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咸豐要御駕親征,爲何仗還沒打自己就跑了?

咸豐要御駕親征,爲何仗還沒打自己就跑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後,原本無須再打。此時英、法、美三國對太平天國已經失望,決定還是跟清政府打交道。既然清朝皇帝在武力威脅之下妥協了,那麼剩下的就是進京換約、敲定公使駐京之事了。

但咸豐最不樂意的恰是公使駐京這事,所以纔在大沽炮臺對英法兩國的進京使團開炮。這頓炮擊雖令咸豐和朝臣十分興奮,卻導致第二年英法兩國的全力反擊,戰爭就這樣開始了。

咸豐要御駕親征,爲何仗還沒打自己就跑了?

這回,不僅大沽炮臺被拿下,僧格林沁的部分騎兵也在北塘被消滅,害得原來對自家騎兵特有信心的他十分沮喪。天津失陷後,僧格林沁上了一道密摺,建議咸豐北狩熱河。

然而咸豐氣壯如牛,發了一道上諭發泄對夷人的憤怒,要親統六師,“直抵通州,以伸天討而張撻伐”。同時,他也下發了僧格林沁的密摺,要大臣們商議。只是,前者是給所有臣子看的,邸報也可刊載,後者卻僅有小範圍的人才能看到。

只看了上諭的人,多半覺得咸豐這回是真生氣了,要親自打洋人,令人鼓舞。當時京師不乏這樣的人,連後來力主議和的恭親王奕訢都覺得該跟這些不知好歹的夷人來硬的,不打不足以平民憤。

咸豐要御駕親征,爲何仗還沒打自己就跑了? 第2張

但同時看了上諭和密摺的人,就有不同的想法。只是,有些人皮裏陽秋,不敢真的提意見,生怕萬一咸豐動真格,附和僧格林沁會惹咸豐生氣,這可不是鬧着玩的。比如一直主張議和的桂良,動不動就被咸豐罵到臭頭。

然而,僧格林沁都沒了把握,皇帝親征又能靠誰呢?大沽這樣堅固的炮臺不過幾個時辰就告失陷,天津到通州一帶的大平原無險可守,憑什麼禦敵呢?明白人總是有幾個的,他們開始繞着彎子說話,甚至把北宋澶淵之盟的事提了出來,意思是說:打當然可以,但議和還是必要的;御駕親征就算了,實在不行,皇帝還是守北京城吧。

遊獵出身的清朝皇帝,一向只有攻人城池的份兒,什麼時候守過城呢?儘管北京城跟明朝時一樣高大堅固,外城之內還有內城、內城之內還有皇城,但對於守城,咸豐一點信心都沒。

其實,咸豐宣稱要大張撻伐的同時下發僧格林沁的密摺,意思很明顯:既不打算親征,也沒打算守城,而是三十六計走爲上。表面上向臣子展示不屈的鬥志、昂揚的精神,心裏想的卻是腳底抹油,一溜了之。

所以,儘管咸豐下令把英國的談判使團扣了,還把他們打入天牢,有些人還受了酷刑,被迫承認自己是叛賊。但當僧格林沁在靠近通州的八里橋跟洋人打了一仗、把本錢折盡後,咸豐一點都沒猶豫,不是率領六師進攻,而是領着六宮連夜逃到熱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