史上,岐溝村曾經爆發過一場大戰,結果宋朝十萬禁軍命喪於此,這裏也就成爲北宋王朝一蹶不振的見證者!那麼歷史上的這場大戰,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984年說起,當時的北宋皇帝正是宋太宗趙光義,他接到了雄州知州賀令圖的奏摺,“虜主(耶律隆緒)年幼,國事決於其母(蕭太后),其大將韓德讓寵幸用事,請乘其釁,以取幽薊”。也就是說,賀令圖建議宋太宗出兵北伐,收復燕雲十六州。宋太宗很激動,他摸着自己受傷的大腿,決心要一雪前恥。

大宋十萬禁軍喪命於一小山村,背後真實原因是?

經過一段時間的備戰,986年正月,宋太宗正式下詔,北伐遼國,史稱“雍熙北伐”。對於這次北伐,宋太宗經過了一系列的準備,他調動二十多萬禁軍,兵分三路,直取燕雲十六州。三路大軍中的主力是曹彬率領的東路軍,人數多達十萬之衆,直接負責攻打幽州。北伐之初,宋軍三線告捷,特別是西路軍、中路軍一路上攻城略地,進展非常順利。

曹彬的東路軍也取得了一些戰果,佔領了涿州,兵鋒直指幽州。可就在這個時候,宋軍後勤補給出現問題,由於遼軍不斷襲擾宋軍的補給線,導致宋軍糧草不濟。曹彬在涿州駐紮十餘日後被迫撤退,打算撤回雄州就糧。軍情傳到開封,宋太宗勃然大怒,又開始干預前線指揮,“豈有敵人在前,反退軍以援芻粟,失策之甚也”。

大宋十萬禁軍喪命於一小山村,背後真實原因是? 第2張

曹彬很無奈,只得率領十萬大軍重新返回涿州。這次進軍行動非常不利,當時天氣炎熱,軍糧供給也不充足,同時還不斷受到遼國騎兵的襲擾,宋軍再度抵達涿州時疲憊不堪,士氣低落,根本無法交戰。然而就在此時,遼國的主力部隊已經趕到前線。曹彬意識到了危險,趕緊率軍撤退。

可是北宋的軍隊以步兵爲主,而遼國的軍隊以騎兵爲止。遼軍很快就在岐溝關追上了宋軍,結果宋軍慘敗,潰不成軍。曹彬率領殘兵敗將在渡河時,又遭到遼軍的追擊,“人畜相蹂踐而死者無算”。這已經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場屠殺,宋軍毫無抵抗力,“爲遼師衝擊死者數萬人,沙河爲之不流,棄戈甲若丘陵”。

戰後,遼國大將耶律休哥“收宋屍以爲京觀”,以此爲誇耀自己的戰功。自此,耶律休哥成爲恐怖的代名詞,宋朝人嚇唬小孩,讓其停止哭聲的時候,就會說:“于越(耶律休哥被封爲于越)至矣”。經過這一場戰爭,北宋的“雍熙北伐”宣佈失敗,同時也讓宋太宗失去北伐的信心,從根本上改變了北宋的國策。

991年,宋太宗對身邊的大臣說道:“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惟奸邪無狀,若爲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此”。後人將這句話總結爲四個字,即“守內虛外”,也就是說自此北宋改變國策,將統治的精力集中到穩定國內,不再開拓進取。對此,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評價道:“歧溝之蹶、終宋不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