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細數一下,諸葛亮的一生都有哪些重要經歷?

細數一下,諸葛亮的一生都有哪些重要經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爲丞相,主持朝政。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爲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爲武興王。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只因劉備的三顧茅廬便實心踏地的效忠與蜀漢,一生兢兢業業,爲漢天下而盡心盡力。

細數一下,諸葛亮的一生都有哪些重要經歷?

1、躬耕南陽

諸葛玄去世後,諸葛亮和弟弟在南陽郡(今河南南陽臥龍區城西臥龍崗)隱居晴耕雨讀。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的自評多不以爲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韜相信他的才幹。

2、隆中對

劉備親自前往拜訪諸葛亮,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了三分天下之計,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了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只有擁有此二州纔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了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爲《隆中對》。

3、過江作說,草船借箭

當時,劉表因妻家所影響,對長子劉琦漸漸不悅。劉琦十分敬重諸葛亮,數次向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但諸葛亮每每推辭,劉琦便在一次飲宴時,用上屋抽梯的辦法,迫使諸葛亮授以對策,諸葛亮便反問劉琦:“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劉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黃祖被孫權討死,劉琦便自薦爲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劉表病逝,其二子劉琮繼位,聽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劉備在樊城知道後,率軍隊和百姓南逃,曹軍在當陽長阪坡追上劉軍,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又是被逼服從曹操,不是心服;最後肯定的說曹操必定可打敗。孫權派周瑜、程普、魯肅等率三萬水軍,與曹操開戰。諸葛亮便隨軍回到劉備處。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回師北還。

4、足食足兵

細數一下,諸葛亮的一生都有哪些重要經歷? 第2張

211年,益州牧劉璋派軍議校尉法正請劉備助攻張魯。諸葛亮便與蕩寇將軍關羽、討虜將軍張飛等鎮守荊州。至下年十二月,劉備與劉璋決裂,還攻成都。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爲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每每劉備出兵征伐,諸葛亮便負責鎮守成都,爲劉備足食足兵。

5、七擒孟獲

公元225年,諸葛亮爲維護國家統一,削除地方割據勢力,採取了著名的南征軍事行動,最終平定了南中的廣大地區。諸葛亮平定南中後,從政治、經濟上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對南中地區進行治理,將漢族先進的經濟、技術和文化傳播到這一地區,並進而傳到緬甸。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爲敵。

6丶錦囊妙計

孫權爲了控制挾持劉備,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計”,假意要將自己的妹妹許配給剛剛死了妻子的劉備,騙劉備到南徐招親,然後打算將他軟禁,作爲人質,再派人去奪回荊州。劉備接見了孫權的使者,心存疑慮,諸葛亮卻叫他放心大膽前往,滿有把握地表示會“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吳侯之妹,又屬主公;荊州萬無一失。”並叫趙子龍護送劉備。臨行,諸葛亮把趙子龍叫到跟前,交給他三個錦囊,跟他耳語道:“你保主公入吳,應該領受這三個錦囊,囊中有三條妙計,你可以依照順序施行。”趙子龍依計而行,迫使孫權嫁妹弄假成真,後來又護衛劉備和孫夫人安全地離開吳地,逃出虎口。“錦囊妙計”現在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妥善辦法。

7丶一時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劉備與諸葛亮於死地,但是他的計謀卻一個一個地被諸葛亮破壞,《三國演義)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心胸狹窄,身上本來帶有箭瘡還末痊癒,氣怒之下,終於死去,他臨終時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個周瑜,爲甚麼又還要再有個諸葛亮呢!”由這個故事引出“一時瑜亮”這個成語,指同時存在的才幹能力相當而又相抗衡對峙的兩個人。

諸葛亮做的不僅僅這些,但是這些就足以表明諸葛亮其人心胸寬廣、足智多謀、謙遜有禮、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