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三藩之亂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以復興明朝爲由,舉起了反清的大旗。

這個反覆無常的亂世梟雄,在西南一隅沉寂了十幾年,終於還是暴露了自己的狼子野心。起兵之後,他親自前往桂王朱由榔的墳前祭拜。爲了表達自己對明朝的不捨,吳三桂甚至哭得站不起身來。但可惜,當年正是他絞死了桂王,現在這幾滴鱷魚的眼淚,根本無法讓明朝遺老感動。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然而,耿精忠卻是個例外,在吳三桂率先叛亂後,駐守福建的藩王耿精忠在次年聞風而動。他先將福建總督殺死,以此來給吳三桂遞下投名狀。然後,他強迫自己治下的民衆剪掉辮子,改回明朝衣冠。看到耿精忠如此死心塌地地跟着自己抗擊清朝,吳三桂變得更加踏實了。

於是,在耿精忠等人的支持下,吳三桂在反叛之初將清軍打得是節節敗退,可謂是佔盡了上風。康熙十三年(1674年),他得意洋洋地宣佈改朝換代,徹底撕破了自己的僞裝。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三藩之間的問題卻慢慢暴露了出來。

雖然,他們遙相呼應,在名義上是盟友,但是,在分配利益的時候,卻都有自己的小算盤。然而,康熙帝在身臨險境的時候,仍然保持着一顆清醒的頭腦,他敏銳地察覺到了三藩之間的矛盾。於是,果斷地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

一方面,他不斷地鼓舞前方的將士,讓他們竭力抵擋吳三桂的進攻。

另一方面,他迅速抽出一支軍隊交給傑書率領,目的很明確,那就是:打敗耿精忠的軍隊。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第2張

傑書雖然名氣不大,但他的曾祖是努爾哈赤,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皇族。

繼承了爵位後,傑書一直沒有什麼耀眼的功績。康熙帝慧眼識人,看出了傑書的將帥之才,果斷地讓他帶軍。當時,很多大臣見傑書只有二十九歲,都說這少年經驗不足,恐怕會誤了大事。可是,康熙帝卻力排衆議,堅持將攻打耿精忠的重任交給了他。

事實證明,康熙帝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傑書領軍之後,迅速啓用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將領,大大改變了清軍萎靡不振的士氣。在他的統領下,清軍重新找回了入關時候的勇猛,將很多失陷的城池都收復了過來。但是,耿精忠征戰多年,其作戰經驗遠非其他人可比。

於是,他見局勢不利,果斷動用大炮轟擊傑書。在他看來,傑書不過是一個毛頭小子,雖然作戰勇敢,但畢竟沒見過什麼大場面。在毀滅力極強的炮彈面前,傑書肯定會抱頭鼠竄。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第3張

但不料,傑書在大炮面前卻鎮定自若,仍然有條不紊地指揮清軍攻城。炮彈在他身邊炸開的時候,他只是稍稍防備,然後,就趕緊投入到了激烈的戰鬥中。

看到主帥的所作所爲,清軍將士都被他身上大無畏的氣度所折服,紛紛不顧性命地衝向前方。很快,耿精忠的部隊被打散了。清軍攻入仙霞關後,蒲城、延平等軍事重鎮也落入了傑書的手中。於是,耿精忠見大勢已去,便慌忙地準備乘船出逃。

但是,他可以反叛別人,他的部下也可以反叛他。正當他如驚弓之鳥一樣逃跑時,部下徐文煥卻怎麼也不給他開城門。原來,他的部下很多都投降了清軍。見此情形,耿精忠馬上就選擇了叛變吳三桂,重新投到了清軍帳下。

可笑的是,他向清廷保證,只要還讓他擁有鎮南王的爵位,他就會全力以赴地攻打尚之信的軍隊。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第4張

當時,雖然耿精忠已經不足爲患,但吳三桂和尚之信仍然在不斷作亂,清廷的壓力還是很大。

於是,爲了大局考慮,康熙帝決定不計前嫌,任用耿精忠守衛潮州。然而,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耿精忠保全了性命之後,居然還對吳三桂抱有幻想。雖然,他表面上遵奉清廷的命令,但暗中一直留有後手。所以,他的部下早就與他離心離德,便偷偷地將耿精忠的行爲報告給了清廷。

這下,康熙帝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再給耿精忠機會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之亂全部平定之後,康熙帝決定將耿精忠凌遲處死,以儆效尤。

就這樣,同吳三桂一樣長有反骨的耿精忠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三藩之亂本來可以推翻清朝統治 結果因爲耿精忠全部毀於一旦 第5張

可以說,耿精忠是典型的反覆無常之人,同吳三桂可謂是臭味相投。他雖然幫助清廷剿滅了尚之信,但也不過是爲了穩住清廷,然後日後再行叛亂。而康熙帝對待這樣的小人自有方法,那就是:在混亂之時穩住他,在和平之時處治他。

由此看來,還是康熙帝技高一籌。

其實,不管是耿精忠還是吳三桂,只要敢反叛,康熙一定不會放過他們。更何況,耿精忠還是出爾反爾,康熙怎麼可能留下他?在三藩沒有平定的時候,耿精忠還有點利用價值。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耿精忠也就失去了價值。

試想一下,這個時候康熙怎麼可能放過機會呢?

參考資料:

【《清史稿· 聖祖本紀二》、《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一》、《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四·列傳二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