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真正的“幽雲十六州”,其實一共有17個?

歷史上真正的“幽雲十六州”,其實一共有17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幽雲十六州,這個地區估摸着聽過的人不少,北宋王朝就是被這個地方坑了160多年了,所謂的幽雲十六州地區,就是現在的北京,天津,河北和山西北部,這個地方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是遊牧勢力和中原勢力的交界地帶,此地地勢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南下的戰略要地。

歷史上真正的“幽雲十六州”,其實一共有17個?

長期以來,這裏一直是由中原王朝掌握的,歷朝歷代均在此派有重兵駐守,直到後晉皇帝石敬瑭甘做遼朝的兒皇帝,爲換取遼國的支持把這個地方給了契丹人,這下可把後來的中原王朝坑苦了,遊牧勢力不僅輕易跨過了這個防線,還因爲吸收了農耕文明,提升了國力,後周皇帝柴榮北伐未成就病死,宋朝又不爭氣……一直到400多年後的明朝徐達北伐,燕雲才又到了漢族政權手中。

上面這些大家可能都知道,但是,關於幽雲十六州的具體情況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其實,所謂的幽雲十六州,這“十六個州”並不是固定的,而且,宋朝也不是一直都完全喪失了幽雲十六州,還是佔據了一部分的。

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們就說道說道這個“幽雲十六州”。

一開始所謂的幽雲十六州指的是,唐代包括燕薊節度使所轄的燕、薊等十一州,與河東節度使所轄的雲、蔚等五州。石敬瑭割讓的時候,就是讓這十六個州,這十六個州是:燕州(幽州)、薊州、順州、檀州、儒州、瀛州、莫州、涿州、新州、嬀州、武州等十一個州,燕薊節度使全境;以及雲州、蔚州、寰州、應州、朔州五州,這是河東節度使的北部地區。

由於太行山北支和內長城的分割,其幽、薊、瀛、莫、涿、檀、順州位於東南部分,多爲平原,稱“山前七州”,這尤其關鍵;而新、嬀、儒、武、蔚、雲、應、寰、朔州則處在西北,多屬山地,被稱爲“山後九州”。

而且,除了這些州外,遼國還佔了傳統漢地易州(今河北易縣),這是在會同九年(946 年),後晉守將孫方簡將易州獻予遼朝所導致了,所以實際上遼朝是佔了17個州。

公元959年,後周柴榮北伐的時候,是打下來一些地方的, 瓦橋關、益津關和淤口關以南的瀛、莫兩州及易州爲其收復。但剛想趁勝追擊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病重班師了。所以,中原王朝是收復了一些地方的。

歷史上真正的“幽雲十六州”,其實一共有17個? 第2張

之後,後繼的宋朝和遼朝也是反覆拉鋸,宋軍總體處於下風,遼聖宗統和四年(986 年),宋朝雍熙北伐失敗,遼軍便又乘勢於三年後奪回了易州。之後遼宋呈現對峙局面,雙方劃白溝(在《楊家將》故事中經常出現的地方)爲界。

公元1005年,澶淵之盟簽訂,宋遼以白溝河爲邊界被正式確定,其實就是根據佔領區劃分邊境,盟約表示“所有兩朝城池,並可依舊守存,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創築城隍開拔河道”

所以,幽雲十六州中,中原王朝奪回了兩個,遼朝佔據剩下十四個,同時還佔據了易州。

那爲什麼一直都是叫“幽雲十六州”呢?這是因爲行政區劃改變了,剛剛不是說了,還有一個易州嗎?這就十五個了,然後遼興宗重熙年間,薊州的遵化縣被升級爲景州,又多了一個州,所以遼朝佔據的宋地的行政區劃,又是十六個了,所以按照習慣,“幽雲十六州”還是這麼一直叫了下去。

而且,一直到遼朝末年,幽雲地區一直都保持了十六個州的數量,所以宋朝人根據習慣,也一直叫“幽雲十六州”,當然,前期的時候,也有“幽雲十四州”的叫法,這就是去除了收復的瀛、莫兩州,而且沒包括易州的情況。

所以說,包括易州的話,所謂的宋遼之間“幽雲十六州”糾紛實際是涉及了17個州,而宋朝收了2個,遼朝佔了15個