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朝堂鬥毆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政治要對老百姓保持一定的神祕感,如果把一切都跟老百姓講清楚,會很麻煩——一方面是真的不容易講清楚,另一方面講清楚了可能會導致與皇帝或者官員立場、視角不同的老百姓對當時的戰略產生激烈的反應。老子說:“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其實不僅僅老百姓,皇帝和官員之間往往也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所以古代皇帝往往“喜怒不形於顏色”,爲的就是不能讓大臣對自己的喜好太過於瞭解。一般情況下,大臣在皇帝面前往往也表現得“誠惶誠恐”,並不是裝出來的,而是皇帝可以決定他們得生死,所以真的很惶恐。但是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特例,比如明朝,明朝的君臣關係很特殊。

除了朱元璋、朱棣之外,基本上明朝的皇帝都屬於那種很節制自己的權力的,大臣把唾沫噴他臉上,估計許多明朝皇帝都不會把大臣怎麼樣,這是非常典型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比如皇帝想換個太子,大臣不允許,然後來來回回討論了許多年,把皇帝都弄出心理陰影了,最後還是按照大臣們的意思來做了——這就是著名的神宗皇帝爭國本事件。

但是1449年的 一場血案,則完全脫離了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範疇,甚至可以說是大臣們對皇帝的“恫嚇”。因爲在這次事件當中,文武百官趁着皇帝不在,當着當時的監國(後來的皇帝)直接打死了3位皇帝的親信,鮮血流了一地,可謂是極度的血腥和兇殘了,而且也嚴重地削弱了皇帝的威信。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第2張

這起事件的起因,是因爲明英宗聽信宦官王振的忽悠,親自帶兵北伐。本來在明朝皇帝御駕親征也不算是什麼不合適的事情,關鍵在於明英宗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一個並不是很於指揮軍隊的人手中——太監王振。王振帶着數十萬大軍一字長蛇在崎嶇的地勢上擺開,同時還帶着軍隊在自己的家鄉到處炫耀——還沒有打仗,明軍都已經精疲力竭了。

最終在1949年9月1日明英宗大敗被俘,同時也讓明朝20萬精銳部隊全部消耗乾淨。這時候皇帝沒了,瓦剌人還帶着數十萬大軍兵臨北京城下——北京城亂成了一團。但是當時北京城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關於如何處理王振及其黨羽的問題,其他事情基本大家爭議不大。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最終衆望所歸,成爲了監國。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第3張

於是大家聚集在朝堂上開始討論,右都御史陳鎰表現最爲激烈,他強烈表示必須殺死王振全族,才能平息天下人的憤怒。其他大臣也紛紛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贊同他的意見,要求皇帝必須處理王振。對於朱祁鈺來說,其實他也不是很反對這個事情,但是第一次以“代皇帝”的身份來這裏面對一幫羣情激憤的大臣,吃驚的朱祁鈺愣住了。

不巧的是,王振的黨羽馬順看到羣臣這樣逼迫皇帝的弟弟(明朝太監雖然能力不一,但是對皇帝大多數是忠誠的),感到他們嚴重違背了君臣之禮,於是站出來呵斥羣臣。這下可好,本來大家雖然激動,但是也不敢拿監國朱祁鈺怎麼辦。可是馬順那是妥妥的閹黨,是王振的頭號狗腿子,現在居然站出來呵斥他們,那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第4張

36歲戶科給事中王竑拍案而起,直接對馬順破口大罵,然後提起他那並不怎麼利索的拳頭,揮手就打在了馬順的臉上。馬順頓時就蒙了——這文臣居然敢打我錦衣衛?但是接下來的事情更讓他懵了——羣情激憤的大臣全都朝他跑過來,然後一一揮舞拳頭。雖然馬順是個不錯的武官,但是也頂不住這麼多人的圍毆啊!不久他就在朱祁鈺的面前被打成了肉泥。

朱祁鈺完全被嚇傻了——這幫瘋子這是要幹啥?他們是不是想要連我一起打死啊?但是文臣們還覺得不過癮,又揮舞無堅不摧的拳頭砸向了另外2位閹黨毛貴、王長一。平日裏手無縛雞之力的文臣們再次製造了兩起命案——受害者屍體已經變成了一“坨”。看着朝堂逐漸失控,最後還是于謙站出來大聲呼喊,一方面制止羣臣暴亂,另一方面讓朱祁鈺下令羣臣無罪,這場兇殘的宮廷動亂才被阻止。

明朝時期的一次朝堂鬥毆事件 極度的血腥和兇殘 第5張

這是明朝唯一的一次朝堂鬥毆,估計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也很少遇見。對於這件事,馬順等人當然是罪有應得,不過這種當面給皇帝展示血淋淋的暴力的事件,也讓明朝的文官集團對皇權的蔑視進一步加深,最終甚至直接左右、操控皇帝,導致了明朝的滅亡。所以崇禎皇帝在自殺前說:

“朕之驟失天下,皆因貪官污吏平時隳壞,文官不合心,武官不用命,以致如此。文武俱可殺,百姓不可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