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殺伐果斷的乾隆,爲何會對意圖謀反的弘皙多次寬宥?

殺伐果斷的乾隆,爲何會對意圖謀反的弘皙多次寬宥?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乾隆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君權高度集中的清王朝,皇帝的地位可以說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很少有人敢在皇帝面前放肆。但在乾隆朝,就有這樣一位狠人,不但敢在乾隆面前不恭敬,私底下甚至準備發動政變奪取皇位,不僅如此,在意圖暴露被看押時仍然無所畏懼不配合調查。

而更爲誇張的是:殺伐果斷的乾隆皇帝並沒有處死這位狠人和他的同黨們,反而還多次寬宥。皇權受到挑戰還能如此冷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殺伐果斷的乾隆,爲何會對意圖謀反的弘皙多次寬宥?

有恃無恐的前東宮世子

俗話說得好的好,沒底氣說話都發虛。這位狠人敢在皇帝面前造次,肯定是有底氣的。他的底氣來源於他的身份,他的父親是康熙的廢太子,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而雍正的得位是有爭議的,所以這位廢太子就成了雍正的拉攏對象,這位狠人弘皙就因此被封爲了親王。如此尊貴的身份,自然會引來一大堆的宗室的追捧,其中最有力的一位就是身爲乾隆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莊親王胤祿。有了這位地位崇高的莊親王加一大幫宗室的支持,這使得弘皙有恃無恐,他幹了件什麼事情呢?

這位前東宮世子竟然仿造了一套內務府,準備接收皇位了!(然尚未如弘皙之擅敢仿照國制,設立會計,掌儀等司……《東華錄》)就算是地位再崇高的人,膽敢覬覦皇位皇帝都不會放過他,這個道理弘皙們不會不懂,但是他們還是敢在天子腳下明目張膽地這麼幹,而且事情暴露被抓之後依然無所畏懼。(今事蹟敗露,在宗人府聽審,仍復不知畏懼,抗不實供《東華錄》)按理說,弘皙們地位尊貴,特別是莊親王深受雍正父子的寵愛,犯不着去做謀反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而且在事情敗露後沒道理還態度如此跋扈。這種反邏輯的行爲只能說明事情另有隱情:弘皙們不認爲奪取乾隆的皇位是造反,乾隆的繼位有貓膩!

乾隆繼位時疑點重重

有的讀者可能會反駁筆者,乾隆皇帝深受康熙喜愛,又被雍正封爲“寶”親王,還多次代表雍正前往祭祀,更爲明顯的是,雍正還親自給他的兒子起名叫永璉。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乾隆就是雍正心儀的繼位人選,乾隆的繼位怎麼會產生問題呢?我們一起來回顧乾隆從繼位一直到乾隆四年弘皙意圖“政變”時候的事情,就可以從中發現一些貓膩,乾隆繼位有疑點並非無稽之談。

殺伐果斷的乾隆,爲何會對意圖謀反的弘皙多次寬宥? 第2張

疑點一鄂爾泰輔政之謎

我們知道,雍正皇帝是暴斃身亡,從發病到去世的時間前後不到三天。臨死前留下遺詔傳位給乾隆,並且指定了莊親王、寶親王、張廷玉、鄂爾泰四位爲輔政大臣。乍一看沒啥毛病,仔細研究卻能發現不少端倪。首先是四位輔政大臣的任命,遺詔中並沒有提到輔政大臣的事情,而是由乾隆之口宣佈的。(上恭聽畢。感慟號呼良久。尋諭、皇考遺命。著莊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輔政。朕思鄂爾泰、系因病解任調理。今既輔政。著復任。《清實錄》)

此時雍正已死,宣佈乾隆繼位的詔書已經是遺詔,何來尋諭一說?而且鄂爾泰在當時已經:“引咎請罷斥”,如果雍正要任命他爲輔政大臣,爲何不親自給他復官,還要等到乾隆繼位後下旨?而值得玩味的是,《清實錄》與《東華錄》對於此時四位輔政大臣的記載略有差入,《東華錄》記載的是四位大臣與其他幾位大臣一起被雍正召進宮,但《 清實錄》卻記載一開始召進宮的並沒有鄂爾泰,鄂爾泰是雍正去世後由乾隆召進宮的。(世宗疾大漸。宣召和碩莊親王允祿、和碩果親王允禮、大學士張廷玉等、入寢宮。《清實錄》)

殺伐果斷的乾隆,爲何會對意圖謀反的弘皙多次寬宥? 第3張

同爲四大輔臣,如果鄂爾泰在此時被召入進宮,沒道理會略去他的名字。要知道在鄂爾泰傳中鄂爾泰甚至是宣旨的關鍵人物。(鄂爾泰與……同被顧命,鄂爾泰與廷玉,捧御筆密詔,命高宗爲皇太子,俄皇太子傳旨,命鄂爾泰等爲輔政)此處記載又明顯有了矛盾,既然有兩位親王在,何必讓鄂、張二人宣旨?而且遺詔的內容是讓乾隆直接繼位,怎麼這裏又變成了立爲皇太子?

結合前面兩本史書的記載,可以猜想,輔政大臣其實是由乾隆任命或者是各方勢力達成平衡的產物,其中鄂爾泰明顯是由乾隆提拔的,聯想到清人筆記中鄂爾泰“留禁中,七日不出,處分大事”的說法,鄂爾泰很可能在乾隆的繼位中出了大力,因而被重新重用。而得位正當的乾隆又需要鄂爾泰出什麼力呢?這其實是一個疑點。

疑點二:遺詔與現實有出入

細看雍正遺詔內容,其實很容易發現其中有貓膩。例如讓乾隆繼位皇帝那句:今既遭大事,着繼朕登基,即皇帝位。這一句很明顯不是雍正的語氣。既是已經,過後的意思,遭遇的大事是什麼呢?自然是雍正去世,如果遺詔出於雍正之手,怎麼會以這樣的語氣來交代後事呢,活着的人怎麼說的自己死了呢?這是與現實出入的疑點之一;還有一個出入的點則是遺詔中提到雍正在雍正元年就已經寫了立乾隆爲太子的諭旨,這是一個很值得懷疑的點,爲什麼這麼說呢?

雍正毫無疑問有傳位於乾隆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未必是在雍正元年就產生了的,因爲除了乾隆以外,還有一位和親王其實深受雍正喜愛。按照清朝慣例,皇子成年後要搬出宮分府自立,但和親王一直住在宮中直到乾隆繼位才搬出去。(又諭、和親王向在宮內居住。今梓宮奉移之後。和親王福晉、可擇日暫移擷芳殿。俟和親王府第定議時。再行移居。)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雍正對這位和親王弘晝其實是寵愛有加,弘晝絕不會在一開始就失去了爭奪皇位的希望,不然雍正沒道理違反慣例讓他待在宮中。

筆者的看法是乾隆確實是作爲儲君來培養的,但是在雍正元年時乾隆才十二歲,雍正應該不會這麼早就決定了繼位的最終人選,真正確定很可能是在乾隆嫡子永璉出生後。

殺伐果斷的乾隆,爲何會對意圖謀反的弘皙多次寬宥? 第4張

雍正暴斃與永璉去世引起的皇位之爭

說完了乾隆繼位的疑點再回到弘皙一案,乾隆皇帝對待這幫子意圖改天換地的人採取了異常寬容的態度,內務府給出的處理意見是絞殺,但是卻被乾隆否決了,要求從寬處置。所以主犯弘皙只是被圈禁和被剝奪親王爵位,連王爵都沒有丟。

意圖謀反卻安然無恙,只能說明在乾隆眼中弘皙的行爲不能算是謀反,再結合弘皙的前東宮世子的特殊地位,很有可能就是雍正當年得位問題與暴斃引起了皇位歸屬之爭,大統到底是由前太子一脈還是雍正一脈繼承在宗室之間引起了爭論。很可能在雍正去世時,雙方達成了妥協,由乾隆上位,畢竟永璉可以說是雍正親自指定的繼承大統的人。

但隨着乾隆三年永璉的去世,導致這一爭論重啓,所以弘皙纔敢如此有恃無恐,莊親王纔會以重臣身份爲弘皙站臺,乾隆也纔會對這幫人如此寬容。(主犯中的宗親們一個沒殺,大部分還繼續擔任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