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猗頓 他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

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猗頓 他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戰國巨賈猗頓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猗頓,魯國人,戰國巨賈。原名不可考,因其興起於河東猗氏之地,故名猗頓。其與同時代的富商范蠡齊名並稱“陶朱猗頓”,猗頓善於利用身邊資源,進行商業活動,最終成爲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

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猗頓 他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

猗頓作爲戰國著名商人,在《史記》中僅留有“猗頓用盬鹽起,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這樣的一句話,但是其對於商業的影響尤爲重要,其商業理念等方面至今仍有借鑑意義。先秦古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書籍傳承過程中,或訛傳、或毀壞,史書存在着失真的情況。到底猗頓靠什麼發家致富的呢?

猗頓生平及致富的不同版本

兩則史料中對於猗頓的記載:

《史記》:“猗頓用盬鹽起,而邯鄲郭縱以鐵冶成業,與王者埒富。”《孔叢子》:“猗頓,魯之窮士也。耕則常飢,桑則常寒。聞陶朱公富,往而問術焉。朱公 告之曰:‘子欲速富,當畜五特。’齡是乃適西河,大畜牛羊於猗氏之南,十年之間,其滋息不可計,貨擬王公,馳名天下。以興畜於猗氏, 故曰猗頓。”

我們結合兩則史料後,可以從中得出的信息是:

猗頓,在猗氏(河東,戰國時期屬魏地)興起,靠着經商,獲得了大量的財富。成爲了富可敵國的一代商賈。

那麼有關猗頓的這兩則史料,其中又存在着較爲明顯的差異:

可以看出,兩種說法差異大於共同點,那麼,猗頓是憑藉何種方式而走上致富之路的,我們就得對戰國時期河東地區的鹽業和畜牧業發展概況以及是否具備成爲商品的條件進行分析。

戰國時期的河東鹽池

《漢書·地理志》曾記載了河東鹽池,是這樣描述的:“河東土地平易,有鹽鐵之饒。”

食鹽,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而位於山西省南部的河東鹽池,其在南風的滋潤下和陽光的沐浴下結出了自然鹽晶,其味道偏苦,又被成爲苦鹽。上個世紀,研究中國史的日本學者曾經說:“中國文明的興起依河東鹽池而起。”原始先民們在鹽池湖畔生活,利用着上天賦予的便利,在這裏繁衍生息,中國最早的文明也圍繞着河東鹽池而開始興起、蓬勃發展。

河東池鹽對外貿易的先決條件是:交通。只有有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才能去從事商貿活動。河東鹽池位於運城盆地,處在黃河、中條山的包圍之中,運輸出去在交通不發達的前提之下確實是當時的困難所在。河東鹽池附近的先民們沿着中條山,打通了一條虞阪古道。到了春秋時,晉獻公通過戰爭獲得了對河東鹽池的統治權,接着又通過戰爭打敗了在虞阪古道中條山南側的虞國與虢國,在虞阪古道的基礎上進一步修築道路,河東池鹽從這條路開始進入鄭國、宋國等國家(今河南區域)流通。而河東池鹽北邊的流通區域大致與晉國統治疆域相抵。

戰國時期的文學作品《屍子》提到河東池鹽是“北海之鹽”,誇讚其的品質之高,如同珍寶一樣。從《屍子》中關於河東鹽池的表述,我們可以知道關於河東鹽池戰國時期的兩個方面的情況:一、《屍子》將河東池鹽稱作“北海之鹽”,體現了河東池鹽在戰國時期已經遠銷(《屍子》根據地理位置應處中原地區,將山西南部稱爲“北海”);二、河東池鹽當時質量已經較高,生產者掌握了一定的食鹽生產淬鍊技術。

在猗頓之前,晉文侯的夫人晉姜已經開始向南販賣河東池鹽。但是,在戰國時期,河東鹽池已然荒廢,未見有關河東鹽池的商業記錄,猗頓就趁機填補此處的商業空白。

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猗頓 他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 第2張

戰國時期河東地區的畜牧業

戰國時期河東地區的畜牧業又是怎樣的一番境況呢?

關於戰國時期河東地區的畜牧業,無論史料、考古發掘都沒有什麼較爲有力的證明材料,證明當時河東地區的畜牧業處於哪種發展水平。

殷商時期的祭祀便有牛羊百頭,側面反應出當時以及掌握了一定的畜牧業技術,開始大規模養殖牛羊。到了武王代商,建立周朝之後家畜的飼養和管理繁殖方法有較大的進步 。如今的山西省南部,是春秋時期晉國和戰國初期魏國的中心地帶,爲了祭祀以及給予貴族吃食用度的需要,晉南地區也曾大規模進行養殖活動;可以說,晉南地區在戰國時期是有一定畜牧業基礎的;到了戰國時期,河東地區戰事頻繁,魏國重心從原來的安邑地區遷移到河南大梁,隨着重心的遷移,人口有一定程度的減少,人口主要從事的是農業活動,人口減少,隨之農業也有一定程度的衰退,棄耕的荒地之上長滿了雜草,爲當時發展畜牧業提供了獨特的契機。

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猗頓 他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 第3張

猗頓的致富之路

那麼猗頓到底是通過何種途徑成爲一方巨賈的?

我認爲其致富途徑是:先憑藉着畜牧業積累了一定資本後,看到了猗氏附近鹽池之利,加以利用,利用虞阪古道向南運輸,依靠鹽利,資本迅速擴張,最終成爲戰國時期著名的巨賈。

爲什麼猗頓一開始選擇畜牧業而不選擇獲利更快的鹽業?我們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猗氏地區有畜牧業基礎,且經營畜牧業成本較小。在第三部分我們已經介紹過,晉南地區在春秋時期便以從事較大的畜牧養殖活動,擁有一定的畜牧業基礎。戰國時期土地棄耕,土地空閒,加上猗氏地區地處運城盆地,氣候屬於半乾旱地區,適宜畜牧業發展。猗頓到達此地之後,改進了原有的墾殖技術,使得在畜牧業中獲利,從中積累了一些財富。

池鹽生產需要一定人力,且向外運輸當時交通不便。爲了獲利,需要投入人力,需要人力就意味着需要有資本投入,魯國窮士猗頓一開始自然沒有什麼資本去進行大規模開發鹽池。而且交通也是一大難題,剛開始就進行鹽業生產顯然是不現實的。

猗頓剛到猗氏之後,憑藉着范蠡的指點,開始從事畜牧業,並由此積累了一定資本。在戰亂之後,河東鹽池荒廢,成爲無主之地。猗頓眼光獨到,發現鹽池利潤之後,募集人手,修繕虞阪古道,從事鹽池開發與販賣,靠着河東池鹽,猗頓的資本迅速擴張,最終成爲了與“與王者埒富”的一代富商。

戰國時期乃至後世聞名的鉅富猗頓 他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