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唐朝爲什麼以胖爲美?竟然連書法中也體現出來了!

唐朝爲什麼以胖爲美?竟然連書法中也體現出來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爲什麼以胖爲美?竟然連書法中也體現出來了!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人們對楊貴妃體貌的判斷主要來源於“環肥燕瘦”這一成語,認爲唐朝的楊玉環是肥的,而漢朝的趙飛燕是瘦的,唐玄宗這位皇帝老爺子喜歡肥的楊玉環,所以“唐人以肥爲美”,而漢成帝喜瘦的趙飛燕,漢朝就以瘦爲美。

唐朝爲什麼以胖爲美?竟然連書法中也體現出來了!

“環肥燕瘦”這一成語出自宋朝蘇軾的《孫莘老求墨妙言詩》:“杜陵評書貴瘦硬,此論未公吾不憑,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瘦誰敢憎。”在這裏,蘇軾談的是書法的事,用了楊玉環和趙飛燕來比喻,意思是說作品風格不同,各有所長。中國的書法無論短長肥瘦軟硬,不僅要“各有態”,還要各有其美,如果瘦,瘦不出其美,肥,肥不出其美,就談不上是一幅好的書法。要肥出其美自然不能肥得沒有樣子,肥得沒有標準,肥得出格,而是要有“一定之規”,這才能構成書法之美,否則過猶不及。

這首詩裏把環肥燕瘦當成書法之不同風格,其實也當成了不同的美,自然也對這種肥和瘦有“一定之規”,或者說“燕瘦環肥”也要符合一定的審美標準。何況,蘇軾生活的宋朝據說是以清瘦爲美的,不可能對肥無限褒揚。

可見,簡單地憑藉燕瘦環肥來推說唐朝人“以肥爲美”,似難說服於人。相信唐人以豐腴爲美,就好比現在人們都以瘦爲美,也有一個標準的,瘦得脫了形,骨感過了頭,呈現出病態來,就很難說美了。其實我們看唐代的壁畫、仕女圖、雕塑,很少見瘦的,但那些女性形象也只能說豐滿,珠圓玉潤,有一種質感美,卻說不上肥胖。

有研究表明,唐人(主要是李唐皇室)之所以“以肥爲美”,是因爲唐朝皇族有着鮮卑族的血統,屬蒙古草原遊牧民族。遊牧民族以養牲畜爲生,牲畜養得越肥越好,自然以“羊大”爲美,在民族審美上就以肥爲美。不過,我認爲這裏還有一層意思,即遊牧民族以胡服騎射爲能事,性格膘悍,女子也多“膘肥體壯”者,這是適應草原遊牧生存的需要,自然不會喜歡林黛玉式的養在深閨、弱不禁風的病態美。

因此,唐朝皇族的“以肥爲美”,這裏的“肥“我更願意理解爲“膘肥”、“壯肥”、“豐滿”、“健美”的意思。只不過鮮卑族一統中原後,受到漢文化的濡染浸透,陽剛十足的膘悍之肥漸漸變成柔美之肥,但絕對不是以肥敦敦一堆肥肉爲美。我們可以唐代壁畫、仕女圖、雕塑看到這種柔美之肥,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象這種柔美之肥,“肥而不膩”再恰當不過了。

白居易的《長恨歌》對楊貴妃多有描述,但就是沒有正面寫楊貴妃肥或是不肥,其中有一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從“凝脂”來看,應該是有點肥的了,但肥到什麼程度我們不得而知,所以還是不要故意給楊貴妃增肥爲好。倒是“凝脂”顯示出楊貴妃的皮膚很好,估計十分細膩白嫩,這大約是北方草原女子所缺少的,也是唐明皇特別寵愛的另一個沒有言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